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2024-12-26唐英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指出了语文学科在义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大单元教学观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以大概念、大任务、大情景为统领,运用系统思维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群文阅读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重要方式,也是在大单元背景下实现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渠道。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和阅读兴趣,对群文阅读教学展开深入研究,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大单元背景下的高效语文群文阅读课堂。
一、突出大概念,在群文阅读课堂上立足单元主题
(一)建立单元内文本的紧密关联
大概念是对单元知识的抽象概括,是可迁移的、深层次的观念,理解大概念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大概念往往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成为指导学生建立文本之间紧密关联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时必须充分发挥大概念的指导作用,从单元主题中抽取大概念,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建立单元文本内的紧密关联,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本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导语突出“想象的翅膀”与“童话王国”,整个单元包含《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等四篇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理解童话故事表达的情感主旨,培养学生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有较高的阅读积极性,本单元文本在文体上较为一致,教师在构建群文阅读课堂时可以充分结合单元导语,首先为学生讲解与童话故事特点和阅读方法相关的知识,突出单元大概念;其次,按照阅读难易程度绘制四篇童话故事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为依据自主阅读童话故事,形成对单元文本的基本认知,总结文本的特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逐篇学习,并鼓励学生结合课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特点和写法的对照,实现群文阅读基础上的深度理解。
(二)以主题为依据拓展课外阅读篇目
群文阅读不仅包括教材范围内的阅读篇目,还可以选择丰富的课外阅读素材,建立课内外阅读之间的关联,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其阅读积累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加,教师在大单元背景下构建群文阅读课堂,既要充分挖掘课内阅读文本,又要充分运用课外阅读教学资源,以单元主题为依据拓展课外阅读篇目,在实现课内外阅读文本相衔接的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同步发展。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文本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导语突出祖国的山河,包含《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四篇文本,无论是古诗词还是其他文本,都突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c7d5c9f1142231094fe0b969236ce99946ea52950afa64d45331b25df9a7d7a8,在情感主旨上具有一致性,在景物描写上也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三年级学生缺乏整体思维,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借助课外阅读资源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课堂。首先,带领学生熟悉单元内的文本,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单元主题;其次,运用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引入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与描写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相关的古诗词或文本,鼓励学生将课内阅读鉴赏的方法运用到课外文本中,建立课内外阅读间的紧密关联,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二、设计大任务,在群文阅读课堂上优化学习任务
(一)对阅读任务进行层次划分
层次化教学法强调对学生的能力素养进行科学划分,结合学生学情和能力水平设计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个性化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对阅读任务进行层次划分是构建高效群文阅读课堂的重要方式,在大单元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单元整体阅读任务的设计,在统一任务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将整体任务进行分解,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突出群文阅读课堂的主体导向,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本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寓言故事为主要文本类型,包含《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等四篇寓言故事,要求学生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能够理解寓言故事背后深刻的寓意,学会寓言故事的写法,进行故事改写或续写。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设计单元阅读任务时可以将整体阅读教学目标作为大任务,在明确任务方向的基础上,对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细分。比如,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以掌握生字词、能够复述故事内容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对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以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特征、明白寓言故事的寓意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之外,还要进一步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进行仿写故事和改写故事的尝试,通过这种形式构建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同步提升。
(二)在小组合作中融入阅读项目
合作学习法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正处于形成过程中,面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有可能出现难以理解的问题。除了采用层次化的阅读任务设计方法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项目式阅读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解决在群文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较为突出的难题,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同步发展。
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文本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以探索天地的奥秘为主题,包含《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等文本,要求学生明白自然是有规律的,世界存在着很多需要科学解释的奥秘,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大自然的奥秘了解得不够深刻,对一些科学解释缺乏认识,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结合主题设计阅读项目,鼓励学生展开探索。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世界的奇妙之处”为主题的群文阅读项目,鼓励学生在阅读单元文本的过程中以内容和主题为依据,总结每一篇文本的奇妙之处。在进行阅读项目的探究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语文阅读小组,不同小组阅读单元的所有文本,但是只对一篇文本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对阅读项目的划分,发挥小组合作法在学生能力素养提升上的作用。
三、立足大情景,在群文阅读课堂上营造阅读氛围
(一)运用媒体资源营造群文阅读氛围
情景教学法要求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设备创设主题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展开阅读探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大情景更加强调单元整体情景的创设,打破传统碎片化情景创设的限制,以系统思维展开整体教学。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景教学法的运用,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观,创设单元群文阅读大情景,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展开互动、探究,进一步调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自主性。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以神话故事的阅读理解为主题,包含《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四篇神话故事,要求学生掌握文本的生字词,能够了解神话故事的情节,并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从而深化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小学生对故事类文本的阅读积极性较高,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大情景教学观,借助媒体资源创设阅读情景,强化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单元导语和主题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单元神话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动画视频,鼓励学生总结视频内容,并简述视频中的故事,建立起对单元知识的整体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带着对神话故事的向往展开群文阅读,在大情景中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把握,构建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
(二)运用生活化资源营造群文阅读氛围
生活化教学资源是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重要辅助性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空间。除了媒体资源的创新运用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化资源的开发入手,结合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在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同时,运用生活化的问题或教具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大情景下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知识,深化师生互动,构建兼具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整体教学为例,本单元以动物朋友为主题,包含《猫》《母鸡》《白鹅》三篇描写动物的文本,要求学生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掌握写作方法,能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开写作,描写感兴趣的动物朋友,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本单元的生活化特征,为学生创设单元主题生活化大情景。比如,教师可以将与文本中所描绘的动物有关的玩偶带进教室,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对动物模型或玩偶进行观察,指出动物的特点,思考在描写动物朋友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按照什么顺序展开,通过生活化情景和问题情景的创设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习单元文本的语言和单元文本的描写方法,提高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四、创新阅读活动,在群文阅读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
(一)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展开创新
科学的阅读活动设计能够活跃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突出课堂的兴趣导向。在大单元背景下,教师构建高效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不仅要突出大概念、设计大任务、创设大情景,还要结合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创新,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整体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以诗歌为主题,包含《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这四篇文本,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诗的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主旨,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尝试模仿诗歌的语言特征进行创作,培养审美创造能力。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本阅读经验,但是在现代诗的阅读上缺乏积累。立足这一实际,教师可以结合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为学生设计一个现代诗阅读鉴赏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阅读鉴赏小组,在带领学生熟悉单元文本的基础上,将情感主旨一致的诗歌进行分类;其次,从课外资源中选取相关的现代诗歌,举办现代诗阅读鉴赏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组诗歌,对其写法、情感主旨和语言特点进行鉴赏和交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方法进行点评并提供指导,通过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同步发展。
(二)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展开创新
除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创新运用之外,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单元教学目标,依据不同文本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趣味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群文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完成阅读任务的热情。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本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要求学生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讲述民间故事,明白民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个短剧展演的实践活动。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单元故事,鼓励其在单元文本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剧本改写;其次,将选择同一个文本的学生分为一组,并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设置专题群文阅读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展演机会,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趣味活动中感知语文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立足大单元教学观念,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下,教师既要关注大概念,依据单元主题构建群文阅读课堂,也要注重大任务的设计,优化课堂合作学习方式;既要创设大情景,营造群文阅读氛围,又要创新阅读活动,在群文阅读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