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建设下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

2024-12-31陈宇嵚彭后生蒋英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PPP模式职业教育

摘 "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逐步被摆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建设成为重要一环。常州市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作为江苏省首批通过考核的特色小镇,目前已经形成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多样化产业资源配套、田园式游学体验的职业教育特色小镇。但在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存在政府配套滞后、校企融合深度不足、社会认可程度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该文以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为例,提出创新应用PPP建设模式、挖掘特色产业,深化校企合作、贯彻开放共享理念,注重环境发展等对策建议,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特色小镇;PPP模式;高职院校;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719.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8-0025-05

Abstract: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gradually being placed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vocational education tow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As one of the first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Jiangsu Province to pass the assessment, Yincun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Town in Changzhou City has formed a characteristic vocational education town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core, diversified industrial resources supporting, and a rural learning experienc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ch as lagging government support,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social recognition. This article takes Yincu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wn as an example and proposes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PPP construction mode,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deep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open sharing, and emphasizing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towns.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towns; PPP mode; vocational colleges; rural revitalization

21世纪以来,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被摆在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系列突破性建议。江苏省积极响应“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思想,协同多方力量全面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出台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强调政府、市场、民众的广泛参与及规范发展。2023年,常州市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1 "PPP模式建设下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1.1 "PPP模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性

国外学者对特色小镇的研究最早源于旅游业对地区发展的影响,随后对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产业经济、区位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1]。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热潮源于2014年浙江省,特色小镇是一种创新的组织形态[2],小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丰富小镇文化内涵、并具备一定的旅游功能。特色小镇的成功发展能够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就是特色小镇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类型[3],小镇的发展与建设依托区域内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以特色职业教育为发展核心,推动区域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中由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打造集现代化职业教育、社会培训、科研创新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化区域。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有江苏常州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浙江杭州大江东职业教育特色小镇、云南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等。

然而,我国的特色小镇多数发展尚停留在规划设计阶段,不少特色小镇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存在只申报、不发展的情况[4],也有不少特色小镇存在产业、基础配套设施、资源不足等短板。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要求加强对特色小镇发展的指导引导、规范管理和激励约束,结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实践探索,围绕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空间布局、质量效益、管理方式和底线约束等方面,提出普适性、操作性的基本指引。特色小镇的培育与规范发展需要投入大量配套的基础设施、引进人力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则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5],引入PPP模式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选择。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发展较为成熟,在需要大量资金注入的特色小镇的建设环节,由政府通过招标形式引入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社会资本加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6]。政府部门在其中负责确定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要求、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本负责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优势获取收益,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多方参与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多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在控制特色小镇建设成本的同时又能满足预期的回报。

1.2 "国内外职教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的特色小镇发展较为成熟,特色小镇的产业范围涵盖产业经济、特色文化、文创旅游等多方面,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7]。例如瑞士达沃斯小镇,以其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而闻名于世,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论坛之一;法国格拉斯小镇,因其盛产鲜花,因此吸引了许多著名的香水品牌都在此设立工厂和博物馆,成为世界著名的香水之都;意大利五渔村,以其色彩斑斓的房屋、陡峭的悬崖、清澈的海水而闻名于世,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日本嵯峨野温泉小镇,温泉水质优良,具有很高的疗养价值,吸引大量前来度假的游客。在成功的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经验下,国外学者开始更多地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影响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

此外,在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研究方面,基于国外发展了100多年的职业教育历史,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产教融合理念,并根据主导主体的不同形成了代表性的办学模式,包括以学校为主导的澳大利亚“新学徒制”、以企业为主导的日本“产学合作”和德国“双元制”、产学并重的美国“CEB合作教育”模式及英国“三明治”模式等[8]。成功的职业教育特色小镇有德国慕尼黑职业教育城,该项目集职业教育、研究、实践和创新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瑞士因特拉肯职业教育小镇,拥有多所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1.2.2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特色小镇的内涵、功能、运营和建设方法等。在特色小镇内涵研究方面,特色小镇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元,主要核心是发展产业和文化。在特色小镇功能研究方面,李文辉等[9]从产业、区域经济、人民生活角度分析了特色小镇的功能。在特色小镇运营研究方面,洪志生等[10]对特色小镇众创平台运营创新进行了研究。在特色小镇建设方法研究方面,张蔚文等[11]认为要规范政府的行为;卫龙宝等[12]认为要通过合理布局,设置具有不同产业特色、不同规模的小镇,使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得到有序推进;王洪光等[13]认为要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就要优化特色小镇土地要素的配置。

在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研究方面,国内学者选取发展较为成熟的柳州产教城、西安职业教育特色小镇、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等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政府、社会资本、传统理念等多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梁晓鸣等[14]认为要注重环境与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协调建设,绿色生态小镇的发展才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冯春盛等[15]在分析柳州产教城存在的问题发现,要扩大产业链的影响程度,将产业、职业教育、小镇紧密融合,才能实现共赢。

2 "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重要性

2.1 "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常州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作为中国首个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在2017年已经通过江苏省首批2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考核,目前建设规模已经成为江苏省内规模最大、最具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集群之一。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规划面积达到3.7 km2,目前已集聚了包括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和常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在内的4所职业院校,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共同参与,致力于打造成贴合常州市智能制造名城的职业教育特色小镇,除了培养现代技术型人才外,还将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各类社会培训、承办各类技术技能型赛事等。

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目前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小镇建设以特色职业教育为核心,同步发展智能创造、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开放、共享、绿色”的田园式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同时,带动周边村庄经济发展,为常州市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保障。2023年10月常州市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致力于整合优质资源,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出在城西建设“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特色小镇。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在校企深度融合下为行业提供有力的技术类人才支撑,推动常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引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在健全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和建强“双师”队伍等方面多维发力、深化改革,为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2 "多元主体参与配套资源丰富

采用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由政府部门引导多方合力参与建设。首先是政府部门,常州市政府对于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配套政策,常州“十四五”规划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强化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与合作,拟打造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其中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将作为常州市“十四五”发展期间的文旅体系重点项目之一发展。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方面,常州市政府将启动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重点工程,新建、改扩建职业院校3所,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其次是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建设职业教育特色小镇需要配套大量的基础设施,而PPP融资模式能够吸引较多综合资源丰富、资金稳定的社会资本加入,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保障。最后是企业的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行业企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类人才,头部企业的参与能够为学校拓展课程资源的同时,也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为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技术保障。

2.3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有利于现代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以现代化职业教育为核心,建立起“政、企、校”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只有将专业的建设与行业、企业发展密切结合,并在融合中建立起动态调整体系,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区域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在特色小镇内,将学校办学与特色产业发展契合,动态的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等要素合理设置专业、开发课程体系,使得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同时,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3 "PPP模式建设下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配套存在滞后性

作为常州市首批职业教育特色小镇,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在规划初期就已经具备职业院校聚集、周边环境宜居、配套设施完善等优势,但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等问题,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政府部门在PPP模式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从规划设计直至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会陷入停滞状态。在人力资源方面,高水平人才是开发特色产业、强化现代化职业教育特色体系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匹配的人才引进政策,院校中“双师”队伍的建设不足,高水平人才数量存在一定的空缺等问题逐渐出现,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内4所职业院校中高水平人才数量较少,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各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在物资方面,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配套大量的基础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基地,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目前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内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院校内现有的教学基地与行业企业所呈现的真实生产场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校学生无法进行更加真实的实践操作,也对未来的就业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常州市智能制造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类配套资源和设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教学场所无法满足企业需要,院校内部进行再改造、再建设的成本较大。在财力方面,常州市对于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财政投入与院校建设速度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现象,这也会影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2 "校企融合深度不足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应用型、技术型等发展,未来的职业面向要与行业所需紧密契合。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各职业院校之间目前都有一定数量的合作单位,也在高质量院校发展上合作了一部分优质企业,但目前总体合作深度不足。一方面,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内各院校与院校之间尚未形成合作共享形式,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内有新建院校,在专业设置中存在较大的重复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也与特色产业匹配程度不足。各院校之间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共享程度不足的现象,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实训基地暂未实现共建共享;此外,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内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尚未成熟,随着常州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快速发展,行业所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院校内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均呈现动态调整程度不足,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导致就业难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配套设施的滞后性限制,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深度不足,院校中目前所具备的实训基地与培训场所仅供在校学生使用,且实训基地内的实训教学设施与真实工作中使用的设施存在较大差异。企业的社会培训更是由于场地限制等影响无法为企业提供对应的社会培训服务。

3.3 "社会认可程度有待提升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加之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地理位置偏远,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地位、工作收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社会对其的认同程度普遍不高。因此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内不少职业院校中有部分专业面临较大的招生压力,以房地产类专业为例,传统理念中所认为的经纪人、置业顾问等岗位无须进行专业系统学习,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同度较低导致房地产类专业招生出现逐年下滑现象,为学校办学招生带来巨大压力。此外,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中,开设大量实训实践类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忽略了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需培养的创新能力,导致创新型人才的缺少。

4 "PPP模式建设下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发展对策

4.1 "创新建设模式,政府加强监管

PPP模式在特色小镇中创新的运用能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政府部门在规划及建设中的支持与监管作用尤为重要,创新运用多元参与模式促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后续的再改造、再建设成本较高,因此地方政府在小镇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加强统筹管理;通过创新采用多元参与建设的模式,在吸引各方资源加入的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统筹监管工作,保障建设的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完善人才引进的保障措施。另一方面,殷村地处常州市农村,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贴合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政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提升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知名度、社会认同度,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能够缩短常州市城乡之间配套设施、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发展差距,把乡村休闲游学、现代化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政、校、企共建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

4.2 "挖掘特色产业,深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需要利用好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要与当地的特色产业融合共享,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学研特色小镇。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中特色产业定位为智慧制造,与常州市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名城的目标一致。但由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各职业院校之间尚未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小镇园区内智能制造特色不够突出。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各职业院校之间要加强院校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开发校企合作方面,要深化与优质企业的合作,各院校贴合自身的特色专业,能够与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建立起特色实训基地,满足在校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能实现面向社会、企业的规模化培训基地,在实践培训中让在校生体会工匠精神和大国智造。在乡村振兴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标准等服务,推动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4.3 "贯彻开放共享理念,注重环境建设

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中聚集了4所职业院校,各院校要发展行业紧缺型的特色专业,如无人机、物联网专业等,专业的打造要与常州市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契合,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特色的技术型人才。院校之间加强交流,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学校治理等工作方面,努力构建发展理念相通、发展要素流通、人员交流畅通的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从人力资源方面,要加强优质人才的引进,从整合优质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多维度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从物资方面,贯彻开放、共享、绿色的理念,依托殷村打造田园式特色小镇,注重宜居环境的建设,例如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在建设校区时使用的各项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在小镇内进行技术共享,向周边院校进行推广。在围绕职业教育产业开发上,坚持对外开放,拓宽田园式游学、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链,升级特色小镇整体环境,打造宜学、宜居特色小镇。

5 "结束语

常州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等多方的参与下已经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田园式小镇,未来殷村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将继续贯彻开放共享理念,以人才强市为战略导向,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导向,为常州市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程成,孙文致,陈国辉,等.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广西中渡镇的实证[J].广西民族研究,2022(1):174-186.

[2] 刘继为.特色小镇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8):107-117.

[3] 余婧.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20(6):129-130.

[4] 赵辉,王玥,张旭东,等.基于云模型的特色小镇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6(4):81-88.

[5] 万树,徐玉胜,张昭君,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PPP模式融资风险分析[J].西南金融,2018(10):11-16.

[6] 胡钰,王一凡.文化旅游产业中PPP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9):160-172.

[7] 丁叙文,孙逸君.职教小镇的建设理念与创新发展路径——以常州市殷村职教小镇为例[J].学理论,2019(2):24-26.

[8] 李飞.协同治理视角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治理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23.

[9] 李文辉,郭丽娟.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特色小镇理论解释框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1):16-21.

[10] 洪志生,洪丽明.特色小镇众创平台运营创新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5):41-47.

[11] 张蔚文,黄杉,卓何佳,等.基于大数据的浙江省特色小镇人口活力测度与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22(8):22-33.

[12] 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3):28-32.

[13] 王洪光,杨凯量,党晓荣,等.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浙江国土资源,2016(7):29-31.

[14] 梁晓鸣,农稚楠.PPP模式在特色小镇应用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以太平古城为例[J].河北企业,2023(12):117-119.

[15] 冯春盛,李璐璐.柳州“产教城”发展现状、问题及机遇[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1):147-152.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PPP模式职业教育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电力领域的应用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PPP模式与公共项目财政投融资的转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