“无心插柳”何以“柳成荫”
2025-01-20胡建新
无意之间,手指碰了一下茶几上朝天放着的杯盖,杯盖竟然一下子快速旋转了起来,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出于好奇,再试着用手指旋转杯盖,它却只旋转几圈就停止了;接着又试了好几次,没有一次旋转是超过六圈的。
这让人想起了一句俗语——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一心想做成某件事并为之付出了很大努力,偏偏难遂心愿、未能成功;有时不经意间做出的某些决定和行动,最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此类现象的内在逻辑在于,当人们刻意追求某个目标时,往往因为过度关注、急于求成或不得要领而使结果与主观愿望相背离;当人们以一种自然、随缘的心态去行事时,反而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无心插柳”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柳成荫”的诸多机缘——遇对了时机、插对了地方、用对了力气。
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当然不是说成功可以自然而然、无须付出艰苦努力就随随便便地收获。如果柳插得不对地方,没有促使其生长的土壤和其他必要条件,那是不可能成活、“成荫”的。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努力的刻意与随缘。在追求理想目标时,刻意的努力、过度的期待往往会导致不如预期的结果,因为这种刻意和过度已然背离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自然节奏,也就脱离了通向成功的正常轨道;而当人们以一种自然、随缘的心态去行动时,常常能顺应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和节奏,与成功相向而行。其二,成功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有时候,人们在自己不是特别在意的事情上随意尝试,可能会由于精神放松而发挥正常甚至超常,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灵感往往能够自然涌现,创造力每每可以自由发挥,而不被刻意的努力和过度的期待所束缚。看似出乎意料的偶然现象,实则有着合乎情理的必然逻辑。
在这种必然逻辑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如,自然界的许多现象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雨后彩虹的绚丽多彩,高山瀑布的雄奇壮观,丹霞地貌的朱赤丹彤……大自然如此巧夺天工、五彩缤纷,里面就有许多科学原理——阳光直射及其水滴折射、地质特点及其运动规律、气候变化及其天文因素,等等。以彩虹为例,当含有七种颜色的阳光穿透水滴时,光线先折射一次,接着在水滴内表面反射一次,然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共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折射角度也就不同,致使阳光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最后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彩虹。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空气中存在水滴,阳光照射在水滴上。倘若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彩虹便不会形成。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在追求事业目标时,需要保持一种从容自若、顺其自然的心态,凡事做好成功和失败的两手准备,切莫自筑“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藩篱,避免将成功只寄望于一时一事一役,应当学会欣赏那些意料之外的成功和收获。然而,经验和事实又告诉我们,“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概率极低,如果指望每一次“无心插柳”都能“柳成荫”,那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了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之上。许多事情出现一两次巧合算不得成功,出现多次巧合、必然巧合、规律性巧合,才是真正的成功。而这种真正的成功,恰恰不是“无心”所能造就的。因此,“无心插柳柳成荫”终究是靠不住的,有了第一次就很难会有第二次,此时成功就很难会在彼时成功。
由此可知,要想提高“柳成荫”的概率,归根到底还是要变“无心插柳”为“有心植柳”,在追求理想、事业的过程中,摒弃一切指望凭巧合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勇于进行艰苦卓绝的学习、研究和探索,善于洞察和掌握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与外在条件,努力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从而使每一次“有心植柳”都能“柳成荫”。
(编辑""""高倩/图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