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累寸不已 遂成丈匹

2025-01-17于漪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5年2期
关键词:许寿裳选本通俗

我读书从未得到高人系统的指导,主要靠自己摸索。早年求学,不懂得读书的重要,无计划无目的,随便翻阅,未能及时认真读好应读的好书,以后吃亏不小。过后补,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每想到此,总悔恨不已。《学记》上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自身有此深刻教训。后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总力求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切切实实学好每一阶段应该学好的东西,认真多读点儿书。

进入大学后,面对知识的汪洋大海,如行在山阴道上,风光无限,一时应接不暇,又觉得读书无从下手。走上工作岗位,深感学到的那点儿知识实在可怜,完全不够用,处处捉襟见肘。就在这种心情下,我千方百计地挤时间读书,力求做到“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走这条丰富自己智力生活的光荣的荆棘路。

怎样读书,读什么书,从来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从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进入大学后,我发现有的教授几乎是无书不读。每每一提到某本书,他们就会信口悠悠,乃至滔滔不绝,实在令人佩服。听有的高年级学生介绍,某某老师曾熟读《四库提要》,懂得目录学,这就引起了我对这方面的关心。

中学、大学课外也曾读过不少所谓“闲书”,主要是中外小说。读的原因主要凭兴趣,主要凭能借到这些读物,谈不上打文化底子,更谈不上做学问。当时,我脑中外国作家形象最高大的是托尔斯泰,中国作家形象最高大的是鲁迅先生。我最爱读鲁迅的小说,觉得很朴实,乡土气息很浓,人性挖掘得很深,很感动人。据母校镇江中学一位老校友说,抗日战争前夕,有一位在镇江中学教高中二年级的国文老师,进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求学之前,曾请求鲁迅为他开列一张必读书目单,鲁迅竟然应允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鲁迅这样的大文人竟然为一名学生开列书目单,其中必有缘故。出于好奇,非把它弄明白不可。

我的母校江苏省立镇江中学,前身是江苏省立南京中学。那位老校友告诉我,一二·九运动发生时,南京中学学生积极响应,连日纷纷上街游行,到国民政府、行政院门前静坐,到中山陵哭陵。南京宪兵司令部很头痛,下令学校提前放寒假,并勒令江苏省政府把学校迁离南京。学校在镇江境内的“黄山”兴建校舍,落成后恢复上课,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立镇江中学。

老校友说的那位国文老师,是在抗战期间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生班毕业的,名字叫许世瑛。他身材矮胖,高度近视。学问好,待人和气,学生很爱戴他。

许世瑛是著名学者许寿裳的长子,许寿裳是鲁迅最要好的朋友。据说,民国三年(1914),许世瑛5岁,许寿裳买了一本《文字蒙求》,请鲁迅做许世瑛的开蒙先生。鲁迅只给许世瑛认识两个字,一个是“天”字,一个是“人”字,并在书的封面写下“许世瑛”的名字。开蒙识“天”“人”二字,意义非凡,这两个字把天道、人事包容无遗,显示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智慧。后来,许世瑛转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许寿裳请教鲁迅中国文学初读者应该读些什么书。鲁迅开列了一张书目单,一共12种书: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清·丁福保)

《历代名人年谱》(清·吴荣光)

《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永 瑢等)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

《抱朴子外篇》(晋·葛洪)

《论衡》(东汉·王充)

《今世说》(清·王眸)

这是一张很有见地、很精到的书目单,教人读书要知门径,全局在胸,轻重得体,领会人物的精神风貌。这张书目单让我领会到读书与做人一样,要识大体、知先后,知人论世、知世论人。这12种书我并未一一读过,常读的是《世说新语》,常翻的是《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前者教我评价人物要风神俱全,后者教我读书要心中有框架,不能茫然无绪。

近年,我一直参与语文教材的审查工作,从小学、初中教材到高中教材,编一本文质兼优、适用性强的教材十分不易,对于编选者的甘苦颇能体会一二。由此,我常联想到《千家诗》《古文观止》等通俗选本。对于通俗选本,有些“专家”“学者”往往看不上眼,殊不知它们在普及文化、培养大众心灵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我幼年时,《千家诗》带给我无与伦比的生命喜悦。在中国人心中,谁能摧毁“床前明月光”的诗情?这种诗情流淌在血液之中。如果这话有点儿道理,不能不归功于《唐诗三百首》等类的通俗选本。

我学古诗文也是从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通俗选本开始的,它们把我带进了美好的诗文家园。后来进一步读了些各个朝代的诗文选本,并读了几种《中国文学史》,把它们贯穿起来。这样,多少有点儿系统的文学知识。然而,总觉得自己的那点儿知识可怜得很,寒碜得很,总是浮在水面上,十分肤浅。我深深体会到必须专心致志地研读几部大作家的著作,随着他们的人生足迹走一遍,才能真正领会他们的心路历程,领会他们生命的光辉,使自己真正增长见识,增添智慧,提升思想认识,不断完善人格。为此,我前后通读了辛弃疾、杜甫和陶渊明的著作,深深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

(选自《跟着名家好读书》,中国言实出版社2023年版,有删节;副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许寿裳选本通俗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Sumo Wrestling
一个学生的课堂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鲁迅:什么是真正的粉丝
《通俗文》佚文辑校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