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规划教材建设成果分析与思考①

2024-12-31卫颖颖*刘明学王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4期

[摘 要] 教材建设是国家的铸魂工程,是职业教育“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陕西省高职院校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陕西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专业门类分布、第一主编所在单位分布、出版单位分布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已有建设成果,提出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优质教材建设的思路和建议,助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陕西省;教材建设;规划教材;教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4-0113-04

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载体,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支撑作用。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必须体现国家意志[1]。近年来,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紧密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教材建设的政策文件和规划方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国家和省(区、市)两级规划制度。其中,国家规划教材重点建设公共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核心EkezKPK11ZUwEwP6P2rS2oyTygmEramdeoCit8i1FJY=课教材,省级规划教材重点建设体现区域特色的公共选修课和国家规划教材以外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教材[2]。2021年,教育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省级规划教材建设并发布省级规划教材目录[3]。

“十四五”期间,为推进西部职业教育强省建设,提高陕西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省级规划教材建设并发布省级规划教材目录[4]。本文以陕西省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陕西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高职规划教材为研究对象,经过对陕西省高职院校入选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剖析地方高职院校规划教材建设现状,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优质教材建设的思路和建议,这对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深远影响。

二、陕西省高职院校“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统计分析

(一)整体情况

新申报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326种,中职、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教材数量如表1所示[4]。陕西省新申报入选教材89种,其中中职教材14种、高职专科教材72种、职业本科教材3种。陕西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共236种,其中中职教材8种、高职专科教材209种、职业本科教材19种;新编教材68种,遴选教材137种,复核教材31种。

(二)专业门类分布情况

陕西省新申报入选国家规划高职专科教材共涉及12个专业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教材最多,其次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教育与体育、土木建筑等大类。陕西省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职专科教材覆盖15个专业大类,装备制造大类最多,其次是教育与体育、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等大类,前5个专业大类占比达75%。整体上,入选规划教材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教育与体育、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5个大类,轻工纺织、公安与司法、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教材无一入选。每个专业大类详细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三)第一主编所在单位情况

陕西省新申报入选国家规划高职专科教材第一主编所在单位共23家。从单位性质进行分析,有5所本科院校、17所职业院校和1所企业;从单位分布情况分析,有10家单位入选1种教材,9家单位入选2~5种教材,4家单位入选6种以上教材,该4家单位均为国家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

陕西省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职专科教材第一主编所在单位共29家。从单位性质进行分析,有5所本科院校、23所职业院校和1所企业;从单位分布情况分析,编写1种的有7家,编写2~5种的有6家,编写6~10种的有8家,编写10种以上的有8家,该8家单位中有7家单位是“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从总体来看,职业院校是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建设的主力军,且“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建设成果明显。

(四)主编情况

陕西省新申报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高职专科教材中,有3位第一主编入选2种规划教材,该3位主编所在单位均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其余66位第一主编均入选1种规划教材。陕西省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职专科教材中,有11位第一主编入选2种规划教材,该11位主编所在单位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为主,其余187位第一主编均入选1种规划教材。

(五)出版单位情况

从出版单位的统计分析来看,陕西省新申报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高职专科教材共涉及出版单位31家。除新编立项教材外,陕西省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职专科教材涉及出版单位48家。从入选规划教材分项来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均位列前三。从入选规划教材合计来看,位列前12名的出版单位如图1所示。

三、高职院校入选规划教材的总体分析

(一)教材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专业门类分布分析,陕西高职规划教材数量最多的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教育与体育、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6个专业大类,既服务国家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契合陕西省成套专用设备制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医药和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部分规划教材体现陕西特色文化、区域劳动教育特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如《陕西文化(中英文对照版)》《三秦文化概论》《劳动教育与实践》等。陕西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同时,契合现代经济体系特点,与国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又立足陕西,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双高建设拉动效应明显

教材建设既是国家首轮“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的9大任务之一,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11项重点任务之一。陕西省新申报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高职教材72种,其中高职院校主编教材63种,占比87.5%,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均有教材入选,占高职院校教材总量的73%。陕西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职部分209种,其中高职院校主编教材197种,占比94.2%,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均有教材入选,占高职院校教材总量的59.8%。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高职规划教材编写的主力军,“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其编写的教材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成为推动高职教材建设的持续动力。

(三)新形态教材建设力度仍需加大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基础差、学习积极性欠佳。教材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知识传授,还应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以及对学生素质、能力和思维方式等的培养。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和智慧教育的需要,一批形态多样、直观形象、可听可视、可练可动的新形态教材正不断涌现。新形态教材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资源与教学的结合,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微课、微视频等,配套建立大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嵌入教材,做成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书”,也可以以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创新形式呈现,甚至出现无纸质载体的数字教材。陕西省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高职规划教材中数字教材有9种,数字教材入选率75%,配套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二维码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教材达85%以上。

四、推进高职院校优质教材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强化教材德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尺寸课本、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凸显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属性,体现了党中央对教材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近年来,国家频频印发有关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创新的政策文件,要求全面提升课程教材的铸魂育人功能。

高职院校必须肩负起新征程教材工作的历史使命,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材建设的指南,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在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编写出版、教材推荐选用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和监督,确保教材建设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教材编写者应深入挖掘行业典型人物和事迹,建立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库、素材集,通过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建设及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使教材真正起到对学生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例如,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材料》,增设“思政点拨”和“创新视野”模块,精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鲜活案例,引入检测方法精益求精、检测工作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等,突出技术技能与创新意识培养。

(二)加强顶层设计,促进跨校联合开发教材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高职教材已经实现了高职专业大类的全部覆盖,但是门类分布不均匀,公安与司法等部分专业大类教材数量偏少,且区域分布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5]。从表2也可以看出,在新闻传播、轻工纺织、公安与司法等高职专业大类方面,陕西省高职规划教材数量偏少,这些领域具有区域特色的教材建设成果还需进一步显现。

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高职院校要加强教材建设的调查研究、顶层设计和统筹建设。聚焦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趋势,优先规划建设急难紧缺、专精特新的高职领域教材,推动编写一批体现陕西特色、适应国家对外开放需要的教材,支持布点较少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遴选建设一批高职本科教材,逐渐完善教材建设专业门类。鼓励各高职院校组建跨学校、跨校企、跨地域,涵盖行业专家与技能大师、一线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课程设计者和出版专业人士的教材编写团队,发挥各方优势,促进教材开发和评价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完善教材工作体系。

(三)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融入区域发展格局,体现区域特色,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契合当地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职业教育教材的实用性。陕西省重点产业包括: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钢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煤炭、石油天然气、新型电力工业等现代能源产业,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以及无人机等新领域和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高职院校要抢抓“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契机,依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产教融合,汇聚政行企校多方力量,健全行企校合作开发教材机制,收集整理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案例等,将这些案例融入教材,为学生提供模拟职场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线桥隧施工测量》,教材中的6个项目对应6个常见测量工作场景,每个项目按照施工先后顺序提炼总结了若干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提升技能、锤炼职业素养。此外,该教材融入了岗位能力标准、测量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等相关内容,实现了“岗课赛证”的融通。通过政行企校联合开发“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教材,夯实职业教育新基建。

(四)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材内容、形式创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理念的融入成为职业教育教材更新的重要方向。及时捕捉行业动态、岗位需求变化、政策文件发布更新等,将行业发展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融入教材,做到“每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5],体现教材的先进性与时效性。

教材的呈现形式也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偏好。例如,对于喜欢实践操作的学习者,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活页、任务工单等形式强化工作任务的模块操作,调整教材内容的快速迭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偏好视觉学习的学习者,探索开发以纸质教材为核心,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结合的“纸数融合”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和无纸质载体的数字教材,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嵌入富媒体资源,配套在线课程,搭建数字服务平台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满足师生信息化和个性化的教学需求;还可提供学习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功能,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内容的智能推送,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7]。

五、结束语

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8]。紧随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高职院校在积极参与省级教材建设重点项目时,需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跨校跨企联合开发、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推动教材内容形式创新等方面深化教材体系建设,满足“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双向需求[9],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内涵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志军.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政策意蕴[J].教育研究,2020,41(3):22-25.

[2]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9-12-16)[2024-09-0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07/content_ 5467235.htm.

[3]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12-07)[2024-09-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2112/t20211207_585534.html.

[4]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陕西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23-06-05)[2024-09-18].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2306/06/22200.html.

[5] 葛高丰,王细红.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的基本特征与建设路向:基于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9):47-54.

[6] 陈宏,傅宏梁.“浙派”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成果分析与展望[J].职业教育,2023,22(14):49-53.

[7] 康蓉.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新基建”之“金教材”建设策略[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4,40(3):38-42.

[8] 兰小云.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建设现状及对策:基于教师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5):87-92.

[9] 徐晔.“双向需求”分析框架下我国职业院校教材适应性发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2):63-68.

◎编辑 尹 军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23年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项目编号:23JM008)成果;2024年陕西省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成果“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与管理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024021)。

*通讯作者:卫颖颖(1992—),女,汉族,陕西咸阳人,讲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