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优化设计研究

2024-12-26刘晓蕾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1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总结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四维度。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语言类学科,课堂问答是英语教育的重要手段与有效路径,更是促进师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的关键性措施。由此可见,课堂提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成果,更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实的过程中发挥了有效助力。然而,纵观当前的英语课堂提问,我们不难发现,提问内容琐碎、缺乏逻辑性、指向低阶思维等问题比比皆是,导致教学难以发挥理想化的最终效果,因此改变低效课堂提问迫在眉睫。

一、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语言储备,增强语言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所谓语言能力,其实是指学生在特定的语境、语言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语言建构与实践应用能力。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活动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后续发展的前提与重点奠基。因此,在课堂提问设计时,教师要保障问题设计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提问内容。语言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本信息内涵的深刻理解,拉近学生与课本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被动参与活动转化为主动参加活动,以此来提高问题设计的目标性与针对性。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教学为例。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影音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示假期生活的场景,从而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vacation?”“What activities do you find enjoyable?”来引导学生以“Vacation”为主题展开小组讨论,为学生构建出真实语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词汇与句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往往偏低,不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设计出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学习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阅读部分为学生介绍了迪士尼人物米奇。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在完成文章教学后,可以提出问题:“Could you design a character for our class?What does he or she look like?”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发挥想象的同时,运用所学词汇与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问题综合了多种英语要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由此可见,指向语言能力增强的英语课堂提问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并创作出有利于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具象化的沟通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这一沟通交流工具,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挖掘文化内涵,妙用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意识体现出了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清晰明确地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用包容、理解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同时对我国本土文化树立起自信心、自豪感与责任感。在英语教学文本中,有不少涉及文化内涵的内容静待挖掘,而课堂提问则是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有效方式。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中,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文化内涵,在提问内容中妙用文化差异,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形成明确的认知,最终实现文化意识的落实与培养。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中“An Accidental Invention”的阅读教学为例。本篇阅读向我们介绍了茶的历史以及其传播与发展。在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通过“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passage?”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有关丝绸之路的课外阅读材料,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储备。再如,在上文所提到的“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单元阅读教学中,学生跟随作者感受到了其在国外旅游的经历,教师可以通过“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tourist attractions?”引发学生说出自己在国内旅游的经历与见闻,并且向学生提问国内外风光的差异,让学生能够立足于文化差异,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同时进一步感受中国城市的文化魅力,以此来实现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成效。

三、把控阶梯难度,遵循渐进原则,提升思维品质

新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设定为体现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围绕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用的思维模式展开,主要包括理解思维、比较思维、评价思维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让学生更精准、迅速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含义以及沟通交流中的表达意图,并且能够准确表达个人感受,帮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取得更为优异的表现。由此可见,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传统英语课堂提问往往存在着浅层次、低阶性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回答问题发展高阶思维。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提问中巧妙把控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5“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阅读教学为例。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提出“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具体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阅读配图,并提出问题:“How do they get to school?”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并且初步感受到这些学生上学的不易。再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y do they still want to go to school?”让学生对文本的中心大意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What help do they want?”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的同时,从个人角度出发考虑自己能够为这些孩子做什么,并且深切体会到自己优良的上学环境在很多学生眼中是如何珍贵,从而珍惜现如今的美好生活。

四、渗透学习策略,加强路径引导,强化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将学习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素,学生对学习能力的掌握程度能够决定其在英语学习之路上的广度与速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此可见,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尤为关键。所谓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运用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渠道,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教师也需要深入考虑如何将学习能力的强化渗透于此。教师在问题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更要适当渗透相对应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思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不断拓展学习渠道,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自身的理解,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个性化英语学习之路,最终促进个人学习能力的成长,不断向高效学习靠近。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教学为例,在本单元的阅读环节,我们学习到了一篇具备科技性与时代性的文章。在教学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Will people be replaced by robot?”并让学生撰写文章。在写作中,学生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深度整合提炼,又要拓展自己的学习路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材料,还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这一有创意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运用多种路径展开学习活动,从而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师的终极目标。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语言类学科,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基于此,作为教育教学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围绕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这四个维度展开课堂问题设计,让核心素养真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落实,为学生高质量、高成效的学习之路提供有效助力。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