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敌意,是真还是假?
2025-01-19Meiya

许多人在关系中都有这样的困扰: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行为、一句话,自己都要揣摩揣摩,总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敌意。
比如,在拥挤的地铁里被人撞了一下,会想:“刚刚那个人为什么故意撞我?我又没惹他!”
再比如,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放学回到家一声不吭,父母感到莫名其妙,问他话他沉默不语,父母追问,孩子还是不说话,父母再追问,孩子就回自己房间把门一关,父母去开门发现门被反锁了。这一系列行为被他的父母解读为孩子对自己的敌意,而正因为这样的解读,父母感到生气、愤怒,认为孩子在针对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会把伴侣不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解读为对方对自己的攻击或者报复。比如女孩喜欢浪漫,希望情人节时男友可以为自己创造浪漫的仪式感和约会氛围,但是男友并未做到,或者做的不符合女孩的期待,有的女孩就会觉得男友就是不愿意满足自己,故意让自己伤心、难过。
在职场中,有的人也会把领导或者同事对自己的一些批评解读为对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比如领导说自己写的邮件内容不对,负责的项目哪里没有做好,有的人就会认为领导在给自己穿小鞋,故意为难自己,对自己怀有敌意。
分辨敌意的真实性
生活或工作中,有没有人是故意针对我们,故意找我们茬,故意跟我们作对的呢?这样的人肯定有。但是不是每一个你认为对你有敌意的人,都真的对你怀有敌意呢?这倒未必。
把他人对我们的一切负面反应(言语和行为)都直接定性为“敌意”,其实是误解了别人,这样不仅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导致自己深陷负面情绪之中。
那怎么分辨对方是否真的对你有敌意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人的心理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前面提到的父母,如果他们了解到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情绪有敏感多变的特点,时而高涨,时而低落,对于孩子的沉默就会多些耐心和理解,少些追问和误解。如果他们了解到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注重隐私,不愿意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他们就不容易把孩子的关门、反锁的行为解读为叛逆和对自己的攻击,也不会认为孩子在针对自己。
其次,我们要区分别人对我们的言语、行为是针对我们本身,还是针对具体的事件。
比如领导的批评,如果领导骂你这个人是“白痴”“猪脑子”,这种对人格的贬低和侮辱,就是充满恶意和攻击性的;但如果他说你做的某个工作,尤其谈到具体的细节你没做好,那这样的批评其实并不是对你有敌意,相反,而是具有一定建设性的批评,如果你听取了,多半有利于自身的进步。
其实只要我们花点时间琢磨一下,就能发现,往往那些针对具体事情的、针对具体细节的批评,多半都是对人有益的批评,不是对我们的攻击,但正所谓“良药苦口”,我们往往喝不下那碗苦药。
再次,我们还要看到别人对我们的负面反应的广度和频率。
比如恋爱中的男友只是无法满足你仪式感的需求,但其他需求都愿意满足,那说明创造仪式感是他的局限,他没有考虑到或者不擅长,并不是他故意要让你难受。他的负面反应是偶然出现的,且多集中于某一具体事件,你不要过度解读,应主动沟通,避免误会。
在职场给你穿小鞋或者说你坏话的人,通常不会只干一次,而是会频繁发生,会一次又一次释放他的攻击性,且波及多个方面,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警觉起来了,要懂得适时反击和捍卫自己。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你发现了其实别人对你并没有敌意,反而是你总在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举止,一切都是你的内在推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总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敌意,其实是一种投射,即一个人的内在对别人有敌意,自己感到不安全,但他会把这种心理投射出去,认为这是客观现实,觉得是别人对自己有敌意,要故意伤害自己。也就是说,外界的敌意就是你自己的敌意,是你把敌意投射给了外界。这种投射就是“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的一种体现。
这个投射的根源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生长环境,以及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创伤有关。所以,觉察和撤回自己的内在投射很重要,疗愈自己过去的创伤也很重要。或许你自己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又或许你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不知如何解决,那你可以向咨询师寻求帮助。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你要尽力去自己做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内在太过脆弱的人,承受不了来自外界的一丁点攻击性。比如你在地铁上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尽管道了歉,但对方还是给你一个白眼。你能承受这样正常范围内的攻击性,就会觉得无所谓;你不能承受这种正常范围内的攻击性,就会感觉这个世界恶意满满。
让内心变强大的方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 提升对自我能力的信任
他人的攻击是存在的,你要相信自己没那么容易被伤害、被摧毁,要相信自己有修复的能力。平时多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并努力达成它,你会对自己的能力更加信任,自己能给自己安全感,在和他人相处中,你就不容易处于过度警惕的状态。
● 保持边界
拿前面讲过的地铁一例来说,你踩了对方一脚并道歉了,但对方给你一个白眼,此时你心里有很清晰的界限,你就不会把这个白眼当回事,因为你清楚道歉是你的事,而接不接受是对方的事。
保持界线,就是为了不被别人的行为带跑,守护好自己的能量,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 修复内心的匮乏
前面我们说过,外界的敌意就是你自己的敌意,而一颗充满敌意的心,往往是一颗匮乏的心,一颗缺少爱的心。当一个人感受到被爱的时候,他的攻击行为就会停止。
内心匮乏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没办法一一列举,但能够觉察和承认自己内心的匮乏,是自我修复的开端。让自己的心灵丰富起来的方式也有很多,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就是最简单的方式。内心匮乏者的世界很小,小得甚至容不下一粒尘埃,他们若能更多地看到更大的世界、别人的世界,就会发现世界很大,自己才是那粒尘埃。
你要记得,这个世界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充满恶意的一面。唯有使自己的内心强大,我们才能稳稳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