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怨恨还是快乐

2025-01-19李庆莲隋中合

心理与健康 2025年1期
关键词:温情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取向,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人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人生中出现挫折或苦难不可避免,若能选择积极视角关注“对待过去满足满意、对待当前幸福快乐、对待未来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会让生活更美好。

现代心理学已证实自我是通过对经验碎片进行主观解读而建构的,同样的人生经历,选材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和考虑问题的思维不一样,建构的结果就不一样。脑海里经常激活那些温情时刻或高光时刻,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和内啡呔,让你幸福快乐。相反,注意力总放在不曾拥有的东西上,经常激活那些创伤画面,身体就会释放压力激素,让你浑身每个细胞浸泡在有毒的微环境里,久而久之就会生病或生活越来越糟糕,成为被困在过去的囚徒!

发现问题—— 课里课外判若两人的她

她,在课堂上勤奋好学,每次都积极回答问题,对老师的讲解与提问及时回应,经常受到表扬与称赞,深得老师喜爱。但在她的微信朋友圈时常会看到“真他妈的没教养!你找死啊!”等粗话和比较狠毒的话语,怎么也想不到同一个人课里课外反差这么大!背后肯定有隐情。

追根溯源—— 了解成长经历

她,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她与弟弟是双胞胎,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状况紧张,常把生活压力迁怒到她身上,打算让她退学,认为女孩子是“赔钱货”。她承担几乎全部的家务活,有好吃的也都留给弟弟,她若先拿就会挨骂,若发生争执爸妈不问青红皂白就打骂她。她认为父母重男轻女心中充满怨恨,性格刚烈比较叛逆,内心无法容忍不公平,习惯用对抗态度处理不合乎心意的事情。

这样的个性及不合理信念在与班级同学相处中极易产生愤怒等负性情绪,和同伴发生冲突与矛盾。一次别人不小心影响到她睡觉,她张口就骂“哪个没教养的?你以为宿舍是你家啊?”小小的一个冲突甚至把“你怎么不去死”这样的话都骂出口!满身戾气让同学们都对她避之不及,越孤单她越感到生活不公,越容易发脾气。

看见自己—— 宣泄释放情绪

“了解到你的成长经历,知道你受苦了,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挺不容易的!父母偏爱弟弟这对你有些不公平,这不是你的错!”我握着她的手,“父母认知有限,不是你不好,谁被这样对待都会难过的!现在请闭上眼睛觉察一下内在有什么感受。”“感觉心里委屈、伤心难过,还有些愤怒。”

我放一把椅子在她对面,“想象父母就坐在你面前,回想过去你所受到的不公,有什么不满尽管说出来,大声地说出来”。“为什么家务活都让我干,我还只是个孩子,我也想出去玩!我也想吃鸡腿,我同样也是你们的孩子,也想得到你们的关心和疼爱!”她边说边痛哭流涕。等平静下来,我让她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拍拍双肩,在心中抱抱那个受伤的自己!

看见父母—— 选择接纳,放下怨恨

在过去的年代生存条件所限,男人力气大能干重活养家糊口,女儿长大出嫁难以照顾自己的原生家庭,所以形成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父母也是在这种思想观念下长大的,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理解他们的认知局限可以吗?

再设想一下,你会向一个乞丐要钱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一个人不可能给你他所没有的东西!没有人是完美的,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改变不了父母,选择不了所出生的家庭就选择接纳现实。可以跟他们说,“时代变了,生活不再只靠种地干体力活才能养家,女孩上学找好工作也一样能挣钱将来赡养你们。”

当父母要求不合理时,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护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与边界。感受一下,这样想内心会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全身充满了力量?若用感恩之心多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不与别人攀比所没有的,这样你会更快乐!

看见心魔—— 改变视角,选择快乐

人总会遇到各种苦难或不公,总看到自己未曾拥有的东西,用抵触态度与之对抗,遇事总想“凭什么、为什么”会影响和浪费自己的精力。对世界充满抱怨与仇恨,像个刺猬或炸药桶,受点挫折或侵犯就以敌对和偏见将曾经的痛苦投射给他人,这种受害者心态会像木马程序一样植入你的情绪和潜意识中,影响你的行为习惯,破坏你与他人的关系。

著名心理学博士斯蒂芬·吉利根说过,“原生家庭的伤痛不会消失,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与这份伤痛的关系。”不如换个视角,把一切经历看作是成长的机会,多问“这些成长经历锻炼我哪些良好品质?这样的家庭我怎么做能达到想要的愿景?”任何情况下你都有选择的能力,避免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你对今天自己的个性满意吗?你是不是把对父母的不满与怨气变成攻击性投射到周边人身上?你愿意与这样充满怨恨与戾气的人在一起吗?当然做到这些很不容易,多抱抱委屈的自己。

教育专家田俊国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在培训课上他对某企业人力总监说:“从面相上看你童年很幸福。”那个总监说:“其实我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一年见面的次数有限,从8岁开始除了上学还要负责给弟弟做饭,童年虽然很苦,但每逢暑假都会跟弟弟从老家去深圳看父母,他们白天很忙晚上回来晚,但到周末会带我们逛公园买好吃的和学习用具,那时候一家人在一起总是很幸福。开学后再回老家,每当遇到挫折心里感到孤独时,就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跟父母在一起的温情时刻,一个暑假的温情回忆是幸福的酵母,足够我支撑半年。”

当然,不是说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这样,但可以在你感到悲伤时想起它赋予你力量。回想一下,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温情时刻?“每年生日爸妈都会给我和弟弟买同等的礼物,春节买同款的新衣服。”她回忆道。“时刻想着这些美好,让它滋养你的心灵,让自己的内心柔软而坚韧!父母只是在有些时候偏爱弟弟一些,在压力大或情绪不好时骂些让你伤心的话,对吧?”她低下头,略有所思。

后记

经过几次心理辅导,她变化很大,课上依然积极,课后与同学关系改善很多,脸上开始洋溢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在朋友圈再也看不到充满攻击性的咒骂话语,而是多了与同伴温情相处的分享。

反思与感悟

人总会遇到各种困境或关卡,抱怨与迁怒实际就是逃避自己的责任,受害者心态让你困在过去的痛苦中,成为自己不作为的挡箭牌。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有过怎样的经历,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和力量!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唯一能改变的是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和如何做出回应。

对同一真相可以有不同版本的解读,哪个版本的解读能够让你更幸福就选择相信哪个解读,即使是曲解,但可以把你从过去的纠结中解救出来,让你放下过去重启未来,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学生抗挫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QJHV2023072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温情
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情——在“就地过年”中感受“民政温度”
天使的温情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怀旧、残缺、温情——陶丽群小说论
人与动物的温情时光
藏在墨水里的温情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温情的雪花
温情美文两则
温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