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视角下国企该如何优化预算管理
2024-12-31李燕莹
业财融合对国企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在业财融合视角下,财务管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的体系,要将其与业务体系深度融合,使之成为业务运营过程的一大重要环节,从而为业务决策提供辅助和支持,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国企要实现业财融合,打破传统财务、业务体系各自分开并独立处理的总体格局,使业财双方在目标、策略、具体执行等方面保持步调一致、彼此扶持,以帮助企业提升决策质量、优化资源分配,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总之,在国企管理工作中,实施业财融合有助于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进而推动企业走向更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并全方位提高市场竞争力。
国企预算管理概述
国企预算管理涉及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需根据企业的运营目标,做好全年预算的规划、核定与下达。作为一种系统性管理工具,预算管理在内部资源配置、信息沟通、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科学预测和规划,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合理的规划分配,这就能确保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创造尽可能多的商业价值,最终使经济效益得到持续提升。其次,实施预算管理还有利于促使国企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并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在既定预算范围内有序进行,以防止因为潜在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业财融合视角下国企预算管理的具体特征
战略目标导向业财融合视角下,预算管理在功能和内涵上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它既是企业内部财务规划、内部控制的基础,也是连接总体战略和日常经营活动的关键纽带。首先,国企预算管理需以整体发展战略为导向,将长远战略目标细化为具体预算目标,充分反映出国企的业务发展方向、市场定位、预期成果等,从而为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清晰、明确、具体的指导和约束,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都围绕总体战略目标展开。其次,在预算管理的控制和约束下,可有效提高国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使其始终与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对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从而推动国企沿着既定战略路径实现行稳致远发展。
以业务为中心业财融合视角下,预算管理理念正发生巨大变化,它愈发强调要与业务运营进行深度融合,并以业务逻辑为核心,对各项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和合理规划,严格监督控制各项经费支出,以避免资源的低效利用或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出现,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度。因此,为了彻底实现业财融合,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控制都需要与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高度结合,确保每一项预算决策都建立在对业务的深入理解和对市场的精确洞察之上,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相关举措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业财信息共享业财融合要求各部门和层级之间要共享信息,使得决策者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情况,从而订立出更加准确、科学、合理的决策。首先,预算执行过程中也需要获取实时数据支持,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确保预算执行效果符合预期。其次,由于数据共享程度不足还可能影响预算执行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工作,为此国企要全面收集财务信息、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并在统一流程下运用和管理,且在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建立顺畅、高效的信息数据交流共享渠道,以便于各部门实时掌握财务状况和业务动态,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度。
业财融合视角下优化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相关策略
完善业财融合管理机制优化预算编制首先,国企要遵照业财融合理念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明晰的业财融合发展目标,并在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确保业务运作与财务管理的深度整合。例如,业务部门可提供精准、全面的企业运营信息,从而为预算管理相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同时,财务人员需凭借其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对各类数字化工具的熟练运用,对各项业务展开深度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预算规划,进而为国企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国企要摒弃传统管理模式,并优化、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全方位考虑业务的多样性、动态变化性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以确保预算编制可以与企业战略目标基本吻合,且能全面反映资源配置、业务运作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情况。为此,国企需明确预算编制流程及各环节的具体权责分配,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确保前期预算编制工作得以顺利、高效地开展。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与控制提高执行效果首先,应明确职责界定,确保每名员工都对自身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范围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在预算执行期间严格履行责任。其次,国企应加大对业务预算的控制力度,并对业务预算目标进行细化,且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定期分析各项预算的执行进度,密切关注业务预算与实际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是否具有一致性,确保预算可真实反映业务需求,避免因预算与实际操作脱节而引发的管理漏洞。此外,在执行预算期间,预算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在监督控制的同时还需为预算执行部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具体而言,需详细阐述预算执行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并解析预算执行期间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以及具体的执行方案,以确保各部门对预算目标和执行要求具有明确的认知,从而确保预算效果。
构建信息化工作环境促进业财信息共享首先,国企需重视信息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有效连接国企内部各独立系统,从而促进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实时共享,以提升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其次,数字化信息平台借助网络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可实现对业财信息数据的高效收集、整合、分析与利用,对预算管理进行分析、预测,使得财务部门可实时监督各部门业务开展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从而为预算编制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也便于找到预算执行期间的问题和不足,并监督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予以处理,以维持业务运营的稳定性、有序性。此外,对于业务部门而言,可通过信息平台实时获取财务部门的信息反馈,从而对业务工作流程进行合理调整,以促进国企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强人才管理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在业财融合视角下,国企要想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需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进而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首先,针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需要兼顾合理性、规范性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达成程度。这其中,过程考核主要涉及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合规性、预算调整及时性等,结果考核则主要侧重预算目标是否实现、成本控制效果、项目经济效益等。采取过程与结果兼顾的考评模式,可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相关部门与员工在预算管理中的整体表现。其次,在合理的考评机制基础上,国企还要合理实施激励机制,这主要包括物质奖励、职业发展、精神鼓励等方面。例如,应对预算管理中表现优秀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奖金、公开表彰以及更广阔的升职空间,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