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少年感
2024-12-31金忠培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奠定了中式父爱充满隔阂的深沉基调。我的父亲则是另一个版本。父亲生于上世纪60年代,但在我记忆中,抑或如今,可以化用韩寒的一本书来形容,他始终像少年一样飞驰,轻盈明媚。
儿时正是港台影视剧风靡一时的年代,我正被《功夫》里斧头帮剑拔弩张的气氛感染得大气不敢出。一边是斧头帮,一边是手无寸铁的周星驰。正在厨房里剁菜的父亲忽然提着菜刀跳到电视跟前,作势把刀递给电视那头的周星驰,口中非常豪气地喊着:“来,接着,不谢!”前一秒还在被情节支配得紧张兮兮的我,瞬间哈哈大笑。又一次,一家三口百无聊赖地逛商场,商铺人形模特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我,它的手掌被刻意摆弄得掌心向下,父亲见我久久驻足,顺势两手掌心向下,模仿模特做出翅膀挥舞状,配合他炯炯有神的眼睛,让我们不禁捧腹。不只幽默,折纸飞机、放风筝,父亲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正因此,他在我儿时的小伙伴中拥有无与伦比的人气。
少年时恰逢网络时代来临,各种网吧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暑假的晚上,夜空静谧,蝉鸣也渐渐停息,不知怎的,我睡不着,在客厅里踱来踱去。父亲见状,示意我跟他一道出门。盛夏的暑气凝固在夜色里,父亲带我去哪儿呢?我心生好奇,也不问,只顾着跟他走。没想到他带着我走进了一家灯火通明的网吧。他浏览军事,看论坛,我在一旁看韩剧,逛聊天室,玩到尽兴。回到家中,已近凌晨,母亲一脸狐疑。我们都惧怕母亲的唠叨“攻击”,默契地用笑容带过。这份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延续到了方方面面。
又是一年春,双人自行车的风刮到了小城,父亲等不及租了一辆,带着我,骑上了滨江风光带。他在前,我在后,一路发力,全速前进。我骑累了,只留父亲一人卖力蹬车,我在后面吹着江风,好不快活。
“我和你爸当年去上海锦江乐园约会,一进去,他就要坐倒转360度的过山车,而且坐第一排,当时也不怕哦!”母亲说着,眼波里流动着快乐。她说,刚认识父亲那会儿,他常常绑着轮胎就去人工湖游泳了。那是我触碰不到的父辈的青春年代,但从他每年除夕依然坚持放上一百响鞭炮,我知道,那份青春的热情还在。游乐场的激流勇进,他依然当仁不让,我不敢坐,他坐在我后头说:“别怕,爸妈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
父亲就是这么不吝惜表达情感。前几年,他做了一个小手术,我请假全程陪伴。本来很寻常,大概因为他先前一再拒绝我的陪伴,但我坚持留下,他躺在病床上,一再感叹:“你一直陪着爸爸,我多感动你知道吗?”“我爸真肉麻啊!”我忍不住跟母亲吐槽。“你爸情感细腻,送你上大学,他在宾馆嚎啕大哭,把我都弄无语了。”母亲大大咧咧,是理性派,受不了父亲的多愁善感。
同事小娜见到帮我带娃的父亲,赞叹:“你爸好帅啊,而且身材管理很好。” “以前我的同学也说过,他鼻梁就像珠峰一样挺拔呢。”我不无骄傲地炫耀。“瞎说,老咯。”一旁的父亲阻止我“王婆卖瓜”。今年,他浓密的黑发间不时探出一些白丝。起初他还兴致勃勃让我见一根拔一根,在母亲“越拔越多”的唱衰声中渐渐作罢。
“父亲节不要瞎买东西给我。”我临出门时,父亲叮嘱。“我会给你一个惊喜的。”我忍不住逗他。“什么啊?是不是给我买了蓝牙耳机?”“呀,你不说我还想不到呢!”我嘻嘻笑着带上门。口是心非的父亲,愿你阳光如故,一直做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