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究
2024-12-31盛勇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生活化”理念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与所感、所想、所经历的故事相结合,用真实情感和语言来表达自己。本文将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理念,有效探索习作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从而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脱离实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法真正掌握写作的技巧和精髓。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2. 习作素材匮乏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和阅读量有限,往往面临写作素材匮乏的问题。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他们在写作时可能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导致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一些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学生可能更加缺乏写作素材。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缺乏足够的材料支撑。这使得他们的文章显得单薄无力,缺乏深度和广度。
3. 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往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和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它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
1. 整合教学资源,使写作内容生活化
教师需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习作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语文教材虽然具有普适性,但每个班级的学生在习作基础、生活经历和表达能力上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以部编版教材“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有的学生介绍了玩具,有的介绍了心爱的衣物,还有的说起了运动器材。接下来,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从特点、理由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纷纷明确了自己的文章结构,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情感,每一篇习作都变得有血有肉。这一教学过程之所以能够顺利展开,是因为教师从一开始就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介绍心爱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确保了整个写作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样的写作练习,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能够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让每一篇习作都充满生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往往会专注于学习和娱乐,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记录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并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各种节日庆典、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通过观察其他学生的表情、动作和场景的布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活动氛围和人物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交流,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分强调表达的完美性,而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3. 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以记录的形式提升习作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更多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生活来提升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或写作本,随身携带,以便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人物形象和事件经过等。这样的记录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度,使他们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和情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日常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历相结合,进行自由创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个熟悉的人,讲述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记录一次难忘的经历等。这样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素材。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和思路。这样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生活,更加愉快地学习语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开展课内外的广泛阅读,提升习作技巧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获取知识、积累素材和培养写作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文体和写作风格,了解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思路,从而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籍,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传记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世界,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浏览书籍的目录、摘要和简介等,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梗概。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思想内涵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他们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此外,教师还需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扩写和缩写等练习,让他们学习优秀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读后感、评论、报告等,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在实践中需要精心策划,综合运用各种策略与方法。同时,教师也需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及时调整与创新,以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