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究与思考①

2024-12-31杜汶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4期

[摘 要] 借助文献研究法与资料分析法重点对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探讨与分析,

在以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必要性为依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现状,并基于现状研究提出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分别是进一步优化内容更新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以及积极落实教学人才引进项目。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4-0153-04

一、引言

传统课堂教学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师资和资源分配也存在不均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教育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区别于传统课程教学,在线精品课程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在线精品课程的课程评价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更新和优化在线精品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因此,职业技术学校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但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其建设工作的展开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基于此,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展开,本文以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为切入点,结合文献资料积极分析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并提出保障措施,为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

二、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果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是以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新教学资源的课程建设模式。该模式聚焦学生特性,以提升教学质量及效果为出发点,为完善学校教学体系提供基础。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果[1]。在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加持下,在线精品课程能够整合大数据资源,使其能够依托学生数据,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以此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这种依托于大数据的课程个性化体验包括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以及进一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具体如交互式视频教学、在线模拟实验和实时案例分析,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生动与深入地学习相关技能及理论知识[2]。

依托现代教育工具,在线精品课程所具备的实时反馈和个性化特征使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更加便利,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工具的帮扶下,教师可以通过即时测验和评估工具,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以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技术学校推动教育革新所需要关注的关键性内容。

(二)增加学习机会和扩大覆盖范围

精品课程建设有别于传统课程建设,是以整合现有资源及学生特征所构建的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方向的体系,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机会,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以此提升专业素养。同时精品课程覆盖面较广,不仅涵盖传统课程的内容范围,还覆盖与课程高度相关的内容。这种属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厘清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通过在线平台提供的精品课程,学校能够突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这种灵活性课程可使那些无法参加传统课程的学生[3],如工作人员或地理位置偏远的学生,也能够方便地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知名度,还拓展了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

因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侧重于实践技术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构建精品课程时,其覆盖范围往往更为广泛和多样化,使学生能够依托精品课程更好地学习,还有利于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技术学校还能够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据,通过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时交互平台,帮助学生跨越地理和学科的界限,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课程,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

(三)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趋势

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是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趋势的重要体现。对于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其以技术教育为核心标志着其能够通过引入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具体如虚拟现实(VR)实训和人工智能辅助学生学习以及教师开展教学,而在此基础上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提供更为实用和现实的教育体验。这种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还能够有效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往往以现代教育工具为依托,有助于帮助教师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以此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开展教学。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和灵活学习安排,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基于这些数据通过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实时的学术支持,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内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的跨学科融合和行业对接,还能促进相关知识的跨界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现代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增添了新的优势[4]。整体上来看,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精品课程的必要性在于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趋势,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革新提供积极的实践依据。

三、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

当前高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时间虽然较短,但由于其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大重心,在实际建设中仍需重视。因此,积极探讨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具备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随着国内高职教育的改革,课程的创新已然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开展的风向标,其中,精品课程因其独特的属性与特征已然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关于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5]。因此,推动精品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下,以传统教学形式建构的精品课程已然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在线精品课程作为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且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其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能提高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6]。事实上,关于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国外已有学者通过实践得到较为丰富的结论。如萨尔曼创立可汗学院以翻转课堂视频和教师个性化问答系统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免费在线学习平台以来,发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7]。因此,从已有研究来看,在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现实背景下,积极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具备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下,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已然成为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区别于传统课程,在线精品课程能够提升教育的灵活性和可及性[8],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解决了传统职业培训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问题。这种灵活性不仅使在职人员能够平衡工作与学习,还能帮助社会人群获得高质量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利用先进的在线平台,如慕课、云课堂、微课堂等[9],结合平台交互性强的现实特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展开提供切实的资源。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改革背景下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极具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由于建设周期较短,目前职业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团队结构比例失衡、专兼结合策略缺乏、在线交互程度不足等现实性问题[10]。因此,推动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地域限制,将高质量教学资源整合为各类人员提供学习资源,还能有效整合技术与教育需求,为职业教育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

早期,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网站整体建设质量有待改进、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的现实性问题。因此,积极探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路径并指出当前建设成效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运用网络调查法、文本研究法对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发现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后,教师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都取得了正向的反馈。同时,有学者以布鲁姆认知理论精心切入,从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角度分析了高校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展开路径及成效[11],发现当前高校在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时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还有学者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积极探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指出在推动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实现课堂教学、X证书考试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12]。也有学者以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站作为研究对象,运用VIKOR分析法对网站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进行排名[13]。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线学习教学模式的业绩仍然是三种模式中最高的。在线学习教学模型的准确率达到73.81%,研究说明在线学习教学的表现最好[14]。因此,整体上来看,目前学界较为重视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并从不同视角获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上,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切入获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四)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

目前,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网站整体建设质量有待改进及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的现实性问题,因此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首先需要基于学科的特征属性,并从教学设计理念、课程内容、实效性、队伍建设等方面切入并注重其精品特征,从课程设计理念变革、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切入,推动多元化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设[15],以此确保其精品属性得以保留,课程建设质量全面提升。

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还需要积极重视线上课程设计的规划与线下交流活动的展开,注重从课程建设到课程与应用并重的协调发展、战略转移,通过推动“线上+线下”方能实现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革新与优化。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当从“资源共享”逐步向“智慧共生”角度转变,注重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建立三方或多方伙伴关系组建课程建设团队以实现产教融合。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以及构建教师、学生及资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方能确保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达标。另外,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还应当以技术要素切入,在实际课程制作中应当认真拍摄视频素材,重视视频的后期制作,严格把控质量验收关,精心制作课程的视频内容方能为学生提供良性的学习资源,确保课程建设质量以及成效达标。

四、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优化内容更新体系

进一步优化在线精品课程内容体系有利于解决职业技术学校当前存在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更新滞后问题。职业技术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定期审查和修订教材、案例及教学资源,以确保课程内容与最新的技术发展和行业标准保持同步。这可以通过与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合作,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趋势,及时引入课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与实用性。

职业技术学校在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时应当加强与企业和技术机构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和实际工作体验。这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还能让课程与实际行业需求更加契合。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更新的技术,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为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是解决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时面临的实践环节不足问题的主要解决策略。职业技术学校在推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时,可以以整合课堂教学与实训环节为出发点,通过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通过设计包含真实工业问题的项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应用能力,例如在课程中引入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流程优化等任务,并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际操作的环境。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和进行指导,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获得额外的行业见解和应用案例,从而增强课程的实践导向。在企业中进行实际的项目实习,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反馈和改进,从而提高其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校持续优化在线精品课程体系提供切实的帮助。

(三)积极落实教学人才引进项目

积极落实教学人才引进项目是消除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时教学资源匮乏问题的关键性解决措施。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吸引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前沿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学团队。这可以通过制订明确的人才引进计划,包括高标准的招聘流程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吸引具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和工程师。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新引进的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培训,确保他们能够迅速适应教学环境,并有效将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课程中。

职业技术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及行业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流动和交流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行业见习。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安排教师进行短期企业实习,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带来最新的行业案例和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落实上述策略,推动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展开,为其课程体系的持续性优化与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重点对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探讨与分析,在以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为依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并结合现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分别是进一步优化内容更新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以及积极落实教学人才引进项目。落实这些措施,对于职业技术学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展开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宁,琚向红,郑贞宝.精品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基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1, 29(5):95-102.

[2] 邱飞岳,刘雪冰,张彭丽,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问题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4,45(9):32-38.

[3] 匡颖,张焕祯.新形势下本科《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探讨[J].环境工程,2014,32(S1):1093-1095.

[4] 张英.高职分析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59-62.

[5] 汤晓蒙,何昕,杨婕.有关“金课”概念的省思[J].高教探索,2020(10):67-72,87.

[6] Liu,J. Construction of Real-time Interactive Mode-based Online Course Live Broadcast Teaching Platform for Physical Trai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2018(6).

[7] Zhang Zhongmei. “Construction of Online Course ba-sed on FCM concept.”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Electronics and Computer[M]. Atlantis Press,2014.

[8] 钱小龙,周佳琦.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纽约大学在线课程的颠覆性创新框架、特征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9):103-110.

[9] 吕艳娇,姜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价值、困境与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1(4):116-124.

[10] 吴华君,陈其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基于232门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数据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32):26-31.

[11] 韩焱.高等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2):291-293.

[12] 邱玲玲.1+X证书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讨: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25(4):92-96.

[13] Su,P.Y.,Guo,J.H. ,Shao,Q.G. Constru c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OOC platforms based on the user perspective[J]. Sustainability,2021,13(20):11163.

[14] Wang,L.,& Shi,L. Construc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of English online learning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blende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Service Sector (IJISSS),2022,14(3):1-15.

[15] 常冰梅,赵虹,王玉瑶,等.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0,40(11):2102-2108.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24年度校级重点委托课题“五年制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锡机电研2024-JDZD02)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杜汶励(1993—),女,汉族,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