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优化策略
2024-12-26赵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优化学生的语感。然而,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教师习惯通过写字示范、布置写字练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教学方式单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衍生出学生写字兴趣不高、自主性不强、写字效率低下等现象。“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还倡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科学转变教学形式,最终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核心素养的双重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优化写字教学策略,使学生主动写字,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顺利地实现有效学习。
一、创设写字情境,优化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语文教学的“情境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主题情境中主动地展开联想、想象,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写字教学中,有效的主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意思、书写结构等,优化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写字探究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设自主写字情境,优化写字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写字、自主写字,锻炼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
例如,在《场景歌》教学中,学生需要学写“园、处、群、队”等多个汉字,并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顺利理解各个汉字的意思,初步分析各个汉字的结构。为了顺利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写字意识,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整理具体的场景视频,如利用海景视频展现海鸥在海面飞翔、帆船在海面前行、军舰在海上运行等具体场景,标注具体事物的名称,使学生主动识字,丰富直接体验,由此学习具体的汉字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将汉字知识与具体的场景资源关联起来,在丰富的想象中学写汉字、认读汉字,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汉字结构和笔画笔顺,顺利地完成写字任务。
再如,在《小书包》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适宜的生活物品,如书包、铅笔刀、作业本等,组织学生说出具体物品的名称,据此引导学生学写“书、刀”等汉字,并将具体汉字与实物一一对应,加深印象。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写字能力,优化学生的语感,便于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在上述两个写字教学案例中,教师选择不同的方式创设了写字情境,顺利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汉字的实际意义,并产生主动写字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字练习,优化学生的写字状态。
二、补充汉字文化,加深学生的汉字理解
汉字是基于象形文字发展而成的,许多汉字都是由生活实物的形状描绘形成,比较直观、形象。如果教师能够在写字课上引入汉字文化,引导学生动态观察汉字结构与书写笔顺的演变史,那么将顺利地提高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牢记汉字结构和书写笔顺等,从而提高写字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写字任务整合丰富的汉字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演变与造字方法,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使其积累有效的写字经验,这符合“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具体要求。
例如,在《日月明》一课中,学生要学习“日、月、明”三个汉字的书写技巧。其中,日和月两个汉字便是由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形成的汉字,所以教师可以在写字教学中插入太阳、月亮的照片,同时利用汉字文化丰富学生的联想,即展示“日、月”两个汉字的甲骨文形体、金文等字体形态,动态展示两个汉字的外形变化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日、月”的书写笔顺和字体结构。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利用汉语文化引导学生学习“明”字的造字起源,即思考太阳和月亮的照明作用,顺利引出“明”字教学,使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技巧。这样一来,便能够丰富学生的汉字联想,使学生有效写字。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汉字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了日、月、明这三个汉字的起源与造字规律,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自主总结汉字的书写技巧,提升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设计写字游戏,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其中,提高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便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写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十足的写字游戏,组织“玩中学”活动,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为了促使学生有效写字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操场上》一课教学中,本课生字以“足字旁”组成的汉字为主,学生需要自主识字,且能够通过联想、比较等方法学习相关汉字的结构与书写技巧。为了提高写字效率,教师便可以设计一轮写字游戏,即“看动作,写汉字”,游戏规则为:一名学生根据汉字卡做出具体的动作,如跳、跑、踢等,其他同学据此猜测动作所代表的汉字,最先到讲台上写出正确汉字的学生可以获得游戏积分,最终积分最多的学生获得写字卡的奖励。这一游戏规则简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主动写字的欲望。另外,学生在黑板上写字时,其他同学要认真观察,如果发现笔顺、笔画等问题,便可以直接到讲台上写字,由此争取游戏积分,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写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写字游戏不仅创新了写字教学形式,也是创设写字情境的重要策略之一。皮亚杰曾在“玩中学”理论中指出,游戏是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一种策略,倡导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等组织丰富的游戏化写字活动,由此推动减负增效改革进程。
四、开展写字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写字意识
“双减”政策要求一线教师“优化教学形式”,做到“应教尽教”,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自主建构知识意义,能学好、学会,也能善学、乐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自主迁移写字经验,主动探究新字词的书写技巧,自主总结汉字的一般写法,逐步增强自主写字的意识,积累丰富的写字经验。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开展写字探究活动:
首先,设计明确的写字任务。一方面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优化学生的写字状态,使其主动设计写字学练计划,顺利形成学习主体意识。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张将不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内,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写字任务,既能够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也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优势,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便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写字能力。再次,组织小组展示活动。教师引导各小组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展示各个汉字的书写技巧,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展示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写字交流范围,使学生顺利掌握各个汉字的书写技巧。最后,引入教师干预与指导活动。教师进行写字示范和技巧讲解,引导学生查漏补缺、规范写字技巧,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优化学生的写字意识。
例如,在《古对今》一课教学中,本课学生需要学习“古、语、细”等汉字,且能自主总结相应的反义词。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字经验,所以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学写汉字。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促进生生合作,进而设计写字任务:
任务一:根据课文内容认识“古、语、细”等汉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汉字的意思。
任务二:学写“古、语、细、凉、夕”五个汉字,正确书写笔顺笔画。
任务三:规范汉字书写结构,写清楚、写整齐、写美观。
据此,学生便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具体的汉字认读与书写技巧,将识字与写字活动结合起来。在小组内,学生在写字本上书写具体的汉字,详细写出每一个汉字的笔画、笔顺,在此基础上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判断同组成员所写的汉字笔顺、笔画等是否一致,并围绕异议进行组内讨论,通过集体智慧学习汉字的书写技巧,规范汉字书写行为。进而,各小组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讲清楚每个汉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上的占字位置、具体笔顺等,促使学生主动写字。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写字教学要求设计了具体的写字任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写汉字。进而,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汉字的书写技巧,从容、自信地分享自己的写字经验,并通过组内成员的互帮互助进行总结,带着思考听讲、模仿,顺利掌握各个汉字的书写技巧,积累了有效的写字经验。这样的方式符合“双减”政策关于转变教学形式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组织写字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写字习惯
客观来讲,小学生的记忆周期较短,他们常常需要在重复的写字练习中不断地巩固记忆,所以适当的写字练习十分必要。“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在作业减负层面提出了明确的减负要求。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写字练习活动:
首先,根据学生在写字课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设计分层次、弹性化的写字练习任务。“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可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的家庭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设计分层次的写字练习任务,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相应的练习,科学落实减负要求。其次,尽可能组织学生在校内完成写字练习。“双减”政策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其他作业。因此,在组织写字练习活动时,教师应在校内做好监督、指导与评改等活动,使学生在校内自觉参与写字练习活动,逐步提高写字水平。但是这并不代表完全放弃家庭书面作业,教师要科学安排写字练习,使学生每日都能写字,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字帖练习写字技巧,每日一张,既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放学回家独立完成,第二天统一汇总写字成果,使学生在写字活动中修身养性,逐步规范写字行为,顺利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完善写字评价,考查学生的写字能力
“双减”政策要求“改进考试方法”“坚决克服唯分数论的倾向”,逐步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这要求教师改进教学评价策略,既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也要考查学生的学业成就,通过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等作用优化教学结构,推动减负提效改革进程。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完善写字评价活动,动态考查学生写字能力的变化,且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写字的自信心。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落实写字评价活动:
首先,设计多元化的写字评价维度和评价内容,不仅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还要考查学生是否在写字活动中展现出正确的审美品位、是否能够刻苦学练等,动态评估学生写字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每一个学生在写字活动中的个性化特点,以顺利地激励学生进步。其次,组织学生参与写字评价活动,使学生自我监控写字活动的过程和效益,并在互评活动中进一步展开探索与分享。最后,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教师应根据写字教学需求开发适宜的评价工具,如观察法、书面测验、写字考试等,科学运用各类评价手段考查学生写字能力的变化情况。例如,在《传统节日》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写字活动设计这样几个评价维度与评价内容:
写字能力维度: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书写“贴、转、敬、街”四个生字。
审美品位维度:评价学生所写的汉字是否美观、大方、整齐、干净等;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评价写字效益的能力。
写字态度维度: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刻苦学练汉字的书写技巧,是否谦虚好学、虚心接受指导;评价学生在写字练习时是否认真刻苦、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
根据上述评价内容,学生便能够反思自己在写字活动中的个体特点和学习优势,通过列表格、写评语等方式反馈自评结论,同时从多个维度评价同学在写字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学习优势,自我考查写字过程与效益。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上交的写字本、课堂观察记录、课堂实录视频或写字测验等工具组织评价活动,肯定学生的写字成果。
七、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十分重要,是引导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修身养性的重要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组织写字教学活动,既要通过创设写字情境、设计写字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又要及时融入汉字文化,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练活动,结合过程性评价活动实时反馈学生的进步情况,逐步提升学生的写字能力。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