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4-12-31蔡丰贞肖易恒
摘 "要:在现有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农村大气污染治理不仅事关农村居民的生活,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举措。研究发现,农村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有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执法监管力度不足3个方面,并从提高农村居民环保素养、构建治理大气污染的长效机制、提升治理大气污染专业技术水平3个方面提供推动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策略和建议,以期实现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村;大气污染;污染治理;乡村振兴;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8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8-0098-04
Abstract: Under the promotion of existing policies, the rur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brough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air pollution. The control of rural air pollu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lives of rural residents, but also a major measure to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problems in rur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weak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 rural residents, limited technical level and ability, and insufficient law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promote rur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rural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literacy, enhancing professional technical level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areas; air pollution; pollution control; rural revitalization; governance measures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大气污染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农村规划和管理方面的政策不够完善,这些政策和措施未能将农村大气污染问题纳入到规划和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中。大气污染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危害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也会影响农村地区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对生态环境有着明确的要求,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大气污染问题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在治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1]。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农村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供推动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的策略和建议,以期实现农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1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且这些气体在达到一定浓度和一定时间时,会危害人类的健康且产生消极的影响[2]。
通过研究发现,燃油汽车行驶过程中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这是致使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塑料垃圾等污染物的燃烧、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都是我国现阶段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导致人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由此可见,大气污染的治理已是重中之重,应当成为我国地方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
1.1.2 "大气污染治理
目前,大气污染治理涉及环境治理、能源利用和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并未出现一个适合各种情况的防治措施。因为各个区域的污染防治方向、重点、地区特征不同,所以每个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地提出治理措施和政策。有的学者认为,大气污染治理应当结合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和条件,全方位地分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正确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污染治理技术,从而控制污染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张立[4]则认为,大气污染治理就是通过各种措施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循序渐进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笔者认为,大气污染治理应和地区特征相结合,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治理方案。
1.2 "理论基础
1.2.1 "政策执行互动理论
麦克劳林提出了一种政策执行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认为政策执行的过程是基于政策执行与目标群体之间目标或工具的相互协调[5]。在对严重污染的应急响应中,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和积极分子,企业和公司采取具体措施减少排放是政策的核心。在此期间,政府命令企业通过具体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政府在制定高污染天气防治政策时,必须考虑企业的因素,包括其性质、结构、生产技术等,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
1.2.2 "史密斯理论
美国学者史密斯在《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政治活动与环境绩效点分析的理论,也称为史密斯模型。史密斯认为,在政策运作过程中,理念、执行部门、政策目标和环境特征都很重要[6]。
政府制定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为大气污染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作为主要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部门负责空气污染控制政策的指导和实施;为了执行该政策,根据空气污染政策的相关要求,包括对严重污染的应急措施、污染控制设备的改进与更新,以及减少新的生产设施与工艺,对企业进行密切监测,媒体和公众作为外部因素,可以监督工业企业的政策实施情况,为职能部门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促进了有效的执法。
1.2.3 "协同治理理论
强调政府、公众、社会团体、企业等协同合作的协同治理理论认为,社会公共事务需要政府内部和社会外部共同管理。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等特性,决定了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政府协同公众、社会团体、企业等相互合作,形成一个相对完善且高效的治理机制,才能更好地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7]。
2 "M区L镇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M区L镇基本情况
L镇位于M区的东部,常住人口大约有7.4万人。近年来,L镇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村民收入的稳步提高。2018年被评为H县所在省的“美丽乡村”。制造业企业在其产值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产业构成并不理想,同时环境监管的责任也比较重大。农业产业在L镇的产业构成中也占有很大比重,L镇的本地居民多以种植业为生。过去L镇始终致力于实施生态文明的理念,持续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环境治理的实施力度,从而明显增强了环境治理的效能,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和同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8]。
2.2 "M区L镇大气污染情况
M区L镇在全省的环境空气质量历来都是领先的,但在最近,它似乎展现出了被超越的势头。M区L镇的中心区域内人口分布极为集中,因此,施工现场的数量也相应地较多。首先,某些建筑工地在执行污染防治措施上的表现并不理想,如覆盖渣土和物料,以及对进出的车辆进行冲洗等,这些治理措施都未能得到充分的实施。其次,餐饮业的经营者数量众多,但他们环保意识都相对较低,有些甚至没有安装油烟处理设备,这导致了该镇油烟的严重污染。煤烟污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地区燃煤产生的煤烟颗粒漂浮在空气中,逐渐积累形成雾霾等污染现象,严重影响能见度和空气质量。再次,如水稻等根茎类农作物在收成之后会留下残根岔茎,处理这些数量巨大的残留物是一大难题。L镇居民大多以燃烧这一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秸秆燃烧的过程中,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浓度都是非常高的。在秸秆大规模焚烧的时候,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等的浓度,一度能够达到平时的3倍之高。最后,L镇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煤炭及柴火的燃烧、机动车和农用车的行驶、生活垃圾的焚烧等也会产生大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也是农村居民患上呼吸系统性疾病和癌症的主要元凶。
2.3 M区L镇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
2.3.1 "M区L镇大气污染治理政策
为了真正地增强M区L镇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必须在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从而全方位地提高空气质量,M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及行动方案。如《M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M区交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M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紧急通知》《关于〈M区深化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意见》和《关于印发M区2020年大气污染管控行动方案的通知》等。L镇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着力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2.3.2 "M区L镇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1)持续加强道路清扫保洁、洒水力度,有效抑制道路扬尘污染。根据《M区交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M区L镇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改善。一是严格执行道路清洁养护“五个标准”,在行人较多的区域合理安排人员、扫描仪和设备,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确保清洁。二是及时完成每个地区的月度评估。及时报告区域评估结果,并将废水质量报告提交政府会议。
2)开展裸土整治。为消除黄土露天,提升地区绿化率,M区L镇政府组织做好日常缺株、死株补植更换的基础上,结合重大节日、会议活动和旅游旺季等契机,分2次组织开展大范围集中补植工作,累计完成150条道路绿地行道树缺株补植310株、灌木球130株、草皮复绿11万m2。
3)制定渣土车车辆规范管理标准进展情况。根据《关于下达M区2021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的通知》,M区L镇环境卫生管理局按照要求对接省环卫协会研究成立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规范调研和起草等工作事宜。
4)以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防治、挥发性有机污染防治、非道路移动机械冒黑烟污染防治、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餐饮业油烟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严禁两个推进”、物料堆场及裸土防尘和矿场大气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工作。
3 "M区L镇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和大气污染密不可分。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因素,L镇的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有些村民对于大气污染不以为然,有些甚至不明白大气污染的概念及产生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有些人没有意识到秸秆燃烧及机动车尾气等会产生大气污染物。L镇的餐饮经营者的大气污染防治意识不足,未能重视废气处理问题,未按规定装置废气处理装置。以上问题与农村居民自身的环保意识薄弱有关,也是相关部门环保知识宣传不到位所导致。
3.2 执法人员能力有限
L镇所属的M区政府为了应对大气污染的挑战,推出了众多的政策措施,但仍然缺乏足够的执行力。L镇政府的大气污染管理团队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于排放超标污染物的企业,执法人员的处罚力度不足。此外,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某些执法人员不仅不熟悉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而且消极地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有些人在工作中没有主动性,对工作的理解不够,对权利和义务的定义不明确,经常相互推诿。责任部门尚未建立沟通渠道,正常的长效衔接机制仍有待完善。
3.3 "环境监管力度不足
负责日常监管的执法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他们主要在现场进行执法活动,这导致执法监管的任务繁重且覆盖范围有限。L镇负责监管的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数量不到40人。环保执法人员除了要负责企业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外,还需按照法律规定完成各种检查和事务性的任务。由于执法人员的数量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也会导致监管力度不足,执法人员缺少积极性。此外,L镇的环境监测站的数量太少,缺乏环境监测能力。具体表现为,L镇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的设备过于老旧,且资金投入不足,应对突发污染事故的能力较弱。这些不足则会影响L镇大气环境的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进一步增加L镇政府的政府支出和行政成本,降低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
4 "改善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农村居民环保素养
政府有责任构建一个高效的评估体系。通过评估大气污染治理团队中的相关人员,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在实施政策时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能[9]。这个评估机制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它不只能够客观地评价工作人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对政策实施的结果实时反馈。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理论和实践2个层面上加大对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做好能力培训相关工作[10]。此外,政府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政府部门应该联系实际,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向社会公众传达正确的大气污染治理态度。
4.2 "构建治理大气污染的长效机制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区域间要实行联合防治才能真正完善治理机制。首先,从联合立法、执法和司法3个方面出发,规范区域间的联合防治制度,平衡区域大气环境利益。这主要表现为,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应统筹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地方性法规;相关部门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时应对包括农村在内的区域开展联合执法,提升治理效率;地方司法机关在处理区域大气污染案件时应协同合作,不能单打独斗。其次,大气污染监管机制的完善也十分重要。地方政府应根据分级原则,在建立治理机制时应给予乡镇政府充分的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从而对农村大气污染治理进行监督。可见,实施大气污染的治理策略需要各区域政府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参与。因此,各区域政府部门需要在保持相互独立性的前提下,构建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机制的完善和执行。各方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从而互相反馈并完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
4.3 "提升治理大气污染专业技术水平
在构建大气污染防治机制的过程中,M区L镇政府部门应着重于开发新兴产业,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并努力减少污染性能源的排放。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实现各方的“共赢”。为此,在实际的生产中可以使用机械等方法而不是农药除草;推广防虫技术,避免喷射杀虫剂;在收获农作物后向农民提供秸秆打包机和切碎机等。政府还应大力投资建设视频监控平台、环境监测网络平台、智能环境平台等各类监控平台,让农村居民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来,有效加强执法监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大气污染治理不仅事关农村居民的生活,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举措。目前,农村大气污染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大气污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或措施时,应考虑到多种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本文以M区L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农村居民环保素养、构建治理大气污染的长效机制、提升治理大气污染专业技术水平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蒋韦利.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研究[J].乡村科技,2022,13(3):124-126.
[2] 冯贵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与解释框架构建——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4(9):16-20.
[3] 李会杰.邢台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88-89,95.
[4] 张立.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探析[J].科技与创新,2024(1):150-152.
[5] 翟纪超.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策执行互动分析[J].管理学刊,2010,23(4):46-48.
[6] 沙安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执行过程研究——基于史密斯模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4):92-95.
[7] 许宁.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23.
[8] 马聪.基层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20.
[9] 高山.郑州市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21.
[10] 赵新峰,袁宗威.京津冀区域政府间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协调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