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①
2024-12-31吴文曦钟卓雅*
[摘 要] 为深化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跨国比较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正在研发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VET项目),旨在评估不同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各国完善职教政策提供参考。基于经合组织于2024年3月发布的《PISA职业教育与培训:评估和分析框架》,详细阐述了PISA-VET项目的背景与目标,梳理了评估对象与测评领域、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呈现等主要内容,分析了PISA-VET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该项目对中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发展的启示。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国际职业教育评估;PISA-VET项目;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4-0001-04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深入,世界各国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共识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各国职业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办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彰显了职业教育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也为不同职教体系的质量评估和国际比较带来挑战[1]。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跨国评估手段,职业教育难以像其他教育学科那样开展国际循证比较研究[2]。如何识别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要素,从而客观评估各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是国际职业教育研究面临的难题。
为推动职业教育跨国比较研究,经合组织在其主导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基础上,着手开发了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际学生技能评估项目,简称PISA-VET项目[3]。经合组织早在2006—2008年就开启考察开展跨国职业教育评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4]。2024年3月,经合组织在先前基础上完善了PISA-VET项目方案,发布了《PISA职业教育与培训:评估和分析框架》。
作为职业教育大国,中国应积极参与并借鉴PISA-VET项目的理念和方法,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鉴于此,本文在梳理PISA-VET项目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从评估对象与测评领域、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呈现三个维度剖析项目特点,并探讨对中国职业教育开展高质量评价的启示,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PISA-VET项目概述
PISA-VET项目旨在通过系统评估各国职教学习者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分析不同职业教育体系的培养质量和效果,为各国完善职教政策、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具体目标包括:(1)构建一个涵盖学习者学习成果和影响因素的多维数据集,突破就业率、升学率等传统指标的局限,为职业教育提供全新的分析视角和评估依据。(2)通过科学设计和严谨实施,提供反映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培养成效的可比较数据,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判断本国职教发展水平、制定改进策略提供参考。(3)基于评估结果,为各国交流职教发展经验、分享有效做法搭建互学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整体提升。(4)通过科学评估,用数据展现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为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
PISA-VET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研发阶段(2023—2025年)聚焦评估框架制定、测评工具开发,以及在澳大利亚、德国、葡萄牙、阿联酋四国开展方法论研究,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试点阶段(2025—2029年)将扩大参与国范围,正式开展数据采集并形成报告,全面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可管理性和经济性。大规模实施阶段(2029—2032年)将基于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力争形成覆盖更多国家、周期稳定的职业教育质量常态监测机制。
三、PISA-VET项目的主要内容
(一)评估对象与测评领域
PISA-VET项目的评估对象是即将完成初始职业教育项目的学生。初始职业教育项目指的是为学生提供首个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项目,以帮助学生获得特定职业领域的基本技能,为其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参加评估的主体主要是18~20岁的职业院校学生,重返校园的成人学习者也可纳入其中。
经过论证,PISA-VET项目最终选定了五大职业领域作为测评领域:汽车技工、电工、商业与行政、医疗护理和旅游服务。选定领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选定领域在各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二是选定领域对应的专业技能是全球通用的,具有一致性。三是选定领域在各参与国的职业教育项目中均有设置,具有广泛性。四是选定领域兼顾了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涵盖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具有动态性。五是选定领域从业男女比例合理,具有性别均衡性。同时,PISA-VET项目在涉及面较广的领域还聚焦常见的典型工作情境,以平衡评估内容的针对性和跨国可比性[3][5]。
PISA-VET项目的一大特色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多维测评,将专业技能(professional skills)和就业技能(employability skills)作为两大关键维度。其中,专业技能是指学生在特定职业领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专门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汽车技工为例,其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汽车故障诊断与修理能力,需要掌握汽车各系统和零部件的结构功能知识,熟悉常见故障的成因与征兆,运用专业工具进行检测与排除。针对五大职业领域,PISA-VET项目框架详细阐述了各领域的核心工作内容和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为测评内容的遴选提供了依据。通过考察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情境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ISA-VET项目有望较为全面地反映职教学习者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国际比较提供可靠数据。
就业技能则侧重于跨领域迁移,有助于适应不同工作情境的通用能力[6]。这类技能也称为横向技能、软技能或21世纪技能,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参考OECD此前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PIAAC)等项目,PISA-VET项目从众多就业技能中遴选了读写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任务执行力、协作能力四项纳入测评[3][7]。其中,读写能力是职场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基础,问题解决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行动、适应复杂情境的关键,任务执行力体现责任心和自我管理水平,团队协作则是职场人际沟通与合作的集中体现。这四项就业技能既涵盖了认知能力,也兼顾了非认知的社会情感能力。通过将就业技能纳入考察,PISA-VET项目拓宽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视野,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从重专业到兼顾素养、从强技能到强能力的转变。
(二)评估方法
PISA-VET项目评估框架提出了五种主要的测评任务:(1)阅读数字化文本并回答相关问题,包括浏览超链接文本、滚动页面等,以及传统的纸笔形式的阅读理解。(2)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境中的案例问题。(3)针对特定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设置情境试题。(4)开展特定职业领域专业技能的数字化模拟测试。(5)对特定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或由专家对录像进行评判。
对于就业技能等通用能力的测评,PISA-VET项目主要采用前两类任务,即阅读并回答文本问题以及解决日常情境中的问题。借鉴经合组织此前开展的PIAAC项目中读写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成熟经验,这些评估大多采取选择题、简答题等标准化形式,测评程序相对规范,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不过,PISA-VET项目仍存在情境单一和真实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全面反映职业教育的复杂语境。
针对特定职业领域的专业技能,PISA-VET项目则采用后三类任务,即基于情境的测试题、数字化模拟和现场或录像实操演示,其目的是开发接近真实情境的实操评估。
其中,情境试题侧重评估广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特定职业的工作情境,以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测评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数字化模拟则借助虚拟仿真等技术,供学生在高度逼真的数字化车间、办公室等环境中操作专业设备、解决实际问题,模拟测试还能实现过程数据的自动采集,以深入分析学生思维过程。现场或录像实操演示是目前真实性最高的测评方式,学生需要在实际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展示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由行业专家据此判断其职业能力,对场地设施、耗材工具、评审专家等要求很高,实施难度大,在大规模评估中推广较为困难。
除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直接测评,PISA-VET项目还设计了背景问卷和体系层面数据评估,以更全面地了解影响职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其中,背景问卷主要面向学生、教师和职业院校,旨在收集教学情况、资源投入、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信息,分析这些因素与学生表现的关系。通过这种关联分析,PISA-VET项目可以揭示不同群体学生的差异表现,评估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并就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出针对性建议。体系层面数据评估则着眼于厘清不同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异同。调查内容涵盖职业教育在国家技能培养体系中的地位、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职教项目的设置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和就业质量等多个维度,可以揭示不同体系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共性与特点。
可以看出,PISA-VET项目在测评任务设计上力求兼顾标准化与情境化、过程与结果、个体与环境等多重维度,在测评广度与深度间求得平衡。随着测评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模拟、虚拟现实等新兴手段将为职业能力评估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8]。
(三)评估结果呈现
为确保评估数据能够为政策制定与实践改进提供有效参考,PISA-VET项目在成果报告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
在呈现形式上,PISA-VET项目将主要采用数值量表和能力等级相结合的方式,报告各职业领域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目前拟定职业领域量表的平均分为500分,标准差为100,即三分之二的学生得分应落在400~60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明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技能越强。每个学生还将获得PIAAC读写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两项就业技能的分数,这两项能力将套用PIAAC现有的量表。能力等级的划分目前仍待框架完善后确定,将基于试题难度和学生表现确定能力等级,以描述不同水平学生的典型任务胜任能力。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研发阶段还将探索二维或多维指标等其他可能的呈现方式。
在报告内容上,PISA-VET项目不仅聚焦五大职业领域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技能测评结果,还将结合背景问卷和体系调查数据,分析学生特征、教学实践、资源投入等因素与技能表现的关系,综合得出优秀的职业教育方案,为职业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纵向数据的积累也将助力考察改革政策的实际成效。
四、PISA-VET项目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国际评估项目,PISA-VET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所选职业领域的代表性和平衡性。在PISA-VET项目框架中,五大职业领域的选择标准涵盖了全球经济社会重要性、跨国普适性、创新发展契合度、技能标准可比性等多个维度,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共性需求。然而,由于项目前期研发阶段参与国有限,评估领域的选择难免受到这些国家职业教育特征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不同领域在技能标准、评估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专家组也采取了不尽相同的策略来处理这种差异。因此,如何在兼顾各方诉求的同时,选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职业领域,并在领域内部和领域之间实现评估视角的统一,将是一大挑战。各国还需通过区域或国别研究来补充评估领域的局限性,在国际比较与本土特色之间实现平衡。
二是跨文化背景下评估内容的一致性。由于各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利益相关者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如何界定各职业领域的核心能力要素,使之兼具国际可比性和文化适切性也是一大挑战。以酒店服务业为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礼仪规范、服务流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东西方文化对“优质服务”的内涵理解也不尽相同。PISA-VET项目需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各领域的共通要素,同时为各国留出因地制宜的空间。考虑到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测评实施的影响,评估工具和流程的标准化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9]。
三是测评方式的信度、效度与可行性。为全面考察学习者的专业技能,PISA-VET项目采用了情境试题、模拟测评、现场演示等多元测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提升评估情境的真实性,但也带来了信度、效度和大规模实施可行性等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打造高拟真度的模拟系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且考生的熟悉程度、测评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测评结果;另一方面,现场演示虽然最接近真实情境,但评分标准的制定和评分者的培训质控都面临挑战,跨情境的可比性也有待验证。此外,多元测评方式对测试时长和成本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研发阶段需要通过方法学研究来权衡测评广度与深度、真实性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力求兼顾效率与效果。
四是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与评估结果的应用。PISA-VET项目需要来自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的通力合作。如何建立各方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协作机制,积极调动各方参与评估和应用结果的积极性,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目前,PISA-VET项目更侧重国际层面的宏观比较与问题诊断,对于评估数据在院校层面的微观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为此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政策咨询和实践指导机制,引导各方将评估结果转化为教学改革、专业优化的具体行动,以“评价—反馈—改进”的循环带动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PISA-VET项目对中国职业教育评价的启示
当前,中国正在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亟须建立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PISA-VET项目为此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是树立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评估理念。PISA-VET项目聚焦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体现了从“注重培养投入”到“突出学习产出”的取向转变。借鉴这一理念,我国要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优化评估指标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查比重。同时,要充分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评估指标研制,建立健全评估指标动态更新机制,提升评估内容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适应性,引导职业院校科学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提升职业教育评估模式的创新性和科学性。PISA-VET项目开发了情境式问题、模拟技能操作、真实工作任务等多样化的测评模式,对传统的考核形成了有益补充。借鉴这一经验,我国要大力推进职教评估模式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评估工具的研发和应用。针对不同职业领域的特点,科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测评项目,综合考察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过程性评价、多元主体评价的优势,形成全面、立体、动态的职教质量评估格局。
三是提升职业教育评估的国际化水平。PISA-VET项目为世界各国开展职业教育跨国比较与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中国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要加强与教育发达国家对话交流,学习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评估方法,提升我国职教评估的专业化、精细化、数字化水平;加强评估专业队伍的国际化培训,提升跨文化测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分享中国职教评估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展示我国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创新成果,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完善全球职教质量保障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 谢青松.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历框架的国际比较: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9(10):5-12.
[2] 张炜.关于引用美国高等教育数据的讨论:兼论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41-46.
[3] OECD. PISA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R]. Paris:OECD Publishing,2024.
[4] Baethge M,Achtenhagen F,Arends L,et al. PISA-VET:A Feasibility-Study[M]. Germany:Franz Steiner Verlag,2006.
[5] Rausch A,Abele S,Deutscher V,et al. Designing an International Large-Scale 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Employability Skills:Emerging Ave-nues and Challenges of OECD’s PISA-VET[J]. Vo-cations and Learning,2024(17):393-432.
[6] 赵洪山,郑永进.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技能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4(4):92-96.
[7] Valiente O,Lee M. Exploring the OECD survey of adult skills(PIAAC):Implications for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J]. Compare: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20,50(2):155-164.
[8] Piacentini M,吴泓霖.PISA数字化学习技能测评[J].中国考试,2024(2):18-24.
[9] 游韵,梁言.对国际教育测评项目跨文化比较性的反思:以OECD社会与情感技能研究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Z2):100-110.
◎编辑 尹 军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教育出海背景下广东省高校国际合作的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GX JK11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文曦(1990—),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国际化。
*通讯作者:钟卓雅(1994—),女,汉族,广东惠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