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4-12-31
大责任 大担当
长岭炼化 刘佳
贵刊第14期报道《中国石化一篇报告读新意》发人深思。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责任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人民的福祉。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代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要求,强调央企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彰显责任担当,凸显功能价值。
作为央企,中国石化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通过加强合规管理、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等举措,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境保护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从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中国石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深远且多维。能源保障与勘探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中国石化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行动和成效,将对整个行业产生示范和引领作用。这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这些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国石化作为大企业的担当和作为,也为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绿色发展新转型
中国绿色产业研究院 李世郜
贵刊第15期《拼出油气电氢新格局》一文,内容新颖翔实,值得一读。
玉门油田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面对传统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的困境,努力转型,大胆尝试,可为楷模。老油田的绿色发展不仅关乎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经济结构优化以及社会福祉的提升。在转型过程中,玉门油田有其独特经验。首先是先行先试,战略引领。提出并实施了“油气并举、多能驱动”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也是油田实现扭亏脱困、探索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
其次是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玉门油田在新能源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多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玉门油田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另外,技术创新,引领行业也值得关注。玉门油田在新能源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成果。同时,玉门油田在氢能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布局,通过风光发电与制氢耦合的发展思路,成功实现了从“油田”到“氢田”的转变。最后,玉门油田在践行“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零碳油田建设。
这些独特之处共同构成了玉门油田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哈特能源》
英国“破产”,能源政策或面临调整
2024年7月30日刊
当地时间7月2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工党上台后对英国财政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审计,正是基于这份审计报告显示,英国已经“破产和支离破碎”。同一天,英国政府宣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将能源利润税提升至38%,此政策变动反映出英国政府在应对能源危机与通胀压力下的决断。以斯塔默为代表的工党承诺要将英国打造成一个清洁能源超级大国,包括提振陆上风电开发、成立“英国能源公司”等。不过,在对待化石能源的态度上,新政府态度暧昧。
(于 洋)
油气投资
全球可采石油储量稳定在1.5万亿桶左右
2024年8月1日
独立能源研究和商业情报公司Rystad Energy最新研究表明,全球可开采石油储量稳定在 1.5万亿桶左右。Rystad称,1.5万亿桶的可采原油资源总量为未来 100 年或更长时间内可生产的原油数量设定了上限。按1.5万亿桶的可采原油资源总量水平推算,油价将远远超过100美元/桶。此外,研究称全球石油总产量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1.2亿桶/日的峰值,然后在2050年急剧下降至8500万桶/日。
(于 洋)
油价网
哈尼亚身亡,油价应声上涨
2024年7月29日
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于7月31日凌晨在其位于伊朗的住所内遭空袭身亡,引发了市场对中东爆发更大规模冲突的担忧,石油市场风险溢价显著升高。叠加美国库存下行,油价在7月底大幅上涨4%,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80美元/桶。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分析师Vivek Dhar在一份客户报告中表示:“石油市场担心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哈尼亚遇刺将使伊朗更直接地卷入与以色列的战争中,这可能会使伊朗的石油供应和相关基础设施面临风险。”不过,“除非事件进一步升级,否则刺杀事件对油价的影响不会持续下去。”
(于 洋)
《亚洲油气》
俄罗斯将延长汽油出口禁令
2024年7月27日刊
俄罗斯宣布将把汽油出口禁令从8月延长到10月,以抵消春季和夏季国内需求的增长。截至7月14日,俄罗斯近一个月平均海运石油出口量降至311万桶/日,较4月份的近期峰值下降近60万桶,降幅为17%。俄罗斯海运原油出货量已降至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是由于俄罗斯国内炼油率反弹至六个月高点。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预测,7月和8月,俄罗斯的海运原油出口量将保持在每天270万桶左右,但9月份的出口量将略有反弹,至290万桶/日。
(于 洋)
《E+P》
欧洲大幅缩减可再生能源投资
2024年7月29日刊
由于电价下跌和成本上升,欧洲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正在缩减投资。欧洲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商挪威国家电力公司缩减了其新建风电场和太阳能发电厂的计划。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丹麦沃旭能源公司,在美国项目遇到困难后,其已将2030年的目标削减了10吉瓦以上。与此同时,葡萄牙电力公司(EDP)首席执行官安德拉德今年5月削减了公司年度产能目标,并将原因归咎于较低的电价和持续时间较长的高利率环境。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也表示,相关绿色项目将变得更有挑战性。
(于 洋)
泄 漏
7月30日,菲律宾卡菲特省诺维莱塔,一名女孩在海滩上抚摸着被溢油覆盖的椰子。菲律宾马洛洛斯,这艘载有140万升燃料的油轮在台风Gaemi期间沉没,造成12~14公里长的浮油,油轮上的工业燃料油正流入马尼拉湾。菲律宾可能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石油泄漏灾难。
供图/视觉中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满3年实现预期目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已经满3年。生态环境部表示,3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取得四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二是建成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三是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四是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中国石化20亿元成立新公司
近日,中石化(内蒙古)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20亿人民币的注册资本,正式开启了在内蒙古地区的能源勘探与开发新征程。据了解,该公司通过与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内蒙古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展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等业务,同时积极探索新兴能源技术,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发布
日前,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发布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4900万吨/年,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均增长约2.3%,主要作为合成氨、甲醇,以及炼化等工业过程中的中间原料。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仍是我国氢气供应的主要来源,电解水制氢稳定发展,产能达到45万吨/年,产量约30万吨。
中国海油首次中标巴西1200万桶原油贸易长约资源
中国海油8月6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成功中标全球第三大盐下超深水油田梅罗油田1200万桶原油贸易长约资源。这是中资企业在巴西首次以现场公开竞价形式中标巴西盐下石油公司管理的巴西政府权益产量(份额油)。此次招标拍卖涉及的4个标的均源于梅罗油田的份额油,合计3750万桶。
25家央企新疆签署百余个项目合作意向书
7月底,由国资委组织参与的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推进会在喀什市顺利召开。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在内的25家央企签署了百余个项目合作意向书。按照协议,25家央企预计到2028年,投资超9300亿元用于新疆油气、煤炭、新能源开发建设等关键领域。
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交流会召开
7月25—26日,第二届中国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交流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开发部等单位共同主办。本届大会主题是“担当‘两深’勘探开发新使命,迈向油气增储上产新征程”,设置了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深层、超深层油气开发技术和深层、超深层油气工程技术3个分论坛,70余位科技工作者进行了技术交流。
当前,海洋深水深层、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增储上产重大战略接替新领域。“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实施六年来,石油公司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获得多项油气找矿重大突破,油气产量保持增长势头。“两深”油气勘探开发使得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会上,20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聚焦“两深”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装备发展现状,内容涵盖相关领域最新勘探开发实践成果、地质规律认识、工程核心问题突破、钻完井和物理勘探新技术应用、一体化提高采收率等内容。
会议期间还展示了20余篇“两深”领域优秀论文及国内外油气田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该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来自国内能源行业知名学者,石油石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代表600余人参加会议。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
8月2日,碳中和产业发展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大会主题“共话‘双碳’,发展新质生产力”交流研讨,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中国石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把“双碳”工作摆在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谋划推动,积极投身碳中和产业发展大潮,努力在能源化工行业绿色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推动碳中和产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发展规划引领、科技创新支撑,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密切配合、整体联动。中国石化愿同各方一道,以“碳”为媒、共谋发展、共创未来,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当前,全球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正在发生,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碳中和产业发展与创新,开发各种可信技术,推动我国“双碳”目标落实,为强化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11位两院院士参会,解读碳中和领域前沿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学术界、企业界、金融机构数十位杰出代表分享了智慧和经验,展示了推动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
(文/叶迎春)
数字
487万亿元
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估算,从2021到2050年,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需求总额将达487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30年,中国需在该领域年均投入超16万亿元。
1.2万亿元
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据监测,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7%。
1000亿立方米
8月7日,我国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