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2024-12-31崔超
《学习方法报》小学语文六年级 2024年29期
一、词句段运用。
1.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如在《两小儿辩日》中,我们知道“及”字的意思是“到,到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过犹不及”的意思是“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到位一样,都是不好的”。
2.体会引用的好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句话引用名人名言,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课文回顾。
1.《文言文二则》中,《学弈》主要讲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习下棋,因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的故事,说明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通过写两个小孩的辩论,以及孔子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个小孩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作者通过列举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指出只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真理。
3.《表里的生物》一文通过写“我”小时候认为凡是可以自己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对父亲的表感到好奇,相信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表现了“我”好奇心强、爱观察、善于思考、执着的特点。
三、语文要素。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习作时,如果需要说明一个观点,我们可以列举具体事例,使习作更有说服力。
四、日积月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