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动”亦可见“大格局”
2024-12-26李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每一个班级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平台,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建设班级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少年儿童提供正确思想引领和有力精神支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以“仪式教育”树思想
学校仪式是一种具有明确教育目的,在特定的学校场域,按特定程序组织的规范性活动,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队仪式等。我们需要重视触及学生心灵的仪式,通过仪式让学生在感官和心灵上深受触动。
以升旗仪式为例,首先班主任是升旗仪式的组织者,在升旗仪式前应面向全体学生做如下准备:仪容仪表、红领巾佩戴、校服穿着;规范队礼姿势,提示国歌演唱声音应该洪亮;纪律和班风班貌等。
除此之外,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之前,班主任应该提前有预备地让学生在周末了解升旗仪式主题的相关资料,如在“清明祭英烈”主题升旗仪式之前,通过网络、书籍、报刊去读一读英烈事迹,这样在参加仪式的过程中,能够对内容产生共鸣,敞开心扉去接受仪式所赋予的影响。
仪式教育营造出教育的“磁场”,当师生以充足的准备进入这种场域时,就会被感染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仪式教育思想引领重要功能,利用仪式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升华少年儿童的道德情操。
二、以“传统文化”润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思想源泉,新时代少年儿童有义务有责任将它继承,并发扬光大。
班主任可以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将其丰富的民族性、历史性、文化性融入教育情境中,实现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社会的交融,增强思想引领的吸引力,不能只拘泥于“制作手抄报”“学习手势舞”等形式。
以传统节日活动为例,“春节”时,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探究、模仿、实践“中国古代行礼方式”渗透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感知礼仪、尊崇礼仪、践行礼仪,推动现代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端午节”除了为学生普及特色节日活动,更应该与学生一起讲一讲“屈原”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位爱国诗人的名句,班主任应该带领学生透过历史的烟云,在龙舟竞渡和粽叶飘香中抚今追昔。
三、以“家校协作”育思想
有效的思想引领教育要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两者不可分割,所以如何开展好“家校协作”班级活动,让家长发挥其重大作用,是班主任应该重视的问题。
以“家长讲堂”为例,内容上,除了“科普”“职业介绍”“健康知识”之外,班主任可以安排家长共讲“家风故事”,因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一方面,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家风传承的良好传统,才使千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风故事活动中,可以以家风的“旧”事—“近”事—“新”事—“小”事为线索展开:要会讲家风的“旧”事,从古代历史上的家教典故,到结集成册的传世家训;要多讲家风的“近”事,如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等时代楷模的家风故事;要善讲家风的“新”事,见之于报端、传之于网络的家风新事;要常讲家风的“小”事,讲好自己“小家”的家风故事。
让学生在家风故事中感受美好品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一个小小的“家校协作”班级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推动全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清风正气。
四、以“美劳活动”立思想
(一)让思想引领“美”起来
班主任要将美育的形象性、中介性、趣味性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内容转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使6736bb839da9f9914bd7abad58e41e496f95c29f90e59e43e89388963bcc448b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美”起来,有效激发少年儿童的情感反映与审美体验。
以本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红歌班班唱”班级合唱活动为例,就要善于把艺术美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是选歌,歌曲以艺术作品为媒介呈现和反映艺术家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什么样的歌是好歌、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歌曲,需要班主任带领学生去鉴别,选择优秀的艺术作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
(二)让思想引领“动”起来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劳动活动时,不能针对劳动只谈劳动,除了教会学生劳动技能之外,还应该结合“责任教育”“职业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以我校“红领巾责任岗”为例,班主任不应简单地只是将学生的姓名插放在每一个空里,而应该围绕责任岗岗位的设定、人员分配、工作职责等方面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班级环境设定岗位,通过讨论竞争上岗,通过小组合作商讨工作内容,通过制定公约明确工作职责。在这个过程中,还将学校的“好习惯、负责任、高质量”校训贯穿其中,完善了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体现出了活动的育人价值。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各个岗位特点,让学生初步建立起未来职业规划路线,针对工作内容的不同,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看一看、试一试,到社区从事服务性劳动,让学生获得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还可以积极寻求学校的支持,结合当地特色,让学生走进企业观摩学习高新技术、工程作业,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强化劳动情感。
班主任在每一个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带领学生逐步去感悟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发挥应尽力量。
五、以“特色活动”强思想
班主任在平日要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大事,密切关注国家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等,这些都是构成一次班级活动的契机,帮助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感情,矫正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班级活动“跟随习爷爷的脚步勾勒家乡地图”为例:
2024年2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坚实的足迹印在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古文化街、平津战役纪念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少年儿童踔厉奋发,学生们身为天津娃娃感到特别自豪,纷纷想要跟随习爷爷的脚步勾勒家乡地图,于是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次项目式的班级活动。
各个小组带着问题,分别在班主任、家长的带领下走进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走上古文化街、走入平津战役纪念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倾听津沽大地的回响。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各种形式汇报找到习近平总书记天津之行的几个“关键词”——人民、文化、缅怀、发展,从而初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产生通过自身努力建设家乡天津的美好愿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道路上奋勇直前的坚定勇气。
班级活动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深刻的体验,如果没有思想和内涵,就会变得空虚渺小。班主任要学会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积极组织班级活动,打开思政“大格局”,做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的引路人,成为一个有魅力的班主任,让每个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