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姆的“华冠灰尘”

2025-01-15王永胜

读者·校园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跛脚口吃毛姆

毛姆8岁丧母,10岁丧父,小小年纪就被寄养在牧师叔叔亨利冰冷的家中。童年失爱,早年生活的陡然变化,或许是造成毛姆口吃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毛姆来说,口吃无疑是他“华冠”上一粒最重的“灰尘”。

毛姆有过一次挫败的经历。有一次,叔叔带他坐火车去伦敦,当天叔叔让他自己回去。售票处排着一队长龙,终于轮到他时,他怎么也说不出“惠斯泰布尔”这个词。后面的人都等得不耐烦了,他还是说不出来。突然,两个男人把他推到一边。“我们可不能等你一个晚上,”他们说,“别浪费时间了。”于是他不得不回到队伍末尾重新排队。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的耻辱,以及所有人盯着他时他的尴尬和不安。

儿时便有的口吃毛病让他与这个世界进一步疏远,并使他在极其痛苦的同时异常敏感。口吃给他的生活造成了阻碍,因此,成年后,他习惯身边带一位翻译,作为他的中间人与陌生人进行接触。虽然毛姆竭力保护自己,但他依然受到了许多伤害。

毛姆将整个人生写入他的书中,书中许多人物都有他自己的影子,他们大多刻薄、羞涩,也爱慕虚荣。在《人性的枷锁》里,毛姆把以自己为原型的主人公菲利普写成瘸子。

在《人性的枷锁》第11章,毛姆写到了菲利普求学时受到的屈辱——菲利普看见有个男孩跑过去,他想抓住男孩,但他拖着那条跛腿根本追不上男孩,其他人都看准了机会从他身边直接冲过去。有个人突发奇想地开始模仿菲利普瘸着腿跑步的怪样子,其他孩子看了都大笑,接着全部跟随第一个人模仿起来。他们围着菲利普,一面怪里怪气地装跛脚,一面大声尖叫,发出刺耳的笑声,在这个新把戏里兴奋得晕头转向。有个孩子伸出脚绊了菲利普一下,菲利普也一如往常、毫不意外地重重摔倒在地,膝盖都擦破了。他爬起来,他们笑得更大声了。有个男孩从背后推了他一把,要不是有人接住他,他一定会再摔倒。他们以取笑菲利普的残缺为乐。

模仿、嘲笑、攻击是人的天性。作为口吃的人,毛姆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毛姆意识到,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必须经历一个“相同的过程”才能意识到自我,意识到独立完整的有机体,而“这当中又有一些不同”,因为口吃(书中是跛脚)的人意识到的是不同于常人的残缺感与疏离感,这种感觉进入青春期之后会特别明显。他羡慕那些可以正常表达,能融入群体生活的正常人,“你会看见这些人在圣灵降临节跑到汉普斯特德荒野跳舞,在足球赛场呐喊,或者从帕摩尔街的俱乐部对皇家仪仗队欢呼”。而毛姆(书中是菲利普)从天真无邪的童年,过渡到拥有痛苦的自我意识,是因为被他的口吃(跛脚)引来的嘲笑所激发的。

绝大多数口吃者都是男性,而且几乎都是在童年——毛姆是在八九岁——变成口吃的,背后有其原因。因为男孩往往比女孩调皮,有更强烈的模仿和嘲笑别人的冲动,而此时又是学习语言的阶段,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口吃。毛姆提醒我们,口吃的人会更加艰难地跋涉这条长长的幽暗慌乱的青春期过道。与此同时,青春期的迷茫、慌乱、敏感、羞涩,又“加持”在口吃者的身上,等于是在幽暗的画布上再抹一层幽暗的色彩。

而毛姆对口吃的解脱之道是,承认它,然后超越它。毛姆有学医的经历,这让他能更好地了解人性。这段经历让毛姆刻骨铭心,他反复把它写进自己的书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扇门,只要这扇门打开了,心结就打开了。这段经历,正是打开毛姆心里这扇门的钥匙。

当毛姆把口吃这块看上去“不正常”的小拼图拼在整个人性的版图之上,不正常的感觉就会被消融。当毛姆通过洞悉人性的方式,从口吃的苦闷中脱身之后,他的视角开始变得充满人性、悲悯。两者之间,其实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贝塔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口吃简史》一书,勾犇图)

猜你喜欢

跛脚口吃毛姆
墨 镜
跛脚狼的故事
“维生素”大口吃
孩子口吃,家长巧应对
丑角的原型
口吃的哼哼猪
我是白痴(节选)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
生命的尽头
荡秋千的小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