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渝味
2025-01-18冯驿驭
编者按:重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每一道坡坎、每一缕江风、每一道佳肴都有传奇故事。从麻辣鲜香让千万人为之垂涎的重庆火锅、小面等美食,到细腻婉约的梁平竹帘、土家织锦等艺术品,这些传承重庆文脉、散发人文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岁月馈赠给重庆的珍贵礼物。
跟随非遗影像,穿梭历史长河,感受重庆非遗的魅力,传承源远流长的巴渝传统文化。2025年,《当代党员》“重庆相册”栏目推出“岁月遗珍”系列专题,邀读者共同领略重庆非遗的独特魅力,本期推出《麻辣渝味》。
麻辣火锅
重庆是世界知名的美食之都,麻辣火锅是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普遍认为,麻辣火锅诞生于重庆城区的两江四岸,其中位于江北区的鎏嘉码头(原刘家码头)是主要起源地之一。
清代,在重庆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码头附近建有屠宰场。屠宰厂工人宰杀肉牛后,将不值钱的牛肚、牛肠、牛骨等随意丢进江中。生活贫苦的船工、纤夫见之可惜,就捡起这些丢弃物放到锅中煮制,再佐以辣椒、大蒜、香油等制成的味碟,摆在江滩上免费供过往行人食用,一时江滩上煮食火锅蔚然成风。后来,城中的生意人瞧见商机,便将火锅的制作技艺、菜品组成等进行改良,将火锅从江滩上搬进了餐馆里。
经过历代发展,如今的重庆麻辣火锅形式多样,菜品极为丰富。21世纪以来,重庆火锅及相关衍生产品多次入选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的起源众说纷纭。
一说源于古代的巴国。巴国人民善于制作面条,相关技艺流传至今。
一说源于南宋。钓鱼城之战时期,为了在严峻形势下提升军队士气,南宋军中伙夫发明了以面条为主食的军需食品,广受欢迎,成为重庆小面的原型。
还有说法认为,抗日战争时期,东部地区的面食流入重庆后被本土改造,形成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家族”分支庞大,既有麻辣小面,还有豌杂面、铺盖面等延伸。
如今的重庆,随处可见一碗碗鲜香扑鼻的重庆小面,时时能听到那一声声“来二两小面”的招呼声。21世纪以来,重庆小面相关制作技艺多次入选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