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4-12-31孙彩花冯静蒋新锋杨阳
【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认知康复训练联用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91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选例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选例地点为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5例)和试验组(46例)。参照组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血清学指标水平、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lt;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认知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与精神状态,提高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认知康复训练;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23.0055.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3.017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如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空间认知能力等)减退的现象[1]。临床常采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并进行认知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症状。其中,认知康复训练主要用于改善不同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通过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神经的可塑性,但单纯依靠认知康复训练难以全面、有效地恢复神经生理功能[2]。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能调节大脑的神经活动,逐渐被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1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选例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选例地点为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5例)和试验组(46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4.34±2.03)岁;病程25~118 d,平均病程(56.84±7.47)d;高血压14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症13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54.29±2.02)岁;病程27~120 d,平均病程(56.79±7.49)d;高血压15例,糖尿病16例,高血脂症13例。两组患者极限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通过,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4],且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⑵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⑴存在酗酒史者;⑵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⑶既往有颅脑手术史者;⑷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⑸合并颅内感染者;⑹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细胞等对症治疗,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参照组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治疗:⑴病情评估。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5]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6]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类型和程度,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认知康复计划。⑵注意力训练。视觉追踪训练:患者注视1个移动的物体(如指针、小球等)视线追踪物体移动;听觉注意力训练:播放不同的声音,患者分辨特定的声音或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⑶记忆力训练。回忆训练:引导患者回忆近期发生的事件、见过的人或物品;联想记忆训练: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关联,帮助患者记忆;记忆技巧训练:教授患者记忆方法(如分类记忆、故事记忆等)。⑷语言能力训练。发音训练:纠正患者的发音错误,进行简单的发音练习;词汇训练:扩大患者的词汇量,借助图片、实物等让患者学习新的词汇;语句表达训练:进行句子的构造和表达练习,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⑸视空间能力训练。图形识别训练:让患者识别不同的图形、图案,提高对形状和空间关系的认知能力;空间定位训练:让患者指出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或指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拼图训练:通过拼图游戏,锻炼患者的空间组合能力。⑹执行功能训练。问题解决训练:给出实际问题,让患者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计划制定训练:让患者制定日常活动的计划。认知康复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1个月。
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选取左侧额叶背外侧区为刺激点,采用磁刺激仪(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090870,型号:Magneuro100),设置治疗峰值强度为2 T、频率为5 Hz、序列为20个,每个序列均持续刺激3 s,间隔15 s,重复90次,共1 000脉冲,2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心理状况、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估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7]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满分5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8]评估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满分56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9]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满分24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⑵血清学指标。评估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半径8 cm)离心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⑶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评估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使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满分3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越好[5];使用MMSE评估患者精神状态,满分3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精神状态越好[6];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1]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满分4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⑷不良反应(头痛、头晕、胃肠道不适)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 HAMA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BI评分、SS-QOL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FAP、 NSE、 MB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 MMSE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采用认知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有助于大脑受损区域的功能恢复,但认知康复训练患者的康复效果常存在较大差异。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线圈产生快速变化的磁场,在大脑皮层内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刺激或抑制特定脑区的神经元活动[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HAMD、HAMA、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BI、SS-QOL、MoC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GFAP、NSE、MBP水平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系统,增加血清素、多巴胺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分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13]。同时,通过刺激神经元再生和突触连接建立,且大脑功能改善后,患者的运动控制、注意力、执行功能等得到提升,可进一步增强日常生活能力。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增强认知相关脑区的功能,与认知康复训练相互联合,有助于重建和强化大脑的认知神经网络,提高信息处理和认知功能的效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认知康复训练均为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涉及使用药物和有创操作,避免不良反应或术后感染的发生。此外,重复经颅磁刺激能通过磁场作用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可塑性,有助于修复脑卒中后受损的神经回路;同时,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降低GFAP水平。另外,通过对神经元产生的直接影响,调节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促进受损的神经元恢复,减少NSE的释放。脑卒中发生后,髓鞘会受到损伤,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刺激神经干细胞或调节免疫反应等机制,促进髓鞘的修复,降低MBP的释放[14]。
综上所述,重复经颅磁刺激与认知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与精神状态,提高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24版)[J].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31): 2881-2894.
郭靖,李周,朱成萍,等.经颅磁刺激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3,7(2):80-83.
陈争一,龚剑秋,吴越峰,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3): 199-201.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委员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6): 519-531.
夏安琪,李军,岳玲,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中国社区老人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1(12): 1661-1667.
史悦,高小夏,谈笑,等.中文版认知障碍简要测试量表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在脑卒中患者认知评估中的比较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6(11): 1310-1314.
沈显山,吴建贤,周云,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用于脑卒中后评定的最小可测变化值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 35(4): 464-467.
王纯,楚艳民,张亚林,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1(5): 299-301.
王赛华,施加加,孙莹,等.简体版改良Barthel指数在脑卒中恢复期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 2020, 35(4): 179-182.
程若莺,周郁秋,孟丽娜,等.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0, 25(11): 91-94.
张磊,刘建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1): 79.
王娟,郑婵娟,崔晓阳,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 14(1): 11-14, 18.
尹贻锟,王佳林,孙君志.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20): 3274-3280.
陈争一,龚剑秋,吴越峰,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3): 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