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4-12-25张文清许醴
摘要:红色歌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红色歌曲在高校课堂的融入增强了高等教育的时代意义和育人价值。在把握红色歌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寻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红色歌曲认同面临时代吸引力不够、传播教育手段单一以及实践效果不足等现实困境,该文提出通过创新红歌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丰富校园红歌文化的活动样态及营造红歌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歌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0(c)-0115-04
Study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Song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Wenqing, XU Li
(College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nlogy, Ma'anshan Anhui, 243002, China)
Abstract: Red songs are the vivid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aining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which can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appe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gration of red songs in college classrooms has enhanced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f educating people.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 song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song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of red songs, such as insufficient appeal of the times, singl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effects, we need to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red songs into teaching, enrich the activity pattern of campus red song culture,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learning red songs, and enhance the song identif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Red song;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lationship; Value; Implementation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红色歌曲在红色资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激发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及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提升国民素质、激励民族复兴的有力武器。红色歌曲传递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导引,不仅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助于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歌曲泛指记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事业的歌曲,简称“红歌”。它通过简洁的歌词讲述革命故事,借助动人的旋律传达爱国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民族性、丰富的思想性和浓厚的艺术性。红色歌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
1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价值
当代高校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精神需求和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限于课堂教学的单一形式,发挥的教育作用有限。因此,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深刻铭记革命历史
红色歌曲通过音律与歌词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时刻教育和启示新一代大学生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和红色精神。艺术源于生活。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和欺辱,百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一幕幕悲惨壮烈的画面。在中华民族陷入危难时刻,一批批文艺工作者立足时代、以笔为矛,用音符谱写出一首首优秀的红色歌曲。他们通过这种直接生动、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迅速激发起人们的爱国情感和革命斗志,使之成为支持广大民众奋起抵抗侵略的精神武器。如《义勇军进行曲》通过其歌词和旋律,浓缩并传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进程和历史经验,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勿忘初心[2]。
1.2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音乐形式,红色歌曲更多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作用。因此,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歌曲的学习传唱,有利于展现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民族使命感,促进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3]。
1.3 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
红色歌曲除了能通过优美的旋律、质朴通俗的歌词提高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歌曲背后的故事及精神内涵能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产生共鸣共生的强大力量[4]。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将促进大学生更好地继承并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遗产,唤醒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担当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中,红色歌曲的演绎、欣赏及交流占据了不小的比重。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时代吸引力不够、传播教育手段单一和实践效果不足等问题。
2.1 时代吸引力不够
随着社会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发展,红色歌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对于红歌表达的感情很难感同身受。与红色歌曲相比,部分大学生更迷恋当代的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在实际教育中,多数高校更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而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红色歌曲中深刻精神内涵和浓郁人文情怀理解感知能力相对较弱。
2.2 传播教育手段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法手段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色歌曲的运用,也存在宣传形式和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比如,部分高校没有很好地运用“两微一端”的宣传影响功能。单一的线下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限制了红色歌曲思想育人与审美育人强大的双重育人功能发挥,同时也影响了红歌的学习传唱、鉴赏审美的氛围营造。
2.3 实践效果不足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效果还未发挥到最大化。除少数艺术类高校和专业外,大多数高校仅将红色歌曲视为校园文化的“调料”,对其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深刻的思想价值挖掘及运用度不够、引导力不够,教育效果自然也难以充分展现。而艺术类的专业或高校也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红歌时的音乐素养和技能的提升,思想教育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开发。此外,当前红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融合渠道是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这就容易给青年学生造成学习红歌是“快餐式活动”“阶段性任务”的错觉,影响学习红歌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常态化学习的氛围。
3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红色歌曲在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国情感、赓续红色血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创新红歌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丰富校园红歌文化的活动样态、营造红歌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5]。
3.1 创新红歌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
思政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更喜爱多元生动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提升红歌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创新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红歌融入思政课的功能发挥。红色歌曲不只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点缀,起着“调味剂”“催化剂”的载体作用,还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红歌源于人民群众当时的实际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社会历史。以此为教学素材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也让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其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精细化融入。以往的红歌融入思政课,大多较笼统,以致发挥的育人效果有限。为更好地增强红歌育人效果,在教学中应当采取更加精准的融入方式。比如,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歌曲资源,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通过歌曲演绎、视频展示、相关影视作品联播等形式,使之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这样能更好地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把握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下的红歌所体现的主题思想。再次,丰富教学考核的过程和内容。传统的思政课成绩考核都是以答题为主要形式,而红歌融入思政课堂可予以课内实践教学内容来进行过程性考核,可以小组合作展示为方式展开。展示可通过红歌竞唱、红歌改编、红歌赏析、创作背景或社会影响分析等多种形式,也可将课内实践与思政课外社会实践课相结合,扩大红歌育人效应。
3.2 丰富校园红歌文化的活动样态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之一。但当前与红歌传唱学习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多为军训期间的红歌会和“七一”等特殊纪念日的红歌比赛。形式相对固定,内容相对单调,也容易被学生视为阶段性的任务而敷衍了事。因此,我们应当丰富校园红歌文化的活动样态,以多样化的活动调动学生对红歌的积极性,满足更多青年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审美需求,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6]。
一方面,常规的社团活动在组织上,可组建“红歌社”,以校内红歌比赛的形式招募成员。在形式上,可通过快闪、微视频等更容易受到青年大学生青睐的方式进行红歌的宣传和展示;在主题上,可结合党政时策,也可有计划地设置系列主题;在载体上,可运用网站专栏、广播、移动端等融媒体结合线下活动,将红色歌曲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学校、二级学院则可以强化线上与线下的官方宣广,组织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的“二课”活动。比如,可将红色歌曲与背后的革命故事、感人事迹的演绎相结合,举办“红色剧场”等音乐舞台剧[7],让红歌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走进学生生活,强化精神植入;可以针对有文艺才能的学生群体,动员其将红色经典歌曲在一定范围内改编为更受大学生欢迎的曲调、曲风,或加入流行音乐元素,或进行具有地域特色的演绎。这样可为具有不同审美文化需求的青年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红歌作品,增强红歌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使之感受到红色歌曲的魅力。
3.3 营造红歌学习的良好氛围
红色歌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远不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的范围,还可以积极拓展到整个教育过程和空间。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红歌育人的良好氛围,打造动态化的教育场域,形成沉浸式的教育体验,推动红歌育人更好地入脑、入心。
首先,营造教学与职能部门的“全员”红歌育人氛围。教学单位除了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融入以外,其他专业课的教师可以通过“红歌+课程思政”的模式来扩大红歌的育人广度和深度。比如,专业课教师可选取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红歌,适当地在课中播放。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发挥提升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效果的双重作用,实现知识教育、情感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有机结合[8]。其次,创新“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红歌育人模式[9]。在线上,可借助互联网、融媒体的优势来创新红色歌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除了官方学习网站,开发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线上教育、传播平台,有效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更好地契合并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和学习需求。比如,可将红歌配上生动可感的漫画人物制成动画,或将以红歌为基础的舞台剧、歌剧等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作为教学资源[10]。学生能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看学习。在线下,除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的常规操作,还可通过营造环境氛围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空间。比如,善用红色元素与建筑、景观、教辅器材的创新结合,打造校园红色文化IP、红歌打卡点、制作红歌特色标识牌等等。最后,建立并完善“全过程”红歌育人的长效机制。将红色歌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纳入顶层设计。建立红歌育人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将之与思政课考核、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考核接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保障体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多方合力的红歌铸魂育人格局。
4 结束语
红色歌曲与时俱进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政治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教育载体手段的拓展、教育内容资源的丰富,更是对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的增强,能更好地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挖掘运用红色歌曲的思政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和文化自信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邹国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5):81-85.
[3] 郑洁,苏雅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6):143-152.
[4] 罗雪迩.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6):61-67.
[5] 闫金红,柴玲玲.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现实境遇与提升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4):152-156.
[6] 郭海波.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J].民族音乐,2023(3):78-80.
[7] 张瑜.红色音乐文化育人的价值探源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8):36-38.
[8] 赵丹,李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为例[J].西部学刊,2024(12):104-107.
[9] 王晓真.红色歌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路径探赜[N].山西科技报,2024-06-13(A03).
[10]程真真.新时代“红色音乐文化+思政”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5):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