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林之王与笼中困兽——老虎旅行记

2025-01-20刘小方

百科知识 2025年1期
关键词:老虎动物日本

老虎是相当矛盾且有趣的动物:它体形高大,攻击时动作迅捷、生猛凶悍,雄踞食物链顶端;同时它又毛色鲜亮,平静时虎头虎脑、憨态可掬,宛若大猫,让人心生怜爱。在古中国、古印度和古波斯的文化中,老虎频繁现身,是诸多故事传说、民间习俗乃至日常表达的主角。但在古代西方视野中,老虎的形象极为模糊,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与文学书写中都少有老虎的身影。从名称上看,英语“tiger”一词与西亚底格里斯河“tigris”同源,老虎的学名pantheratigris,拉丁语意为“底格里斯的大猫”,显示出老虎古老东方的基因。

关于野生虎的历史地理分布情况,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指出:“老虎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中国是老虎分布区的中心。”从生物种属上看,老虎一共有九个亚种(其中四种已经灭绝),中国占了五个。世界野生虎地理分布最靠西面的为里海虎,也叫波斯虎或新疆虎。李零教授认为“里海虎是从中国西北向亚洲西部扩散的唯一虎种”,换言之,欧洲人最早看到的老虎是从中国一路西去的。与近代亚洲野生虎数量急剧下降不同,19世纪以来通过各种途径旅行到美国的老虎不断增多。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人工饲养的老虎已超过7000只,数量上远远多于世界现存的野生虎。这些铁笼中的人工饲养老虎因主人破产、机构倒闭或危害社区安全等原因,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问题。

罗汉伏虎

虎啸山林,老虎的亚洲记忆

在命名上,汉语倾向用前缀“老”来称呼相对凶猛或有特殊本领的动物,如老鹰、老鼠等;用后缀“子”来称呼体形偏小或性格温顺的动物,如兔子、猴子等。但同为猛兽,一个叫“老虎”,一个却称“狮子”,这多少显示了中国人内外有别、厚此薄彼的意思。在中国,人们对老虎的关注和喜爱由来已久。在日常表达中,人们用“马虎”表示“粗心”,用“拦路虎”表示困难,用“虎口”“虎穴”表示危险的境地等;“武松打虎”“罗汉伏虎”等故事生动有趣、深入人心;“虎丘”“虎门”“杀虎口”“虎跳峡”等与虎相关的地名也比比皆是。

中国人对老虎很早就熟悉了,如《尚书》中称赞周武王的军队有“虎贲三百人”,《诗经》中至少17次提及老虎。关于老虎在中原大地上的旅行,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述:“时乐浪献虎,文如锦斑,以铁为槛,枭殷之徒,莫敢轻视。彰曳虎尾以绕臂,虎弭耳无声。”乐浪郡是汉武帝在今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前后存在了约420年。不难推测,乐浪郡所献的虎应该是体形最大的东北虎。

因为熟悉,自中国远行的古代旅行家们也就十分关注域外的老虎。如东晋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载:“到一山,名鸡足(今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古尔巴山)……此山榛木茂盛,又多师(狮)子、虎、狼,不可妄行。”元代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记录了今柬埔寨境内“兽有犀、象、野牛、山马,乃中国所无者。其余如虎、豹、熊……之类甚多”。同时期的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记载明家罗(今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卡卢塔拉附近)“一岛虎豹蛇虺纵横,人莫敢入”。

除了老虎的地理分布,明代航海家巩珍在《西洋番国志》中还记录了流行于榜葛剌国(今孟加拉国)街市上的“虎戏”:“街市中有一人同妻以锁锁一大虎。每至人家即解索,虎眈眈坐地。其人赤体跳跃,将虎踢打。虎怒,作咆哮势,来扑其人。其人与虎对搏数次,既又以臂探入虎口至喉,虎不敢食。戏讫锁虎,虎伏地讨食,人家以肉啖虎,并以钱物与其人而去。”从戏虎之人与老虎相当默契的配合来看,老虎的人工饲养在榜葛剌国可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尽管在印度经典《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诗人们也用老虎来描述英雄的勇敢,但从整体上看,老虎在印度文化中并不怎么受待见。古代印度有众多动物神祇,如猴神哈奴曼、牛神南迪、鸟神迦楼罗、象神伽内什等,但没有虎神。在婆罗门教雕塑或画像中,老虎要么被湿婆神坐着,要么被湿婆神穿着,可怜到只能以虎皮方式出现。在婆罗门教早期的《摩奴法典》中,老虎也多以“坏”或“恶”的形象出现,如在“苦行与赎罪”篇中有这样的戒律:“象、马、首陀罗、被轻视的蛮族、狮、虎和野猪,形成暗德所造成的中间等级”“污辱生身父或宗教父的床榻者,要转生到草、灌木、葛藤、肉食鸟如秃鹰,具有锐利牙齿的兽类如狮子,残暴兽类如老虎的状态一百次”“偷鹿或象转生狼;偷马转生虎”。

湿婆神雕像

照猫画虎,老虎的日本旅行

有科学家推断,当今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在数百万年前与俄罗斯库页岛有陆路可通,库页岛又与西伯利亚阿穆尔河流域相连,而这一区域正是西伯利亚虎的传统领地,不能排除西伯利亚虎进入日本列岛的可能性。但迄今为止,日本一直没有发现野生虎存在过的印记。

据《后汉书》记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馀国……其山有丹土。气温腝,冬夏生菜茹。无牛马虎豹羊鹊。”到19世纪末,旅居日本的晚清诗人、外交家黄遵宪发现日本仍没有老虎:“《后汉书》谓其无虎、豹、牛、马、羊、鹊,今有牛有马,而无虎豹。”到了2022年,美国探索频道拍摄的老虎专题片中也指出:“除动物园,老虎在日本没有实际存在过。”

在日本文献中,最早关于“虎”的信息多与朝鲜半岛有关。如成书于8世纪的《万叶集》中有这样的诗句:“韩国有猛虎,人皆称为神。我今生擒去,为此离家门。猎取数头归,以皮缝席垫。”同时期《日本书纪》中几则关于虎的记录或来自高丽,或来自新罗。

原在中《虎啸风生》(大英博物馆藏)

随着中日文化贸易交流的频繁,中国虎文化不断输入日本,如“左青龙、右白虎”的中国聚落城市营建理念。虎骨、虎皮等与老虎相关的药材、商品等也有流入,日本人对老虎有了更多的认知。据《长崎略志》记载,1574年,来自明朝的商船为日本送来四只老虎。而日本人第一次见到野生虎要更晚一些。据朝鲜文人吴希文的日记《锁尾录》可知,1598年,幕府将军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鲜,一位名叫加藤清正的指挥官在朝鲜作战时遭遇老虎袭击,其战马被老虎扑杀。之后,加藤清正等人还在釜山东北某地捕获两只老虎,并将虎肉和虎骨送给丰臣秀吉。

岸驹笔下的虎

虽然没有见过虎啸山林的真实场景,但古代日本画家还是创作了不少老虎主题的画作。潘示番先生在《武士精神象征的日本老虎》一文中说,日本最早画老虎的是宫廷画家巨势金冈。传说新罗国为当时喜欢猫的宇多天皇送来两只老虎,天皇随后命巨势金冈为老虎作画。没想到在被画上眼珠后,巨势金冈笔下的老虎从画纸上复活,横行京都,引起人们的恐慌。很明显,“金冈画虎”是对中国成语故事“画龙点睛”的模仿,同时也反映出日本社会对老虎的陌生。

伊藤若冲笔下的虎

从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1336—1868年),日本涌现出许多画老虎的画家,如雪村周继、伊藤若冲、圆山应举、长泽芦雪、岸驹、谷文晁等。有趣的是,这些画家笔下的老虎与真实的老虎相差甚大。画作中的老虎或卧身单体岩石之上,或徘徊孤树之下,体形瘦弱、肢爪绵软,虽虎口微张却媚态十足,丝毫没有猛虎下山的气势,也不见虎视眈眈的凶悍;有的老虎身形比例失调,眼鼻错位,样子颇为滑稽,倒像是受尽委屈的家猫,或是灰头土脸的败犬。之所以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日本没有老虎,画家们要画虎,只能临摹中国画作,或者照猫画虎、照虎皮画虎。对此,长泽芦雪也大方承认:“日本没有老虎,所以我们临摹中国画(李公麟《猛虎》)。”

以狮识虎,老虎的欧洲旅行

与日本一样,欧洲也没有野生虎。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爱尔森在《欧亚皇家狩猎史》中指出:“在中亚和南亚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大型肉食动物,如狮子、猎豹和老虎,而在欧洲却没有这类‘庞大的’猎物。”相反,“在中国东北到印度与伊朗,人们都会捕猎狮和虎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直到1世纪,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才在《自然史》中简略地提到了老虎:“(印度的)人们以狩猎度过自己的节日,猎取老虎和大象需要很多人手。”

从历史遗存的角度看,老虎现身古罗马的时间更早一些。如意大利西西里岛卡萨尔的古罗马别墅遗址中就有老虎的画像。该别墅建于4世纪,12世纪被废弃。在1950年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在别墅地面和墙壁上发现了大量绘有动物的马赛克镶嵌画,在其中一幅镶嵌画中,人们正将大象、羚羊、老虎等动物牵引上船(见左上图)。在另一幅珍藏于罗马卡皮托利内博物馆的2世纪的壁画上,一只老虎正在撕咬一头类似公牛的动物(见左下图)。

从东西方文明交流史角度看,公元前4世纪东征的亚历山大大帝最远已抵达印度北部,并曾创立超过500万平方千米的欧亚大帝国。此外,老虎的亚种里海虎曾广泛分布在中国新疆地区、中亚五国、阿富汗和伊朗北部地区,并沿波斯帝国的呼罗珊大道,经里海南岸向西旅行,最远可达南高加索和土耳其东部地区。但随着欧亚大帝国的灭亡,老虎旅行欧洲的脚步也随之停止,这也是欧洲古代文献中老虎信息很少且模糊的主要原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航海家带回了包括亚洲老虎在内的许多珍稀动物。与日本的“照猫画虎”类似,欧洲人习惯用他们熟悉的狮子来描述老虎。如16世纪出版的《博物学者》一书将老虎定义为“像狮子一样的四足动物,不过有更长、更弯曲的鼻子”。1658年,英国动物学家爱德华·托普塞尔在《四足动物、蛇及昆虫的历史》一书中基于狮子的形象对老虎进行描述:“这种野兽的身体、脸和嘴巴都像母狮,前额下半部分和露出牙齿时与所有猛兽一样。它的脚像猫,脖子短,毛皮上散布着花纹,但不是像豹和潜鸟身上那种斑点花纹。它的花纹只有一个颜色,而且不是方形就是长条形。”同时可以看到,书中插图上的老虎四腿细长,头略小,看起来更像豹子。直到今天,“拦路虎”在英语中仍表述为“Alioninaway”。

到了19世纪,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欧洲出现了现代动物园。偷猎者、动物贩子从亚洲丛林中捕猎老虎运送到欧洲动物园,推动了老虎最大规模的欧洲旅行。英国动物史学家布莱恩·费恩在《亲密关系:动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一书中回顾说:“伦敦中心区的埃克塞特交流动物展吸引了众多观众—一幢商业建筑楼上的两个大厅里挤满了各种动物,它们被塞在笼子里,几乎没有转身的余地……较大的那个大厅里关着2只老虎、1只狮子……”“18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展出了各种猎物,从珍稀英国鸟类到印度虎,品种繁多”。

关于老虎的欧洲旅行,清末的外交官员们也留下了珍贵的记录。同治七年(1868年),张德彝在英国伦敦看到了老虎:“早,同寓希夫人送游万牲园票二纸,持之不索园费。是日系礼拜之期,游者倍于平日,多系仕宦之家。午正,遂约凤夔九同往。见新得一虎甚大,霜牙凛凛,金睛荧荧,其色斑斓,眈眈而视。喂以生肉,则张铁须,卷大尾,声如暴雷,跳跃上下,而铁阑几被所折,望之可畏。”1877年,钱德培在德国柏林和海德堡也看到了笼中老虎。

笼中困兽,老虎的美国旅行

对于今天的美国人来说,如果想接触老虎,除了去动物园或者自然保护区之外,还可花钱购买一只小老虎作为宠物,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在美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2022年,美国“动物友善网”记者调查报道,由于“未受规范、泛滥的私人繁殖买卖,让老虎在美国变成相当‘平价’的动物,小老虎的价格在800到2000美元之间,成年老虎为200到500美元,这个价格甚至比许多品种犬的幼犬还便宜……买老虎也比从当地动物收容所领养小猫更容易”。

20多年前,一位诨名为“异国乔”的美国人偶然收养了两只被遗弃的老虎。自此他的“大猫”饲养事业快速发展,顶峰时期,他拥有180多只老虎,并自诩是全美拥有老虎最多的人。为了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动物园事业,“异国乔”还参加了电视台真人秀,四处进行老虎表演,并允许人们付费抚摸老虎幼崽。随着“虎王”名气的扩大,美国农业部、动物关爱组织等控诉他违反了动物福利相关法律。2020年,“异国乔”最终因雇凶杀害“老虎救援”组织的首席执行官和虐待动物锒铛入狱,他的老虎也被迫转让给另一位富豪动物园主。

在美国,“异国乔”的故事并不是孤例。近年来,因个人饲养老虎引发的社会问题呈上升趋势。2011年,俄亥俄州赞斯维尔一位私人动物园主在破产自杀前,将饲养的动物全部释放,为了防止猛兽伤人,警察被迫射杀了49只动物,其中包括18只老虎。

美国为什么会拥有这么多老虎?这些老虎又是什么时候旅行到美国的呢?2024年10月15日《纽约时报》一篇题为《DNA揭示美国圈养老虎起源故事》的文章指出,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科学家们通过对138只美国老虎进行基因测定和研究发现,每一只老虎都是“所有野生虎亚种基因的大杂烩”。

追溯老虎进入美国的历史可知,1900年,美国约有50只老虎,主要饲养在展览馆、动物园和马戏团等机构或组织。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虎的数量增加到几百只。随着当代娱乐业的兴起,不少富豪和社会名流开始购买和饲养老虎并大肆炫耀,这让拥有老虎成为成功人士的象征。一时间,体育、影视明星甚至一些政治人物的府邸中都出现老虎的身影。

20世纪初美国马戏团的老虎表演

尽管也有相关的美国法律明令禁止老虎及与其相关的物品进入美国,但由于现存的美国老虎属于人工饲养老虎的后代,加之联邦政府法律和各州法律不尽相同,所以美国法律在面临老虎的遗弃、售卖、杀害等问题方面漏洞百出,几乎没有威慑作用,这也意味着老虎引发的社会困扰还将继续存在。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和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正时刻威胁着野生虎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美国人工饲养的老虎数量却仍在增加。从呼啸山林的猛兽到被圈养的宠物,老虎的世界旅行折射出的不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巨大成功,而是人性的自私与贪婪。

【责任编辑】王凯

猜你喜欢

老虎动物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躲描猫的大老虎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老虎不在家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老虎变成猫
动物捉迷藏
有趣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