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

2024-12-25邢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0期

摘要:高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应对文化冲突的有效手段,也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保障。值此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亟需提升。同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利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扩充留学生人才储备、促进中外合作良性互动。值得注意的是,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面临交流语言表达水平有待提升、跨文化交际实践形式单一、不同文化知识系统学习不充分和多元文化背景差异尚未转化等难题。对此,该文提出“打造来华留学生汉语交流角,增强跨文化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来华留学生交际实践机会,提高跨文化交际实践水平;构建系统化留学生培育体系,丰富跨文化交际知识;搭建留学生跨文化交流平台,丰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增强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交际能力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文化认同感;培养路径;系统化学习;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0(c)-0162-05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XING Ou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olleg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32, China)

Abstract: High leve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an effective means of dealing with cultural conflicts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pread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context,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urgently need to be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cultivat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is beneficial for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expanding the talent p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promoting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operation.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language expression level, a single for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ctice, insufficient systematic learning of different cultural knowledge, and the lack of transformation of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this, it is proposed to create a Chinese communication corn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to enhance their cross-cultural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ies, expand communication practice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and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build a systematic system for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enri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nowledge, build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nriching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ense of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identity; Cultivation path; Systematic learning; Cultural dissemination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文化交流已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形式。尤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各国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经济融合和资金融通逐渐加深,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外合作交流领域和空间。而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交流使者,承担着增进不同国家友好交流、传递和弘扬本国文化以及促进国际友好合作的重要职责,同时也肩负着推动国际人才流动以及促进国家科技进步的职责[1]。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也呈现“井喷式”增长,亟须建立一套健全的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体系,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地缘、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因素影响,部分来华留学生存在文化不适应等情况,可能出现文化冲突,以致产生逃避、抗拒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2]。那么,如何增强来华留学生国际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学术界亟需探讨的难题。因此,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探讨,对于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国际友好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1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1.1 有利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

来华留学生是其本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文化的接收者,培养跨文化学习能力有利于宣传其自身国家文化和风俗,也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实现双向文化交流,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于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传播双向性。来华留学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加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向我国公民展示留学生所在国的历史文化、习俗、艺术形式和生活习惯,进一步拓展我国公民的文化认知和思维认知。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也可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华传承历史、文化背景、民族信仰等深层次内容,并将其在自己国家传播,实现两种文化的双向传播与交流,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3]。二是,减少文化误解与偏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误会和偏见。详细而言,通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来华留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社会活动和生活学习过程中,更深层次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与误会。同时,这也有利于帮助来华留学生建立良好国际友好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好理解其他国家文化,架起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双向桥梁,打破文化误解和偏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

1.2 有益于扩充留学生人才储备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入感,进而增加学业成就,扩充留学生人才储备。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适应能力。来华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需要适应中国教育体系、教学方法和学术规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够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教学意图,与中国同学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助力来华留学生成才,进而扩充留学生人才储备。例如,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来华留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在小组讨论、课堂报告等教学环节发表言论,有助于其尽快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入感。当来华留学生面对陌生的文化环境、风俗习惯和价值观时,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其以更开放、理解的心态去适应,缓解文化冲击带来的心理压力。例如,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交礼仪和人情世故,增加社交自信,减少因误解而产生的焦虑和孤独感。来华留学生可以更快地结交中国朋友和其他国家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增强在中国归属感和社会融入感,形成有效社交圈,从而为扩大留学生人才储备提供支持。

1.3 有助于促进中外合作良性互动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助于促进中外合作良性互动,增加民间外交使者,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和谐的国际关系构建。第一,增加民间外交使者。来华留学生可以看作是民间外交使者,将其对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看法传递给本国的家人、朋友和社会大众。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够使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真实情况,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例如,一位来自欧洲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对中国文化和社会进行了深入了解,回国后向周围人介绍中国真实情况,可消除一些不实的中国负面信息,促进中外合作良性互动。第二,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够为开展国际合作奠定基础,使其所在国家更好地与中国开展贸易、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中外合作良性互动[4]。第三,助力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建立具有深远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助于在民间层面增进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2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

2.1 来华留学生交流语言表达水平有待提升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发展形成的特色文化符号。现阶段,全球约有2 000种不同的族群,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使用5 600余种语言。世界各地的学生来中国求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参与者至少涵盖了190个国家。大多来华留学生虽然曾接触过汉语,但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差异化的交流语言表达水平,可能会导致更复杂的交流问题[5]。一般来说,长期留华学生能更好适应并熟练应用汉语进行交流,再加上使用英语和其他沟通工具,通常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更加自信。但受制于个人特质、语言了解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有些高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即使拥有优秀的汉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知识,但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却未必很高,而只是为了满足生活和学习所需[6]。因此,这些来华留学生未能充分发挥出对同为留学生群体的引导作用,降低了跨文化交际效果。

2.2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形式单一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场景和形式均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发挥文化交流作用,制约着留学生人才储备规模扩大。具言之,一方面,跨文化交际活动形式单一。各大院校开展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传统节日庆祝、文化展览等活动形式。这些活动虽然能够充分展示中国文化,但难以深度促进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以及不同国家留学生之间的深度文化交流[7]。例如,文化展览往往只是简单地文化物品展示,缺乏跨文化交际互动环节,使得来华留学生很难深入参与其中,感受文化碰撞的魅力。另一方面,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互动有限。在校园生活中,中外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互动不充分。由于语言、课程安排和社交圈子等因素限制,中外学生之间缺乏深入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机会[8]。中国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太主动与来华留学生交流;来华留学生也可能更倾向于与本国同学交往,使得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氛围不浓厚,不利于增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

2.3 来华留学生不同文化知识系统学习不充分

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是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保障,也是推动文化进步的关键所在。但就现实而言,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尽管可能已经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所了解,但在生活交往实践中,一定程度上会受自身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及风俗观念等因素影响,对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出现较大偏差。详细而言,目前多数来华留学生除了日常学习交际话题外,多与同是来华留学的学生交流,抑或是进行购物、旅行和美食探索[9],鲜有来华留学生主动探索更深层次的中华文化、历史传承及民俗等内容,使其对我国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这主要是受不同文化知识影响,来华留学生之间更容易产生交流兴趣和共同话题,并且彼此之间语言交流障碍较少,且并不会涉及深层次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交际话题[10]。此外,我国多数院校和学生对于来华留学生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认知、民族习俗等也欠缺系统的学习和认识,一定程度上导致自身与来华留学生产生跨文化交流障碍,不利于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4 来华留学生多元文化背景差异尚未转化

不同国家文化在生活习惯、社会实践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使各国文化交际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我国需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开展多元化跨文化交际活动由此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其中华文化认同感。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来华留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交际实践中对中国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认识不足,使自身难以更好融入留学国家学习生活中,以致在适应中国文化和教育环境时面临各种挑战[11]。就历史背景来看,不同国家历史背景存在显著差异,会使来华留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出现多元化情况,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文化冲突。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部分来华留学生产生被抵触、被排外的心理,逐渐对其他文化的接受程度发生改变,并逐步形成潜在“隔离带”,不利于增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12]。就生活背景而言,生活差异是表现最为明显的部分,主要涵盖来华留学生语言、宗教、节日、饮食习惯等内容。例如,部分来华留学生可能对我国节日习俗不感兴趣,也可能会对我国地区宗教信仰产生疑问。这需要来华留学生使用新的文化思维去接受和理解新文化背景下的各种事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适应、不接受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自我封闭的现象,难以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

3.1 打造来华留学生汉语交流角,增强跨文化语言表达能力

为有效提高来华留学生交流语言表达水平,各大院校应积极打造来华留学生汉语交流角,增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表达能力。第一,创建跨文化交际氛围良好的汉语交流角。各大院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跨文化交流环境,组织中外学生进行角色模仿,推动来华留学生增强知识技能、行动技巧、情绪管理及策略运用等方面能力,强化来华留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冲突处理能力,以便来华留学生妥善处理跨国交流场景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并实现有效沟通,增强跨文化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定期开展汉语辩论的汉语交流角。各大院校应鼓励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汉语辩论,使其有更多机会去思考问题,用汉语发表见解,以此提高汉语沟通技巧及批判性思考能力,增强跨文化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丰富汉语交流角的汉语辅助教学资源。各大院校可丰富汉语辅助教学资源,如汉语电影、电视剧、书籍、网络课程等资料,并向来华留学生推荐适合的汉语材料,使来华留学生充分掌握汉语交流技巧,增强跨文化语言表达能力。

3.2 拓展来华留学生交际实践机会,提高跨文化交际实践水平

各大院校应自主为来华留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实践机会,丰富跨文化交际实践形式,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水平。其一,丰富跨文化活动形式。各大院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除传统节日庆祝和文化展览外,各大院校还可以举办跨文化主题晚会、国际文化节、中外学生文化竞赛等活动。例如,在跨文化主题晚会上,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可以共同表演具有留学生国家特色的节目,通过节目排练和表演过程,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提高跨文化交际实践水平。其二,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各大院校可以引导来华留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让来华留学生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各大院校将把目光投向更为广泛的中国文化领域,让来华留学生有机会领略更多元的民族风情,拓宽视野,更好地适应新生活环境,提高跨文化交际实践水平。

3.3 构建系统化留学生培育体系,丰富跨文化交际知识

系统化的来华留学生培育体系是强化其对中华文化认知水平的孵化器,也是丰富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催化剂。而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也是文化融入的直接助力。因此,各大院校应以跨文化交流为目标,结合来华留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系统化留学生培育体系,逐步丰富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进一步推动中外交流合作。一方面,建立语言培训体系。各大院校应针对不同来华留学生建立语言培训体系,差异化组织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定期语言训练,并设置考核,丰富其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此同时,来华留学生应基于既有语言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母语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在语言培训过程中多提问和互动,通过倾听、模仿和表达来提高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全方位支持体系。院校应构建全方位来华留学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生活管理、社会实践和拓展等内容,为来华留学生营造更为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环境,激发来华留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自我塑造能力。此外,各大院校应建立“1+1+3”分阶段一体化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在第一阶段预科阶段建立国际交流部门,集中组织来华留学生进行简单汉语文化学习,并通过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在本科阶段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学习,了解不同民族习俗、文化传承,并由国际交流学院与二级学院联合进行考核,在三年后即可进入二级学院展开专业课程学习。这不仅能够激发来华留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帮助他们深层了解中华文化,显著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3.4 搭建留学生跨文化交流平台,丰富跨文化交际活动

建立健全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平台是连接不同文化的重要桥梁,也是强化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国际友好往来具有关键意义。基于此,各大院校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来华留学生“第二课堂”跨文化交流平台,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更多文化交流机会,丰富跨文化交际活动,切实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建立多层次公共交流平台。院校相关社团、文化协会和青年团体应建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公共交流平台,定期在交流平台组织武术交流、美食节、工艺品展示和文艺节目表演等活动,并成立国际友人社会融入服务站,以此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构建多元化视频交流平台。各大院校应在院校网站上构建多元化视频交流平台,定期在平台内发布“我眼中的中国”“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等系列短视频大赛和征文比赛,鼓励来华留学生在平台内发布自我见解,逐步增强留学生文化传播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4 结束语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是开展来华留学生公共外交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对于各大院校来说,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ENrRm3HGALrXX+HNz4T97FptLIwjm4QMyn5BM3TJ7mQ=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推进各大院校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个经济一体化大环境里,各大院校需要进一步强化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沟通技巧,增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培育出能够积极参与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对话的人才,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益于推动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相互借鉴和欣赏,充分发挥中外经济合作红利。

参考文献

[1] 李琼.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4(4):30-34.

[2] 顾妍懿,陈祥雨,陈馥莹,等.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我国外语学习者外语语种识别能力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6(S1):147-151,156.

[3] 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4):25-36.

[4] 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80-88.

[5] 史兴松.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需求分析[J].外语界,2014(6):79-86.

[6] 顾晓乐.“第三空间”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探索[J].外语界,2019(4):67-75,96.

[7] 李东芳,汪子仪.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24(2):79-87.

[8] 王冰一,赵国栋.来华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危机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2):35-38.

[9] 姜可雨.移情、反思、质疑:美食类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解码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18-123.

[10]赵倩.德国硕士留学生课程教学中的跨文化互动问题及协商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10):81-87.

[11]王祖嫘.北京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91-96.

[12]谭旭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