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制度下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①

2024-12-31邓祁军蒋争明*钟森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4期

[摘 要] 通过调研梳理目前高职院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为例,从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课证”综合教学实训室建设和课程实施评价改革等方面,探讨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路和实践。

[关 键 词] 安全防范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课证”综合教学实训室;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4-0145-04

一、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安全防范技术在安防的实际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强调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工作。然而,该专业相关课程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使用最新的安防技术和安防产品,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学懂、弄通各种安防技术和安防产品,深入掌握安防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维护方法、适用环境等,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安全防范技术的学习效果。

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笔者在多年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发现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现有关于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目前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匹配性较差。二是教师受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培训资格不足的限制,在课程实施中过于重视安全防范方面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是受实训室及仪器设备条件所限,能开设的实训内容不多,实践教学方法单一,与行业企业需求技能不匹配。四是现有关于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期末笔试,这种考核评价方法不够完善,难以合理和准确地对学生学习效果实施评价。其结果导致学生上课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差,无就业竞争力。因此,研究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为了落实立德树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教育部于2019年初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X证书制度[1]。从双证书制度到1+X证书制度的转变,是职业教育基本制度的“迭代升级”,必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近年关于1+X制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潘慧等[2]对1+X证书制度在“岗证融通”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解决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过琦芳[3]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课程为例,研究1+X制度下该门课程的开发和具体的实践过程。金志宇[4]以中职汽修专业为例研究1+X证书制度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苏罗滋莹[5]研究1+X证书制度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现有关于1+X制度的研究主要聚焦如何将1+X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中及对1+X制度的优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据笔者所知,鲜见对1+X制度下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也并未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基于笔者多年来的授课经验及所在院校目前所建设的1+X考试试点平台,重点研究基于1+X的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和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升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1+X制度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针对传统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四个问题,结合1+X制度,从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课证”综合教学实训室建设、课程实施评价改革四个方面进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实施。下面针对每个部分分别介绍其实施策略。

(一)师资队伍能力提升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但是现如今在高等职业院校存在部分教师学历低下、缺乏产学研合作的机会、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严重跟不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等问题。因此,为贯彻落实好1+X证书制度,急需采用针对职业院校的一些现实可行的方法来培养一支能够满足准确把握1+X证书理念、精准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积极做好专业教学设计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校采用“内培+外养”的模式来打造专业教师团队。该模式首先建立了与1+X相适应的校内优秀团队,该团队主要由一名高职称的教师牵头和数名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在建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从每个教师自身角度出发,充分调动每个教师手中的资源,邀请相关有资质的专家对教师进行证书相关培训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但是受职业院校培训经费的限制,教师参加职业能力培训的机会少,应采用网上搜索加视频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关于职业能力的知识。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和了解目前技术的动态,使教师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进行深入研究,我校引导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让中青年教师走进企业一线,亲身体会安全防范产品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全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如企业实践基地、科研平台等,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和科研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外部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内培”有助于挖掘和培养现有教师的潜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外养”通过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长和团队整体发展。

(二)“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好的课程体系是1+X制度下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实施的关键。为了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我校首先组织教师调研梳理市面有关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证书,通过调研和邀请主管部门、行业、学校和企业多方参与,得出目前关于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相关的证书主要有1+X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综合安防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通过对比分析,1+X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更加符合我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培养防范。根据1+X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级),该证书要求学生具备安全防范三大系统即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优化能力。同时针对安全防范三大系统的任何一个系统,学生均需要掌握安装部署、业务调试、系统运维和系统优化。结合1+X智慧安防系统与运维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为了让学生具有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我校首先开设了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课程,该门课程是入门级别的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三大系统的组成和应用,该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多、实践少。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开设智能化安防系统集成课程和智慧安防系统运维课程,智能化安防系统集成课程主要介绍三大系统如何安装和调试,智能化安防系统集成主要介绍三大系统平时的保养和出问题时的检修和维护。这些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少、实践性强,单纯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教学效果差,需要借助实训室和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来讲解和实操演示。这些课程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电子维修能力,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新增计算机网络、电工电子基础与标准等课程。然而目前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课程是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缺乏对安全防范维护、安防工程实施等知识的传授。为此,在邀请企业人员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对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将“X”证书中的职业素养、基础知识等要求与现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学习目标逐项对比,分析目前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存在知识不全面、不合理的问题。本团队修订了安全防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整合、新增、强化实训、删除”处理,在原有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补充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使教学目标中技能目标的设置要主动对标“X”职业技能要求,把智慧安防系统考核工作与安防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创新课程和实训环节设置,摒弃一些传统偏理论的课程,新增计算机网络、电工电子基础与标准相关的课程,构建“多课联动”“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以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充分对接。

(三)“课证”综合教学实训室建设

实训室的建设是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成功实施的前提。在全防范专业课程中,实训课程是教学实施的重点内容,没有实训场地,学生将无法开展实践教学。为此,本团队根据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需要,在分析专业原有基础、学校特色与优势、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等内外因素基础上,继续建设和改善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实训条件,同时,将实训室建设纳入专业建设重点内容,建设“教学—训练—考证”一体实训室。拥有实训室场地的基础上,接下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能力弱,更加偏向教师讲实际操作的特点,本团队遵循“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采用“教、学、做、训”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通过做来提高其动手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针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差、不爱学习、学习参与度低等问题,本团队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穿插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元化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安防专业学习的兴趣。

(四)课程实施评价改革

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是安全防范专业课程实施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如今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为此需要建立多元评价方法来鞭策学生学习。然而高职院校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和教师平时给分的方式,但是这种单元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获取,而对实践教学活动采用应付的态度。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我们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职业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评价,形成多元、多角度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成绩也纳入学生的最终考评成绩。

探索“校中厂”精准考核评价方法。首先,学校与合作企业建设“校中厂”,以安全防范产品维修为例,工厂拥有很多需要维修的产品。其次,工厂将需要维修的产品分给学生。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共同指导下完成产品实施维修,同时针对学校教师技能的缺失,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内常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和产品维修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教学评价。课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发现和激发学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发展建议。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综合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结果介绍

(一)师资培训成果

在师资培训方面,本团队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参加评价组织召开的1+X证书制度相关会议和培训,共派3名校内外教师参加1+X师资培训,获得师资证书,并参加考评员、考务管理员的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教材和参加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师能力显著提升。根据统计,在本方案的实施下,在教师教学竞赛获奖方面,本团队的专业教师获得学院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项。在编写教材方面,教师与企业共同编写完成《可视智慧物联系统实施与运维》(初级)新型教材一本。从教师获取的成果方面可以看出,本团队所采用的师资培训方案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促进教师职业的快速发展。

(二)课程体系建设成果

为了构建全面、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本团队与浙江宇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浙江宇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员的协作下,结合企业对安全防范专业技术的要求,本团队修改了安全防范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重构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1为重构后的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图。同时为了促进课程体系建立的进一步完善,本团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浙江宇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写完成《可视智慧物联系统实施与运维》新型教材。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安全防范专业课程体系,本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安全防范专业教学改革项目和在线课程建设项目。通过本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本团队在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等核心课程中获得了数项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三)实训室建设成果

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新建智慧安防实训室等3个实体实训室和1个虚拟仿真实训室,总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建成1+X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点,打造具备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多种用途,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课证”综合教学实训室。建设了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平台有效解决了对实验平台和耗材的客观需求,优化了实训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教学的有机融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增强了学生对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系统优化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训室的实践学习和竞赛培训,在2021和2022年获得了全国司法职业院校实务技能大赛“安全防范技术”赛项等国家级荣誉多项。在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3项。通过“课证”综合教学实训室,实施1+X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具体的运行,总结并提交前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案例,成功获得了广东省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案例优秀奖。

(四)考核评价方式成果

建立1+X证书评价组织和企业参与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线上在学习通平台由企业与教师联合出卷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线下通过1+X证书考试报考理论和实操部分,重在实操。围绕智慧安防系统等级证书的安装部署、业务调试、系统运维和系统优化四大模块开展实操考核。1+X考试部分的成绩评价完全由评价组织开展,可以做到公平公正,考核的内容符合企业岗位需求。2021年,安全防范专业50人参加1+X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通过率达98%。2022年,25人参加1+X智慧安防系统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通过率100%。学生通过1+X证书考试,提升了专业技能,拓展了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了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结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该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还有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框架体系,并有效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同时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有比较好的作用。高职院校要针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充分利用1+X制度,从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课证”综合教学实训室建设和课程实施评价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学习和实践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21-01-26)[2024-09-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 zhgg/202101/t20210129_511682.html.

[2] 潘慧,王小越.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现实困境和解决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1):139-141.

[3] 过琦芳.“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2023(23):140-143.

[4] 金志宇.“1+X证书制度”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以中职汽修专业为例[J].时代汽车,2023(10):67-69.

[5] 苏罗滋莹.1+X证书制度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时代汽车,2024(7):43-45.

◎编辑 郑晓燕

①基金项目: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第五届校级课题“1+X制度下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编号:2023QNZC0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级课题“‘岗课’融通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编号:99/991700412)阶段性研究成果;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课题“人工智能协助下‘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综合育人机制研究”(编号:BCPG24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祁军(1987—),男,汉族,湖南永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

钟森鸣(1993—),男,汉族,广东广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智能化检测技术、电磁兼容检测装备及应用。

*通讯作者:蒋争明(1985—),女,汉族,湖南邵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雷达通信一体化、大规模MIMO及信号处理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