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团投手

2025-01-15金松鼠

读者·校园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小姜住校烤红薯

说来奇怪,有些事在学校里做,和在其他地方做,感受完全不一样。比如,自习课上老师用大屏幕放电影,大家趴在桌上一起看,那种独特的氛围感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再比如,在学校里吃东西也是不同的体验。

在学校吃的东西分两种,一种是密封包装的零食,薯片、饼干、锅巴、糖果等;还有一种是学校小卖部卖的热狗、关东煮、烤红薯……不考虑价钱,大家更愿意买冒着热气的食物。尤其冬天的早晨,寒风凛冽,大家到操场上做早操,每个人都被冻得耳朵邦邦硬、脸蛋通红。好不容易熬到早操结束,这时候如果跑到小卖部买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那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大家一边吃一边用手捂着热腾腾的包装袋,甚至把包装袋贴到脸上,好像把烤红薯当成了暖手宝,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高中的时候,班里四十多个人,只有五个走读生,我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我一直想住校,奈何学校离家太近,没有住校的理由。关于住校的生活我不太了解,但据我所知,住校生们很不满意食堂的早餐,总是吐槽包子馅儿的肉太少,油条和橡皮一样硬。我也吃过一回,他们确实没有夸大其词,得亏我平时是在外面吃。

我家旁边有个宝岛饭团店,我偶尔把饭团带到学校。好友老廖没见过饭团,看见我吃得那么香,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他恳求我第二天帮他带一个。

“真是人间美味!你应该早点告诉我。”第一次吃饭团,老廖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叹。之后我连着帮他带了半个月。有时班主任提前进教室,我便把书竖起来,等班主任转过身,赶紧把头钻到抽屉里去咬饭团。不经意和老廖对视一眼,发现他也在偷吃,两个人默契地一笑。

第二个让我带饭团的人是坐在我后桌的小姜。小姜唱歌很好听,高一时在“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上唱了一首《追光者》,被拍下来发到网上,收获了两万多次点赞。晚自习时,小姜会戳一戳我的后背,说:“少侠,明天一个饭团、一杯早餐奶,谢谢!”

凭借老廖和小姜的宣传,让我带饭团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每次来教室,我的书包总是鼓鼓的,里面没几本书,全是打包好的饭团。刚开始大家还一个个来拿,后面都嫌麻烦,我就直接扔给他们,双方一个招呼,从没扔偏过。因为扔饭团的动作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玉米投手,我有了新的外号——饭团投手。

人都有分享的欲望,如果朋友看了自己推荐的电影或听了自己推荐的音乐,就会感到很开心。同样,朋友们喜欢吃我带的饭团,也让我产生了被认可的感觉,尽管饭团不是我做的。

当让我带饭团的人数达到十个时,我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人少的时候无所谓,因为我也要买早饭,顺手帮一下而已。现在人多了,我的负担变重,每次都要等半天,还要冒着迟到的风险。我陷入犹豫。察觉到我的态度,小姜说:“你方便的话就带,不方便就不带,没什么好纠结的。”思考再三后,我决定调整时间,单日我给朋友带饭团,双日朋友给我带早餐。完美的合作计划,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我们一直这样做。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朋友们对我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常常想,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编排自己的剧本。我的性格偏内向,通过带饭团的机会,我和很多原本不熟悉的人成了朋友,大家在走廊上谈天说地,参加彼此的生日聚会。友谊的温暖使我变得开朗、习惯沟通,学会主动开口。我还改掉了患得患失的毛病,家人和朋友的话证实了这些。简而言之,我真的成长了。

季节流转,三年时光一闪而逝。高考前要布置教室,我开玩笑似的问考试那天谁需要帮忙带饭团,老廖说饭团他吃腻了,问我能不能带只烤鸭过来。大家哄堂大笑,可笑过之后,又陷入沉默。

看起来大家都很有感触:一方面是对于高考能否发挥好的紧张;另一方面是即将毕业,和朋友们快要分别的失落。窗外的香樟树枝叶嫩绿,每个人都若有所思。班长老夏招呼着大家去拍照,交谈声才慢慢回来。整个下午,我都在和朋友谈心。我们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随着高考结束,三年的高中生涯画上了句号。

时至今日,我依然会想起那些在路边等待饭团做好的日子,想起包子店蒸屉打开后冒出的团团热气。家旁边的饭团店已经不开了,但那段记忆始终存在。我一直记着自己“饭团投手”的身份,那是独属于我的青春证明。

(本刊原创稿件,橙子酱图)

猜你喜欢

小姜住校烤红薯
第一只烤红薯,很甜
烤红薯比煮红薯更升糖
“大胃王”小姜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大胃王”小姜
分析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没领证的夕阳婚分手后财产如何处理
妖怪来了
住校欢乐多
读中学的孩子突然爱打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