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欣赏的眼光读作品,以模仿的态度写作文

2024-12-31李花

关键词:草房子外貌事例

写作一直是大部分同学的“负担”,拿到文题后,很多同学一直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跟着作家学写作。下面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形形色色的人”为例,借助曹文轩《草房子》中的精彩片段,让同学们以模仿的方式,跟着作家学习写好人物外貌、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描写技巧,以突出人物的特点。

一、大量阅读,精挑细选

《草房子》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第一章介绍了秃鹤。秃鹤的外貌很特别,乍一看到他,就会心生好感。作家对秃鹤的描写细致入微,文中几处描写了秃鹤的“倔强”个性,事例鲜明,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非常生动,可以筛选几个片段,将文字与视频相结合,同学们会更有兴致,写作效果也达到了最佳。

二、先写后教,亮点突出

对比自己的文字与作家的文字,同学们发现了很多问题,看来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悟出写作之道。之后,在模仿并修改作文时,才能更顺利,也便于学以致用。

1.抓住特点,学写外貌

写人物,首先要写人物的外貌。大多数同学会从人物的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齿、胳膊、衣服等方面入手,面面俱到。比如:“弯弯的眉毛如柳叶”“他有一张樱桃小嘴”“一件淡灰色的上衣”“他穿着一双破旧的布鞋”……这些都是毫无针对性的介绍。可以看看《草房子》中是如何介绍秃鹤的外貌的:“秃鹤有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秃鹤瘦而高,两条长腿好看倒也好看,但稍微细了一点……”

通过对比,同学们很快发现作家只写了秃鹤的秃和瘦,没有写秃鹤的眉毛、鼻子、嘴巴、上衣、鞋子等,有了感悟:写外貌时要抓住人物最鲜明的特点。这是重大的发现,但只抓最鲜明的特点就能写好外貌吗?当然不能,还要展开联想。“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同学们都觉得,夜里这颗脑袋也会亮。”“他晃着这样的腿,像风一般,从田野荡进了校园。”这样一写,读者仿佛看到了秃鹤到底有多秃、到底有多瘦,这样的外貌描让人印象深刻。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可写一写或者说一说其他同学的外貌,举一反三,充分练习,那么写人物外貌就没有那么难了。

2.根据场景,选择方法

《草房子》中对秃鹤的描写非常成功,用了很多事例支撑秃鹤鲜明的性格。要想让文学作品服务于写作,就要精选事例。可以选择有关秃鹤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秃鹤为了参加会操,要挟蒋老师;第二件事是会操时,秃鹤故意摘掉帽子,报复老师,导致比赛失败。

(1)事例一:秃鹤为了参加会操,要挟蒋老师

可以先还原当时的场景:秃鹤为了参加会操,直接坐在了主席台上,班主任蒋老师看到后非常着急,要求秃鹤下来,秃鹤却反复强调:“我要参加会操!”最后蒋老师不得不同意秃鹤戴着帽子参加会操。同学们可以将这个场景表演出来,接着,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很多同学都是概述,不是很吸引人,可以欣赏《草房子》中的片段,一对比,触动很深,很快便明白了:秃鹤要挟蒋老师是对话场景,所以要以语言描写为主。

描写语言时,要注意分节。先欣赏名作的片段,再进行模仿和修改,这样同学们的印象就深了。

(2)事例二:会操时,秃鹤故意摘掉帽子报复老师

《草房子》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影视作品。如果觉得阅读不过瘾,可以观看电影《草房子》,比如可以观看秃鹤把帽子扔了,导致比赛失败的这一段。观看完立即根据视频内容写作,接着,对比自己的文字与作家的文字,发现作家和自己一样,都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不同的是,作家花了大量笔墨写台上领操的女生、台下的男生女生,以及桑乔校长的反应。原来,作家除了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进行了侧面描写。观看秃鹤捣蛋的过程中,同学们笑得越厉害,越能突出秃鹤的倔强;桑乔校长越尴尬,也越能突出秃鹤的倔强。表面上是写桑乔和同学的反应,实质在写秃鹤的倔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写事例时,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方法。

3.借鉴经典,自写人物

因为秃鹤,油麻地小学丢掉了到手的第一名。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不搭理秃鹤了。秃鹤这么讨人厌,作家在《草房子》的第一章却说秃鹤是油麻地小学最英俊的少年,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产生了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猜想,一边写作,一边对比,一边修改,在无形中完成了一篇佳作。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在写外貌时,要抓住人物鲜明的特点,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写事例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运用作家的方法,选择身边的一个人,完成写作任务。在课堂上跟着作家写过一遍后,课后再去完成写作任务,写起来会事半功倍。

三、用好作品,改好范文

文学作品里面有好的写作方法可供我们借鉴,里面的事例也可供我们引用。但有些文学作品并不能很好地服务写作,要根据写作需要改编。《草房子》的第一章就叫“秃鹤”,但为了突出秃鹤的性格特点,可以给这篇范文取个新名字——“倔强的秃鹤”。一读题目便知晓,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倔强,所以写事例时也要凸显“倔强”。再者,文中花了大量笔墨写秃鹤在主席台上与班主任蒋老师周旋的场景,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根据需要删减作品。另外,为了方便借鉴,可以对作品的个别地方进行“微调”,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变成写作需要的“下水文”,不仅要紧扣写作训练重点,还不能失去作品本身的文学味道。

《草房子》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里面还有很多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探索与模仿。阅读是为了积累,写作是为了倾吐,同学们应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模仿作家的写作与表达,从而内化方法,提升核心素养。希望在“双减”背景下,我们都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阅读文学作品,模仿优秀作品写出佳作,让写作自然高效。

猜你喜欢

草房子外貌事例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从《草房子》探讨儿童文学里“中国故事”的讲述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外貌描写之我见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想飞的草房子
独有的精灵——读《草房子》有感
爱着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