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点亮游子的目光
2024-12-31李雨竹
车窗外,天空一片苍茫,雪花飞速向后掠去,由于工作原因和三年疫情,我已久未返乡,家乡的影像沿着记忆弓起的脊背巡行,若隐若现。心随着列车一起飞驰,在煎熬与期待中,随着一声长鸣,高铁缓缓地驶进家乡的站点,我终于踏上了久违的土地。
提着沉重行李箱的我被裹挟在人流中,缓缓向前。现代化的车站整洁明亮,一幅幅大幅广告牌赫然在目,瞬间我恍惚了,这是我的家乡江南小城,不是某个大城市?
为了给父母一个惊喜,我并未告知他们提前回来的消息。车站离家不远,我决定步行回家,走一走熟悉的街道,找一找记忆中的老店。
走出车站的一刹那,呼啸而来的寒风从衣服的缝隙中钻入身体,我不由得一哆嗦,下意识地将羽绒服裹得更紧。家乡没有下雪,它们曼妙的身影很少降落,但也似乎没有预想的那么温暖。也许是太久没回家的缘故,我早已忘了江南的冬天其实也很冷,深入骨髓的湿冷,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打磨,有关家乡的回忆只剩下了明黄的底色。
街道既熟悉又陌生,名牌连锁店林立,精心布置的橱窗像富丽的画。猛一看,家乡的街道和大城市的并无二致,只有几家小店,还倔强地保持着原先的风貌。
新春将至,街上人来人往。断断续续飘入耳中的并不全是梦中的吴侬软语,也有许多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这令我不由得再次怀疑起自己身处何地了。这真是我的家乡吗?
有些饿,我顺手买了一个烤地瓜,包装讲究,还附赠了小勺,可是入口却没了儿时的香甜。机器很智能,但我还是喜欢传统老手艺烤出的口感。我轻叹一声,将地瓜塞进背包里,不由忆起小时候,巷口的老爷爷戴着棉纱手套不停翻动烤炉中的玉米和地瓜的情景。
再过一个路口便到家了,我仿佛听见了不远处的母亲河在汩汩流淌。我盯着红绿灯的倒计时,忽然闻到 一股浓郁的甜香——是桂花糖芋头!我转过身,向一位阿姨礼貌地询问,阿姨以为我是外地人,用一口镶满家乡味的普通话热情地介绍:“喏,就在那个巷子里。毛丫头你可真有眼光,她家是百年老店,味道老好的……”
我连忙道谢,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三步并作两步拐进小巷,走到尽头,便看到了这家门头略显破旧的小店。几年不见,店主阿婆的两鬓添了些白雪,但依旧笑意盈盈。片刻,青花细瓷碗中盛着红玉般半透明的芋头上桌了,点缀着粒粒桂花。我迫不及待地品尝,芋头软糯,绵而不糟,汤汁香甜,蜜而不齁。热乎乎的糖芋头下肚,江南小城冬季的湿冷已全然消散。
听着阿婆的乡音,方言在我的舌头上渐渐苏醒。阿婆说,糖芋头制作过程较繁杂,头天晚上给芋头去皮,凌晨清洗入锅,用食用碱先将芋头催红,多余的碱水不断翻腾溢出,再撒入桂花熬煮,香味逐渐渗进白里透红的芋头,最后用红糖、白糖将甜香细细锁住……
临走我又打包了两份糖芋头,我知道,父母也钟爱这份老旧的市井味道。走出店门,我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是门口的腊梅花洋溢的诗情画意。那一刻,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春天快来了!我想,我回到了我真正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