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接纳”,你的做法正确吗?
2025-01-19张小梅

现在让你用三个词语来评价自己,你会想到哪三个词?有的人只想到正面词语,有的人既想到了正面词语也想到了负面词语,而有的人想到的全都是负面词语—— 如果你用于自我评价的词语全是正面词语,或者全是负面词语,那你就需要学习一下如何真正做到“自我接纳”。
不过现在你可能会疑惑:对自己全是负面评价,不算自我接纳,这很好理解。但为什么我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也不算自我接纳呢?别着急,往下看。
对“自我接纳”的两个误解
“接纳”一词是近几年网络上的流行词,你并不陌生,而且在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和文章里面,你都看到了“要学会自我接纳”这一观点,你对此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你或许知道,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自我接纳,是指以积极的态度去接纳自己。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自我接纳?你的回答或许颇有道理:“自我接纳就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优点也有缺点,且能够接受它们。”
能了解到这些当然是好的,可随着这一观点的普及,也导致了一些误解的存在。
爱把自我接纳挂在嘴边的人,经常是这样说的:“我有缺点但我不改变了,我要自我接纳。”“我没有缺点,我很完美。”“我哪里都好,哪里都比其他人强,别人都不如我。”
如果你就爱这样喊口号,那么你对自我接纳存在有两个误解。
● 自我接纳不等于无视缺点
自我接纳强调我们要承认和接纳缺点,不因为缺点的存在而否定自己的价值,不在内心进行自我攻击,而且不是要我们无视缺点,原地躺平,不再做出任何改变。无视缺点,是对自我接纳的一种常见误解,等同于自我欺骗,不是真正的自我接纳。
● 自我接纳不等于自恋
一个自我接纳的人,他的自尊水平是稳定的,能够做到自我欣赏,但这种自我欣赏并不是自恋,不是觉得谁都不如自己,不是自我膨胀。自我接纳带来的自尊感,是实实在在的自尊感,而不是虚假的、脆弱的自尊感,它不需要通过和他人的比较来获得,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赞扬来佐证,更不会因为别人的优秀或别人的一两句否定就地动山摇,甚至坍塌。
“自我接纳”,到底怎么做?
在个体心理健康范畴当中,自我接纳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能正视和接受现实的一切,不因自己存在的某种缺点、失误而自卑;二是能接受和悦纳自己身体、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价值,不因自己的优点、特长和成绩而骄傲。
简单来说就是六个字:不自馁,不自傲。
真正的“自我接纳”,需要你至少做到以下四点:
◆ 觉察内心的批判
我们内心自我批判的声音有着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非理性的自我批判,通常是情绪的产物,在情绪的影响下,这种批判可能是无缘由的、过度的。理性的自我批判,则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之上得出的较为贴近事实的评价,而不是情绪上的自我否定、自我厌恶。
所以,当自我批判的声音出现时,我们要先分辨这个声音是非理性的还是理性的。而分辨的前提是我们允许这种声音存在,但我们不理会它,也不要和它争论,把它当成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我们用主人的身份看待它、思考它、判断它,每次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都会发现自我批评很快就停止了,你的分辨力也一下子提高了。
◆ 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举一个例子,小明因为过于紧张导致高考发挥失常,上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大学,他每天沉浸在失利的阴影中,总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行,以后的人生注定失败,因此他认为没必要努力了,就躺平了。
高考结果是不能改变的,小明只能诚实地接纳。但是对于过去的失败经历和那个不够好的自己,不是光接受就完事了,不是就此躺平、不思进取了,如果一个人就此选择坐以待毙或者止步不前,其实恰恰说明他还没有接纳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缺陷,他还活在对现实的否认中,没有看到自己的问题。
接纳也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能改变,接纳的表现反而是要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比如自己的认知、行为、习惯等,这些才是能够影响我们未来道路的关键因素。
◆ 列举自己的成功
自我接纳意味着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当我们刚刚经历失败时,自我价值感可能会骤然降低。其实恢复它很简单,我们可以准备一张纸,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成功之处,比如一一列出所有自己曾克服过的困难、达成过的目标、为他人提供的帮助等等,构成一份成功清单,这份清单可以一直保存,不断去记录,不断去更新。
如果一时间想不到,可以通过咨询家人、朋友、同学来获取正面的评价。从他人眼中认识自己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对自己不要“过分夸大”
很多人喊口号一样的自我接纳,其实都是“过分夸大”,是通过自我吹嘘的方式来恢复和获得自我价值感。之所以会如此,往往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过度贬低”的经历,并且又听到了太多关于“爱自己”“接纳自己”的重要性,所以才追求过度补偿,所以才悔恨于过往对自我的挑剔、攻击和打压,迫切地想要改变。
自我接纳的最终目标是“爱自己”,但并不是盲目的爱,更不是自我膨胀式的爱。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个人饿极了,看到食物之后会拼命往嘴里塞,直到一点儿也塞不进去为止,虽然满足感有了,但对胃造成了伤害。过分夸大自己的成就或能力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过膨胀的自我想象所获得的自尊以及良好的自我感觉都是虚假的、脆弱的,不能够长久地维持。
自我接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实践,需要时间去学习和体验,不同的人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但它一定不是一个能够迅速达到的状态。先致力于接纳自己的失败和缺陷,减少内心的批判,纠正一些负面信念,再逐步恢复和确定自己的价值,最终实现对自我的接纳。
最后把英国诗人奥斯卡·王尔德的名言送给大家: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真正地接纳自己,既不自馁,也不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