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到“神”探索小学散文教学层递路径
2025-01-16於银霞
散文是文学体裁之一,小学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充满童趣,体现作者对自然生活热爱的散文。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散文的字词语句进行赏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感知散文遣词造句的精妙,却无法让学生体验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其实,散文中隐藏的情感主线才是教学的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散文的字词语句、细节描写以及文本留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与作者对话,感知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一、紧扣关键语句,借助想象走进散文的画面
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大多文字优美,情感丰富。散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关键语句,隐藏着文本的情感主线。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抓住了散文的“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这些关键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借助想象与联想,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感知散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语感。
比如,《走月亮》这篇散文中有很多优美语句,比如“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句,能给人一种视觉、嗅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冲击:“山间细细的溪水在月光的映照下,慢慢地流淌,流过开满野花的山坡,流过散发青草味的田野……”这几句话勾勒出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的美。
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溪?它在静静流淌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任务二:联系生活体验,说一说月光下流淌的小溪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任务三:当溪水流过满是野花的山坡时,在月光照映下是怎样的画面?溪水流过草地,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又如,针对文本中的描写“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联系上下文,大胆想象,说一说秋虫会唱哪些歌?
任务二:“夜鸟拍打着翅膀”,这只夜鸟会说些什么呢?
任务三: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鱼儿跃出水面”这一句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品析这些重点语句,感知作者的表达技巧;又要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想象联想,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不仅读懂了句子,也读懂了作者,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紧扣细节描写,借助表达技巧体验文本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也是作者运用较为频繁的一种表达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也有较多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往往较为细腻,大多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极具感染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进行鉴赏,感知文本的情感。
比如,在《父爱之舟》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对父亲借用小渔船送“我”去上学等场景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父子在艰难的生活中的温情,表达了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沉的爱。这既是人生之舟,又是希望之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重点品析文中的细节描写,从更深层次感知字里行间的父爱。比如,针对文中的描写“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自己被臭虫、被蚊子叮咬的感觉。
任务二: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现在的旅馆与当时旅馆的差别。
任务三:发挥想象与联想,说一说“我”被臭虫咬醒的心情。
任务四:反复品读“心疼极了”这句话,发挥想象,说一说父亲的表情以及采取的行动。
又如,针对文本中的描写“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春节庙会的热闹场景。
任务二:假如自己就是文中的“我”,面对这样的诱惑,又会怎样做呢?
任务三:认真分析“不敢”“不忍心”这些词语,说一说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
任务四:这一描写重点表现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情感是散文的“神”,也是作者写作的内涵。《父爱之舟》一文中描写了厚重的父爱,又突出了“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场景描写以及细节描写,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析鉴赏等方式,与文本中的“我”进行对话,感知作者抒发的情感。
三、紧扣文本留白,借助补白训练提升阅读素养
留白属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散文中一种极为重要的表达技巧。虽然散文结构、语言较为松散,但是情感却极为丰富,而留白往往隐藏着作者较为含蓄细腻的情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留白,引导学生通过扩写、补写等方式,填补文本留白,丰富情感体验,提升阅读素养。
比如,《珍珠鸟》这篇散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到信赖的过程,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爱的颂歌。这篇散文重点描写了小珍珠鸟在“我”的房间里“肆无忌惮”的行为,却没有具体描写“我”对小珍珠鸟的照顾。这就是文本留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任务一: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小珍珠鸟在“我”房间里“肆无忌惮”的句子,说一说小珍珠鸟的具体表现。
任务二:想一想小珍珠鸟在“我”面前的表现,说一说“我”是怎么照顾小珍珠鸟的。
又如,文本中的描写“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既升华了文本的主题,又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针对这个留白,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拓展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信赖”是相互的,思考一下,“信赖”在文中主要指的谁?
任务二:这篇散文重点讲述了“我”与小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大家认真想一下,“我”与大珍珠鸟之间有信赖吗?如有,为啥不放飞大珍珠鸟呢?
任务三:信赖,不仅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还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请大家说一说身边的例子。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理解文本的主题,而且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表达技巧。
总而言之,“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小学散文教学最重要的抓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中的关键语句、细节描写以及文本留白等“形”,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鉴赏、分析研判等方式,由浅入深,逐层推进,与作者进行对话,触摸文本深处的情感主线之“神”,有效地提升思维品质,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