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育班,推进小学班级管理的探究与实践

2024-12-26王莹刘元超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1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成为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追求。在学生的成长中,班级的力量与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小觑,班主任的治班理念与教育方略在很大程度上对班级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的基本任务为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及指导学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这些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顺应了我国教育理念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发展的需要。班主任不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做好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与教育者,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拓展自身的教育格局。在传统教育教学中,由于“应试本位”所造成的惯性误区,小学班主任多由主科教师担任。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推进,越来越多的“副科”教师开始担任班主任。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美育落实一直是“弱项”,容易被班主任忽略,但美育在学生成长中却发挥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美术作为肩负美育重任的学科之一,让美术教师担任班主任能够在班级管理的大环境中挖掘美育要素,以美育班,用美育心,渲染美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自身优势,渲染美育氛围,弘扬教育力量

美术教师担任班主任往往会引发部分家长的疑虑甚至不满。在担任班主任时,不少美术教师也会“心里打鼓”,担心自己无法胜任。那么,美术教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破社会偏见,胜任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呢?其实,班主任只需要兼收并蓄做好宏观管理工作,用心推进班级建设,当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疑虑时,用心指导,便可以胜任班主任工作。在此基础上,美术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从美育实施者的角度出发,将审美力量带入到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当美术教师担当班主任这一职责时,首先要从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出发,利用学科优势,在班集体中聚拢人气,提高班级内部的核心力量,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美术教师往往具备更丰富的情感与更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可以利用好这一优势,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将“育人先育心”贯彻落实,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引路人。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从师性”,模仿是其形成审美观的主要路径。与此同时,学生会在潜意识中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正确的,不自主或主动对教师的言行进行模仿。作为班主任,要做到待人接物谦逊有礼、穿着打扮干净整洁、工作态度乐观积极。同时,在教育学生时,更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成为学生的好榜样。最后,教师需要基于传统班主任工作,对班级管理路径进行不断创新。当班级中出现竞争激烈、学生学习状态疲劳松懈、班级中人心浮动等状况时,教师就可以发挥美育优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用高雅的审美策略安抚学生疲惫的心灵,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美育班,帮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宽和的心理状态。

二、建设班级环境,挖掘文化内涵,激发参与之趣

班级是全体学生的班级,只有齐心协力,班级学生才能共同前进。优秀的集体能够带动个人的发展,而个人的进步又能够为集体发展提供助力。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班级事务中,让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感受融入班集体的快乐,从而健康地成长。环境是学生的第二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在班级环境的建设工作中,班主任要从文化内涵与班级布置两方面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视觉与情感双重温馨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班级建设中,为班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美术教师,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班级环境设计方面,要恰当地融入学科因素,指向美育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首先,班级环境是学生每日生活的环境,班级环境的设计,物品的摆放,学生每天都能直观地接触到、感受到。由此,教师可以发挥美术学科优势,对教室中的墙壁进行设计,打造班级特色,让有限的空间绽放无限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墙面设置为“梦想起航”“风采秀场”“童年烦恼”“精彩时光”等不同区域。其中,“梦想起航”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大声说出自己梦想并将其牢记于心的契机;“风采秀场”将学生在班级学习与生活中的“高光时刻”进行记录,既能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骄傲,又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童年烦恼”则给了学生一个诉说心事,为大家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的平台;而“精彩时光”则记录下班级整体在校园中的美好瞬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值得注意的是,张贴在不同区域的每一个内容,都是学生亲手完成的。学生通过绘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彰显个性。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动力。

其次,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导向,更是美育落实的重要路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美育因素,既能够为学生营造提高审美能力的愉悦环境,又能够有助于建立端正严谨的学风,构建团结向上的班级品格。例如:在一次校级合唱活动中,班级中有不少学生对此次活动缺乏热情与信心,但是班主任秉持“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严格规范学生的训练,主动邀请音乐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坚持向学生渗透“不仅要做完每一件事,更要尽力将每一件事做得完美”的理念,让原本在比赛中只想走个过场的学生斗志昂扬。同时,班主任还为学生“出谋划策”,提供巧思,鼓励学生运用手边的工具自制各种各样的道具,用于优化合唱表演的视觉效果。在此次合唱表演中,学生不仅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而且呈现出视听优美的舞台效果。在实践生活中,教师以美育视角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渗透审美教育。

三、创设班级活动,关注身心成长,培养审美导向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构建班级活动时,要格外用心,既保障班级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确保班级活动能够直接指向学生的成长需求与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作为美术教师,在班级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美育优势,让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中。

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学生更加具有个性意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外在打扮上,部分女孩子喜欢卷刘海或者用刘海挡住眼睛,而男孩子则开始挽裤腿露出自己五彩斑斓的鞋子。由此可见,学生有了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但是不少学生却并没有明确何为美,存在着盲从与模仿跟风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何为美”为主题,组织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教师介绍我国一位“爱美”的奥运冠军——杨倩,这位年轻的运动员不仅外在美,其勇于奋斗、挑战自我的美好精神更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其内在魅力。同时,英姿飒爽的短发女飞行员徐枫灿、为大山女孩打开广阔人生的校长张桂梅……这些可亲可敬的榜样都让学生对美的追求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深切地意识到追求外在美没有错,但是内外兼修、德行兼备才是应该追求的真正的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奖励机制,弘扬学生对正向美的追求。例如:可以建立每月评选的“美艺之星”“美德之星”“美智之星”“美体之星”“美劳之星”,让美育贯穿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使学生不再孤立地看待审美教育,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每次评选之后,班主任还可以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并且赠送合适的小礼品鼓励学生再接再厉。这种奖励机制能够让学生在成长中向善向美,不断激发其内在驱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五育并举”的视阈下,美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落实与推进有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作为班主任,既要从大方面融合美育目标,又要在小细节中渗透审美要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力,在学生心中播撒美的种子,帮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吴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