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笔记
2024-12-31紫雨
如果你去西湖游玩过,那你必然会知道湖中三岛:湖心亭、三潭印月、阮公墩。我就是三岛之一的湖心亭,相较于我的另外两位兄弟三潭印月与阮公墩,我自认为自己身上的“文化气质”更浓些。且不说我亭阁三层、飞檐八出、翘角滴翠的精巧构造所彰显的宏伟气势。更重要的是,我见证了太多文人墨客的“文化事儿”。
游客来此当然多为休闲:桥上看鱼、树边看景,甚是悠哉。文人墨客来此,可就不仅是看风景了,比如明朝的胡来朝曾在此留下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这分明有南宋林升《题临安邸》的内涵,让我知道,周围的繁华与热闹背后也有着人间的疾苦,让我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慨。
很多文人都喜欢晚上来我这里坐坐,天边明月高悬,月下西湖的景致因时而异,各有不同。清代的周起渭在《泛舟西湖夜半始归》中写道:
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
若文人能独自一人静坐亭中,那他的感悟就更多了。比如陈瓘于疲惫不堪时来到了我这里。他说:“尘境纷纷俗累增,故寻幽径访南能。” 感谢我为他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角落,让他思考人生。我这里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于此,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王鏊也曾为我赋诗说:“茫然万顷银涛中,幻出楼台信奇伟。”他觉得坐在这里,就如置身阆苑与蓬莱,在他的笔下,我仿佛是一个梦幻的存在。他那句“长风萧萧起天末,浪捲平湖半湖雪。归来还约中秋时,把酒青天看明月”,让多少人向往我这里的雪,这里的月啊!

静静伫立在西湖的碧波之上,我见证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迁,欣赏过太多风雅之遇、有趣之人、感怀之情,也接待过来自皇家的贵客——玄烨,没错,就是康熙皇帝。那日,春风轻拂、柳条摇曳、湖水如镜,我与远处的山光相映成趣。玄烨的到来,为我增添了一份皇家的威严与气度。他也留诗一首:
水上起楼台,湖面平如镜。
春风吹柳条,远与山光映。
言语虽平白,却写尽风光。后来他的孙子,也就是乾隆皇帝也曾来亭中一游,他是位别有情趣的皇帝,提笔不写诗,却唯独写下了“虫二”两字并制成石碑立于亭侧,如果你喜欢猜字谜,那不妨试着猜猜他表达的是何意。
我,湖心亭,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静静地守望着西湖。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如果你想寻找一个宁静又诗意的港湾,那就来我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