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
2024-12-31刘海波
本期学习任务:亲爱的同学,今天我们将走近文学巨匠鲁迅,在《少年闰土》中,感受少年鲁迅的纯真与好奇;于《好的故事》里,体悟中年鲁迅的深邃思考与精神追求。让我们穿越时空,多角度感受这位文学巨匠的魅力,开启精彩的阅读之旅吧。
任务一把握词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向往自由的少年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作品,文中对闰土和“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了解了少年鲁迅的形象。
文中,闰土给“我”讲的那些新鲜事,如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无不让“我”感到新奇和兴奋。这通过“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等词语可以看出来。而这些新鲜事也表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和见多识广。闰土对大自然的熟悉,对各种有趣活动的精通,与“我”生活的单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四角的天空”象征着“我”生活的狭窄和局限。相比之下,闰土生活的地方是那样广阔、自由。
这种对比,让我们感受到少年鲁迅对自由、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他渴望像闰土一样,能够亲身去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去经历那些充满冒险和惊喜的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无奈和不满。
鲁迅先生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自己少年时期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他对自由和多彩生活的追求。
任务二借助资料,体悟人物的精神境界。
借助资料
理解课文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描写了“昏沉的夜”里“我”在梦境中看到的远方水乡的风景。这风景美丽,幽雅,有趣,却快速消逝。课文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借助相关资料来学习。
一、词语理解。课文中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我们在学习时可以通过查字典、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如,通过读注释,我们知道“石油”旧时指煤油,“山阴道”指浙江绍兴西南一带风景优美的地方。明白了难懂的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内容理解。学习课文时,我们可以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梦境”和“昏沉的夜”的象征意义,明白“梦境”中“美的人和美的事”象征理想、美好的生活,“昏沉的夜”象征黑暗的现实。了解了这些象征意义,我们就可以在美好梦境与黑暗现实的对比中,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图书、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野草》这一散文诗集的了解,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中年的鲁迅,是犀利的批判者。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病。《好的故事》虽看似在描绘美好的生活,实则是对现实的有力抨击。鲁迅先生用文字作为武器,呼唤着光明,试图唤醒沉睡的人们,为改变社会现状而不懈努力。
鲁迅先生的精神境界,在这篇作品中得以体现,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领悟。
任务三拓展阅读,了解鲁迅故里。
跟着文章游鲁迅故里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对绍兴的印象大概是百草园的植物、三味书屋书桌上的“早”字、《孔乙己》里的茴香豆……今天,我们就来跟着鲁迅先生笔下的文章畅游鲁迅故里吧。
鲁迅故里位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这里是鲁迅作品中所描绘的许多故事的发生地。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鲁迅纪念馆等一大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是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情、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咸亨酒店
步入街区便能看到白墙灰瓦,乌篷船漂荡,咸亨酒店的招牌迎风摇摆,八方食客络绎不绝。捏着一枚茴香豆的“孔乙己”还在咸亨酒店门口站着。
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百草园里的盎然生机和烂漫童趣。在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园子里,文中的石井栏、皂荚树、泥墙根等都能找到对应的实物。
三味书屋
距离鲁迅故居不远,便是鲁迅读了大约六年书的三味书屋。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现在写作“匾”)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是鲁迅对三味书屋的描述,如今的三味书屋也依旧保持着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