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窝
2024-12-31刘平
早饭后的闲暇时光,喜娘的目光本来是停留在不远处那条大路上的,大路上有行人,还有汽车,喜娘在瞅那些行人和汽车。突然一阵喜鹊的叫声吸引了喜娘的注意,那声音是雏喜鹊发出的,很嫩。喜娘的目光风一样划过来,停在院坝东边那棵苦楝树上的喜鹊窝上。
喜鹊窝不高,在苦楝树的第二个分叉上。一只大喜鹊衔来吃食,四个毛茸茸的小脑袋兴奋地探出来,嘴大张着,发出“呀呀”的声音。喂了其中一只,大喜鹊飞走了,一会儿,另一只大喜鹊又衔来吃食,喂了另外一只。
去年三只,今年比去年多一只。喜娘记得很清楚。
喜娘已记不清那棵苦楝树上是哪年开始有喜鹊窝的,只记得老头子还在的时候就有。老头子已走八年了。在喜娘的记忆里,喜鹊年年都来生儿育女,先是衔来一些草叶草棍把旧窝“装修”一下,然后就开始生儿育女的苦旅。
老头子在世时把烟锅在椅子腿上磕得啪啪响,说:“老婆子你信不,以后我们家会喜事不断。”喜娘说:“我信。”老头子笑了说:“你咋信?”喜娘也笑了说:“喜鹊年年守在院子里,能没喜事?”
民间有一种说法:“喜鹊叫,好事到。”喜娘深信不疑。
喜娘和老头子养育了三个儿女,两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也真是巧了,三个孩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喜”字:喜林、喜阳、喜春。喜鹊来苦楝树上安家是很多年以后的事,喜娘觉得这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
喜娘和老头子的全部希望,都在三个孩子身上。
也真应了老头子当年那句话,也应了民间那句“喜鹊叫,好事到”的说法,后来家里真是喜事不断。喜林、喜阳、喜春都先后考上了大学,几年后在城里安家立业。三年前,大孙子也考上了大学,去年,大孙女又考上了大学。小孙子读高二,成绩很好,看来考大学没啥问题。
喜娘认为,这些都跟喜鹊窝有关。
在村里,数喜娘家的牌子最多:文明家庭、书香之家、卫生家庭……门楣上挂着,门框边的墙上钉着。开始,喜娘心里感到挺光荣的,人活脸树活皮,那些牌子就是喜娘的脸。可后来那些牌子莫名成了喜娘心里的负担,让她感到一种隐隐的沉重。今年春天,村里干部又来喜娘家钉牌子,喜娘一看,是“幸福之家”。喜娘看一眼墙上说:“这么多牌子了,别钉了。”
村干部也看一眼墙上,说:“再多也要钉。”
喜娘说:“这牌子我家不符合。”
村干部说:“喜娘,您老人家就别谦虚啦。”又说,“您家不符合哪家符合?”
“幸福之家”的牌子又钉在门框边的墙上了。
这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喜娘不小心摔了一跤,伤了左臂,住进了医院。她没给儿女们打电话,他们都忙。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喜娘心里老想苦楝树上那个喜鹊窝。“不晓得喜鹊来没有?该来了。”喜娘想。
往年,每到春天,喜娘都要掐着日子盼喜鹊来。她生怕某一年喜鹊去了别的地方,不来了。令喜娘感到高兴的是,喜鹊每年都来,时间误差不过半个月。
伤好出院后,喜娘回到家里,发现真的来了两只喜鹊。那是去年孵化的小喜鹊中的两只,现在长大了。喜娘没发现喜鹊往窝里衔草叶草棍,看来喜鹊窝早已“装修”好了。一只喜鹊趴在窝里,另一只一次次往窝里衔吃食。
喜娘知道,喜鹊已经开始了生儿育女的苦旅。
过了一段时间,雏喜鹊就孵化出来了。喜娘数了好几次,五只。喜娘记得,这是最多的一窝。喜娘每天看两只大喜鹊来来回回衔吃食喂养雏喜鹊,也看着五只毛茸茸的雏喜鹊一天天长大。后来,雏喜鹊变成了小喜鹊,会飞了。
喜鹊窝又空了。
秋天的时候,喜娘突然有些讨厌起了苦楝树上那个喜鹊窝,想拿竹竿把它戳下来。因为她从别处听来了这样一句话:“喜鹊守门楣,儿孙远走不思回。”开始她不相信,说:“‘喜鹊叫,好事到’,好呀。”人家说:“喜鹊叫是报喜,就一阵。年年守在院子里,就过了。过则损,满则溢。”想想自己的情况,喜娘就信了。
然而,当喜娘拿着一根竹竿要戳喜鹊窝的时候又突然犹豫了:“戳了喜鹊窝,他们真就会多回来几次了吗?”
想着,喜娘心里涌起一阵难以言说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