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强国建设①
2024-12-31翁泽钦
[摘 要] 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推动国家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阐述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定义和范围以及人才引领的框架,分析国家战略与职业教育的关联和全球竞争中的人才需求,并深入探讨人才引领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包括教育体系对应人才需求的灵活性、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的课程设计、引入跨学科课程以提升综合素养以及拓宽实践渠道,与行业深度合作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这些改革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适应职业需求的道路上取得显著成果,旨在为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 人才引领;职业教育;强国建设;跨学科;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4-0041-04
在当今全球化、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国家的繁荣和强大离不开具备高素质、多元化技能的人才队伍。在这个背景下,职业教育成为塑造人才、推动国家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满足现代社会复杂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培养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与实际用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各国纷纷将目光聚焦于以人才为引领的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强调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通过调整教育体系、提升实践能力等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一、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
(一)定义和范围
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通过深度了解和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以人才为中心,培养适应多层次、多领域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这一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条条框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和综合素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不断更新的产业结构。在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技能培训,而是更加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行业前瞻性视角、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其范围不仅包括技术性职业,还关注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1]。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满足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这一范式下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单一技能的培训,更是为他们打开了通向未知领域的大门,培养他们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创业精神等,成为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在定义和范围上呈现出更加宽泛和开放的特点,不仅关注学生在特定职业领域的技能,更注重其全局视野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将促使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国家培养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人才引领的理论框架
在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的理论框架得以建构,旨在深刻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这一理论框架以个体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涵盖多个层面,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其主要特征包括:
第一,人才引领理论框架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不再仅关注专业技能,而是将眼光延伸至学生的个人素质,强调在多元发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跨学科思维等综合素养,理论框架致力于超越狭隘的专业培训,使学生具备更全局性、复杂性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人才引领理论框架强调实践导向。通过与行业深度融合,学生能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实践导向的特点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性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更好地迎接未知挑战[2]。
第三,人才引领理论框架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将其视为学习的主体,强调个体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人才引领理论框架助力个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第四,人才引领理论框架将教育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不再将教育视为孤立的部分,而是将其与个体的职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理论框架强调培养具备职场竞争力的人才,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位,更是为了在职业领域中持续发展和创新。
二、强国建设与职业教育
(一)国家战略与职业教育的关联
国家强国建设战略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二者紧密关联。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中,职业教育被视为关键的支撑力量,为实现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3]。首先,国家战略的实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各类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具备快速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因此职业教育与国家战略在人才需求层面形成了直接而紧密的关联。
其次,国家在战略层面提出的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战略目标,都需要依托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工艺和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国家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种创新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最后,国家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需要有关专业人才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职业教育在注重实践的特点下,能够培养一批懂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专业人才,为国家构建绿色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全球竞争中的人才需求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竞争已经愈加激烈,而这种全球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角逐。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高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一方面,科技领域是全球竞争中人才需求的重要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涌现出大量创新型的科技企业,对具备前沿科技知识和独立研发能力的人才需求极大,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人才竞争愈发激烈,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国家之间科技实力的竞争[4]。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企业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企业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全球竞争中,那些能够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具备跨国合作经验的人才变得愈发宝贵,这种国际化的人才需求不仅在企业内部,还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全球性项目中日益增加。
此外,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环境科学、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受到追捧,因为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促使这一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上升,这反映了全球社会对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共同责任,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
三、人才引领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
(一)教育体系的调整与创新
1.教育体系对应人才需求的灵活性
在人才引领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教育体系的调整与创新成为关键一环,这一改革要求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多元化、复杂性的职业要求。
其一,教育体系的调整需要紧密关联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通常相对僵化,难以及时调整以适应新兴产业和职业的兴起,在人才引领视角下,教育体系应建立更加灵活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最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其二,教育体系的创新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现代职业要求更加综合性的能力,而传统的专业学科体系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在人才引领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教育体系应引入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中自由穿梭,培养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5]。
其三,教育体系的调整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现代职业不仅要求员工熟练掌握特定技能,还需要他们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所有教育体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具备在复杂环境中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要求教育者不仅关注传统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创新,结合现代科技和教育理念,使教学更富有活力、更贴近实际应用。
首先,新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人才引领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引入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实践性和项目化教学。传统的理论课程往往难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在人才引领的视角下,教育者应当通过实践性强、项目化的教学来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更多实用技能,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挑战,提升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再次,引入现代技术也是新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教育者可以创造更多样化、富有创新性的教学场景。在线教育、远程实习、虚拟实验室等方式不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其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领域。
最后,新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有所不同,因此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引入定制化的学习计划、个性化的评估体系,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轨迹,培养出更具个性化、创新性的专业人才[6]。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优化
1.紧密结合行业需求设计课程
在人才引领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中,职业教育课程的优化旨在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技能。
第一,职业教育课程的优化需要更加贴近行业需求。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往往相对固定,与迅速变化的职业领域脱节,在人才引领视角下课程的设计应当与行业密切相关,通过与行业专业人才的深度合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
第二,职业教育课程的优化强调跨学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职业教育课程需要设立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开阔视野,培养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
第三,职业教育课程的优化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课程分割学科知识和实际应用,而人才引领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更强调实践性。因此,课程的设计应当贯穿实际案例、项目任务、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职业教育课程的优化也要注重全球视野的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和组织越来越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课程可以引入国际化元素,包括国际案例分析、跨国项目合作等,使学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力。
2.引入跨学科课程以提升综合素养
在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中,引入跨学科课程是为了更全面地培养学生,提升其综合素养,这一举措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获取知识、应对问题,并培养更为广泛的综合能力。
首先,跨学科课程的引入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传统职业教育往往侧重于某一学科,导致学生过于专注于特定领域,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引入跨学科课程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加深对综合性问题的认识,培养更为开阔的学科视角。
其次,跨学科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融汇多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判断,通过跨学科课程,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考和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跨学科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现实职业环境中,团队协作往往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协同工作,跨学科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与来自不同学科的同学合作,共同解决跨学科性质的问题,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最后,引入跨学科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跨界创新能力。在不同学科领域融合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适应未来职业环境、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因素。
(三)实践与实习机会的提升
1.拓宽实践渠道,与行业深度合作
拓宽实践渠道需要建立更多元化的合作关系。传统的实践渠道往往受限于学校内部资源和狭窄的合作范围,在改革中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关系,这可以通过签订实习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实现,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实际经验和职业机会[7]。同时,与行业深度合作意味着职业教育机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适应行业的需求。通过与行业专业人才、企业领导和行业协会等建立密切的联系,可以及时获取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为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准确的方向,这种深度合作有助于构建更具实际应用价值的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另外,建立专业实践基地是拓宽实践渠道的有效途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实习和实践,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能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支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虚拟实习平台、在线实践课程等,也是拓宽实践渠道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能够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通过虚拟环境参与实际工作模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给学生提供更多工作机会
在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工作机会,旨在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实际工作场景,培养他们在职业环境中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首先,建立行业实习和实训计划是提供实际工作经验机会的有效途径。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行业要求,还能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其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是提升实际工作经验的另一途径。通过将真实的项目融入课程中,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工作项目中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实际项目的设计能够模拟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此外,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际工作经验机会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方式。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既增加了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又促进了产业创新和发展。
四、成功案例分析
芬兰的职业教育以实际工作经验为核心,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接受培训,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接触行业实际,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成功案例表明,与企业深度合作、注重实际操作经验是培养职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也值得关注,新加坡职业教育注重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提供实习机会,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职场。成功案例表明,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使职业教育更贴近实际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另外,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是成功案例。德国的学生在校期间既接受学科知识培训,又在企业中进行实际工作,这种双重培训体系使学生能够早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更好地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成功案例表明,结合学科知识培训和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学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行业深度合作、拓宽实践渠道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紧密联系实际职业环境,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需求,提前培养适应职场的实际能力。引入跨学科课程、提供更多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是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跨学科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更为全面的能力。成功案例的分析显示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挑战的能力,成为具备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全球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敬杰.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数和指向[J].职教论坛,2023,39(10):31-41.
[2] 祁占勇,鄂晓倩.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技能强国之路[J].民族教育研究,2023,34(2):5-14.
[3] 石伟平.全面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2):7-8.
[4] 董刚.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2):8-10.
[5] 于志晶,孟凯.建设强国,职教何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谋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3):8-12.
[6] 靳晓莹,王坤,张兵.职业教育赋能教育强国的逻辑考量、道路羁绊与实践突破[J].教育与职业,2023(21):21-27.
[7] 肖丹,王志伟.从理论到实践: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强国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3(18):102-106.
◎编辑 栗国花
①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公益劳动素质教育课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融合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9 232);广东邮电职院教研教改项目“‘智慧宿舍’建设背景下的宿舍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39)、“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046)。
作者简介:翁泽钦(1982—),男,汉族,广东广州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学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