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波明:追忆卡特总统

2025-01-15王波明江玮

财经 2025年1期
关键词:卡特财经中美关系
卡特向王波明赠送他写的白宫回忆录。(资料图)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30日凌晨,突然得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先生,于美国当地时间12月29日傍晚逝世的消息,我深感悲痛,很多与他有关的往事涌上心头。

其实在一年多之前我已经知道,卡特总统从2023年2月开始,就决定不再寻求任何医学治疗,回到家里接受临终关怀。对于一位当时99岁的老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在过去一年多,我们似乎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和他道别。如今卡特溘然长逝,我和所有认识他的中国朋友都悲痛万分,大家深切缅怀他的历史贡献,永远崇敬他诚实、坚韧的高尚品德。在他整整一个世纪的丰富人生经历里,他为世界和平而毕生奋斗,为中美关系而不遗余力,产生了很多方面的重大影响,也改变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命运。

受益中美建交与合作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留学的中国人,我和很多人始终感激卡特先生全力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做的重大历史贡献。正是在他任上,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从此开启了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友好合作。

人们可能熟悉基辛格博士1971年对中国的访问,也熟悉尼克松总统1972年的访华之旅,但这不足以代表中美建交的全过程。中美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破冰,但在接下来有将近七年时间,中美没有完成正式建交谈判,这种局面直到1978年才被卡特总统打破。

卡特曾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在1976年当选总统之前,他就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未来发展一定会直接影响美国,因此他出任总统后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

2011年12月,卡特出席《财经》年会与王波明对谈。(资料图)

但在当时,美国与台湾当局还保持着密切关系,相当多美国人并未做好改变的准备。于是卡特决定以秘密的方式,与中方展开建交谈判。他没有让负责外交事务的美国国务院知道谈判细节,大部分发给中方领导人邓小平的建议和答复,都由他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亲自起草,从白宫直接发出。

经过激烈的谈判,中美最终达成协议,于1978年12月16日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大家公认,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正式建交,体现了邓小平和卡特超人的勇气和智慧。1979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应卡特总统邀请,邓小平展开了对美国的访问。这是在中美关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时刻,也是卡特总统在任期内对中美两国关系,乃至对全世界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

我还记得,卡特曾说过一个他在夜里被电话惊醒的故事,这通电话直接影响了很多中国人的命运。

那是在1978年夏天,中美尚未正式建交。一天夜里,美国时间凌晨3点,白宫电话突然响起。卡特以为是爆发了什么危机,但发现打来电话的,是他的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当时普雷斯正在北京访问,邓小平在接见他时问了一个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普雷斯只好不顾时差深夜给白宫去电。邓小平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卡特立刻表示同意。电话那头又问,中国能不能派5000人。卡特回答说:“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我也是这通深夜电话的受益者。正是因为卡特总统同意接收中国留学生,我因此有机会在1981年自费赴美留学,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留在华尔街工作,之后再把在美国所学,用于1988年回国后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创建。

如今,每年有20多万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中美在教育、文化、经济、金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发展繁荣,如果追根溯源,真正的起点就是从卡特深夜接的那通越洋电话开始的。

2012年12月,卡特出席“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及论坛永久会址奠基仪式。(资料图)

难忘与卡特的多次交往

我们在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每年都要举行年度论坛,邀请很多国内外重要嘉宾演讲。因此我有机会在过去十几年里,两次邀请卡特到中国出席《财经》年会等活动,当面听他讲述了很多和中国有深厚渊源的人生经历与重要历史。

根据卡特的回忆,他第一次到访中国是在1949年4月,当时他还是一名年轻的海军军官。他对中国的第二次访问,则是他1981年卸任美国总统之后。此后卡特先生多次访华,先后到访过北京、上海、陕西、西藏、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海南等地。他在西安与幼儿园小朋友一起跳绳;在北京骑自行车逛胡同、品尝北京烤鸭;在拉萨参观布达拉宫,可以说是美国前任总统里,对中国感情最深厚、来往最多的一位。

其间,我非常荣幸曾两次邀请卡特来中国,在2011年12月举办的“《财经》年会2012”和2012年12月举行的首届“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分别发表重要演讲。他有关全球事务和中美关系的睿智思考,影响启发了无数人,在中美两国政商学界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2011年12月主持《财经》年会与卡特总统的对话时,我问及卡特离开白宫以后的退休生活。他说,离开白宫以后,他在家乡佐治亚州的首府亚特兰大成立了卡特中心,也在那里的埃默里大学进行教学。卡特中心致力于推动和平,也在做一些和疾病控制相关的项目,还在非洲帮助当地民众提高粮食产量。但卡特中心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维护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加强两国政府之间的联系,使两国人民拥有更好的生活,更好地理解对方。

一年后的2012年12月,卡特总统再次到中国。他携夫人罗莎琳·卡特出席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财经》杂志承办的首届“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并参加了论坛永久会址的奠基仪式。

卡特最后一次访华是在2014年9月,他当时来参加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活动,恰逢他90岁生日是在10月1日。卡特很高兴地说,自己的生日正好和中国国庆节是同一天,成为中国的朋友是命中注定的。当年邓小平在得知他的生日后也说,难怪他和中国有不解之缘。

2021年12月17日-18日,第十届“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卡特发来贺信和亲笔绘制的和平鸽画作,祝贺“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举办十周年,祝愿中美关系向着积极方向发展。(资料图)

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时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邓榕女士和我们专门为卡特组织了一场生日聚会,邀请中国前驻美大使和夫人,以及参与中美建交的老同志、亲属和老朋友一起共叙友情。邓榕向卡特赠送了1978年12月16日刊登中美建交公报的《人民日报》号外,还有一本印有她父亲邓小平与卡特总统照片的纪念相册;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黄华的夫人何理良,则向卡特赠送了一幅她自己画的寿桃国画,卡特都非常喜欢。

之后有几年,我多次去美国拜访他。由于年事已高,加之前几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卡特谢绝了国际旅行,但他始终牵挂着中国和中国的朋友们。2021年12月,卡特专门向第十届“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发来贺信,并赠送了一幅他亲笔绘制的画作——一只白色的和平鸽。他在贺信里写道:“我们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汇聚一堂,并希望此次活动能够在促进中美两国和民众关系向着积极变化的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

除了参加重要的论坛活动,卡特也多次接受我和《财经》同事的专访,并邀请我们访问美国亚特兰大的卡特中心,当面聆听他的真知灼见,切身感受他为美国和全球重大事务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在2011年接受《财经》采访时,卡特表示:他从未怀疑过,美国和中国共同合作,尽力做朋友,对美国、对亚太、对整个世界而言都是最佳选择。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我当时计划去美国采访卡特。我们约好了时间,他邀请我们去他家乡的农场。我和同事们提前到了亚特兰大,一切准备就绪。但就在采访开始前一天,我们遗憾地得知,卡特因为突然摔倒骨折而住院。所幸无大碍,但采访没有办法再进行,我们除了祝福他健康平安,也只能放弃这次采访。之后几年时间里,我们试图再约时间采访,但因各种原因均未能如愿,如今再也没有机会了。

卡特的父亲詹姆斯·卡特是美国佐治亚州的一名农场主。父亲去世后,卡特从美国海军退役,接手了父亲经营的花生农场,之后才逐渐步入政坛。1981年不再担任美国总统后,卡特回到家乡普莱恩斯(Plains),在这个只有五六百人的小村庄里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经营着一个小农场,种点花生,我至今还保留着一包他托人送给我的花生。

在过去20年里,我和卡特有过十几次的交往。卡特一直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总以为还会有机会。如今,卡特离开了我们,未能成行的农场之约成了永远的遗憾。

2014年9月,恰逢中美建交35周年和卡特90岁生日之际,卡特及夫人应邀来到中国,在北京贵宾楼与部分参与中美建交过程的老同志、亲属以及老朋友一起共叙友情。左图为在为其举行的90岁生日聚会上,邓榕向卡特赠送1978年中美建交的《人民日报》号外。右图为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黄华夫人何理良赠送给卡特的寿桃图。(资料图)

共同缅怀“最好的前总统”

回顾卡特的一生,尤其是他卸任美国总统之后,令人尊敬的是他几十年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卓越努力,以及对持续推进中美关系的出色贡献。

其实,在美国的历任总统里,卡特在任期内受到的肯定并不多,因为当时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加上伊朗人质危机等意外事件,卡特作为总统的能力和贡献一度受到质疑,但他在离开白宫后所做的一切,却为他赢得了更广泛的赞誉。

2002年,卡特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数十年来为国际冲突寻找和平解决方案、致力于增进民主与改善人权,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诺贝尔委员会在介绍他时说:“吉米·卡特可能不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总统,但他无疑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好的前总统。”

卡特在卸任总统后成立的卡特中心以“谋求和平、抗击疾病和播种希望”为使命,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促进民主、人权和全球健康的工作之中,积极参与对国际冲突的斡旋。在2011年11月接受《财经》采访时,卡特谈到人权不仅限于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集会自由和司法独立,还包括有居住权、生存权、接受教育和享受医保的权利,以及就业的机会。

卡特中心在很多国家展开了选举观摩项目。1998年,卡特中心发起了一个观察和研究中国村级选举的项目,与中国民政部和全国人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1年,卡特在江苏周庄观摩了村委会选举。卡特中心也曾邀请中国官员到美国观摩选举活动。

卡特不仅是中美关系的关键推动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者。因为就在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布的第三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卡特看来,这两起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件几乎同步发生,绝非历史的偶然。

“在我们关系正常化之后,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我能够在中国各处看看,看到自由企业早期阶段的影响……中国人民有权利自由生活、拥有财产、获得利润,以及不受限制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才能,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已经发生的最大变化。”卡特在2019年谈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时说。

2011年12月,卡特在北京《财经》年会演讲时曾表示,他知道中美两国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他很确定,那就是中美两国的共同目标——追求和平与繁荣,这可以弥合双方的差异。

2018年,中美关系因关税战恶化。这一年的12月31日,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卡特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署名文章。他写道,美中关系得以维系40年,足以证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国家,有能力为更伟大的价值而携手合作。如今再看他的思考和提醒,更觉其深意与中肯。愿卡特总统先生安息,愿中美友谊长存!

(作者为《财经》前总编辑)

猜你喜欢

卡特财经中美关系
卡特智讽记者
财经日历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财经阅读时代
勇于自嘲的美国总统卡特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财经神回复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