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分龄分层阅读推广的策略及实践

2024-12-25张淑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0期

摘要:0—18岁未成年人是一个心智、行为和阅读能力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在不同时期,具有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身心发育特点。该文通过论述公共图书馆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群体设计相应服务的必要性,揭示0—18岁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阅读心理、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发展规律;总结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面向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开展分龄和分层阅读推广的深入探索和有效实践;从资源建设、活动设计、空间建设和合作伙伴等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分龄分层阅读推广的策略。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特点开展服务工作,以达到有效提升未成年人服务效能之目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阅读推广;阅读心理;少儿阅读;分龄分层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0(c)-0110-05

The Strategy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Aged and Stratified Reading in Public Libraries for Children

ZHANG Shuwen

(Guangzhou Children's Librar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reading psychology and reading ability in minor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ose in adults, and must be scientifically followed.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reading psychology, reading needs, and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reading abilities of minors aged 0-18, summarizes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effective practice of Guangzhou Children's Library in promoting age stratified reading for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promote age stratified reading among minors from the aspects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activity design, space construction, and partner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Children service; Reading promotion; Reading psychology; Children reading; Multilevel service

未成年人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能力发展规律与成年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科学遵循其发展规律。“调查发现,少儿馆虽针对不同年龄段少儿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但活动存在跨年龄段、年龄段划分模糊及年龄段不作限制的情况。”[1]相对于成年人服务来说,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需要依据未成年人年龄细分开展活动设计分层次的阅读推广和阅读指导。

1 公共图书馆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群体设计相应服务的必要性

早在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已经被看作普及和提高儿童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社会教育设施之一 。在我国新图书馆运动时期(1917—1936年),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和刘国钧对少儿读者都有深入的研究。杜定友在普通读者中将儿童与学生、成人并列,单独列为一类。刘国钧把少年儿童分为前儿童期、后儿童期和前青年期,并对各年龄段少儿读者的身心特点及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阅读习惯等做了深刻的分析,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开展服务工作,“苟年龄太幼不能诵读者,则为之备置图画”[2]。

有学者提出了阶段性服务原则,并认为阶段性服务原则是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是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阶段性服务原则要求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群体设计相应的服务,并且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服务之间能够有所衔接。”[3]

2018年8月,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简称“国际图联”)出台的《国际图联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指出,“儿童图书馆的使命是成为一个信息、学习和文化中心,为多元文化社区的儿童及他们的家人和照顾者提供相关语言的、适合其年龄和能力的信息、活动和服务的有效获取途径”。图书馆的活动和服务需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

2 未成年人阅读心理与能力的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掌握的技能、具备的能力和关注的重点都不一样,从年龄上精细化划分服务对象,0—18岁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阶段可分为三大层次、六大层级。

2.1 婴幼儿阅读需求(0—6岁)

0—6岁,这一阶段是人生生理和心理变化极大的几年。婴幼儿时期是人的生命起跑线,是人的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也许刚出生的宝宝听不懂你读的内容,但早期阅读会刺激他对声音的兴趣,并且帮助他培养听力技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大脑潜能。”[4]研究发现,人类80%的知识信息都源于阅读,这使阅读必然成为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5]。

2.1.1 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

按照国际图联划分,婴幼儿阅读分级主要是0—1岁,1—3岁。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与婴幼儿早期阅读相关的语言发展阶段,可以分为0—1岁言语准备期、1—1.5岁理解语言阶段、1.5—3岁积极语言阶段。有学者将0—3岁划分为“婴儿期”和“学步期”。自出生两天至两周为新生儿,两周至两岁为婴儿期,这是人生发展最快及最重要的阶段。

公共图书馆在馆藏配备上,注意收藏包括布书、触摸书、洗澡书、躲猫猫游戏书、互动表演书、手偶书、洞洞书、立体书、发声书等适龄书籍,引领婴幼儿的“阅读起步走”。

2.1.2 3—6岁幼儿期阅读需求

学龄前阶段的幼儿主要指儿童3—6岁阶段,是儿童进入正式学校学习之前的一个时期。3—4岁,幼儿开始对色彩感兴趣,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开始不断追问“为什么”;4—5岁,开始表达情感,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开始崇拜偶像;5—6岁,社会性兴趣开始形成,会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感兴趣[6]。

此阶段阅读活动主要以体验式为主,可以融合游戏、绘画、说话、音乐欣赏、手工、表演等形式。近年来,绘本以其优美图画和精练文字合二为一的特点成为阅读推广人开展幼儿阅读活动的抓手。

2.2 学龄儿童期阅读需求(6—12岁)

6—12岁,又称学龄儿童期。从6岁至12岁,6年间儿童的发育以及社会化历程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完全不同。这6年中,儿童的认知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一转折点发生在三到四年级之间,这个年龄被称为“关键年龄”[7]。从生理水平来看,女性个体在8—10岁间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男性个体在10岁左右开始发育,一般女孩的发育比男孩早两年,该差异在学龄晚期的孩童上就已经十分明显了[8]。故而在此期间应至少细分为6—9岁学龄期早期和9—12岁学龄期晚期两个阶段。

2.2.1 6—9岁学龄期早期儿童

学龄期早期儿童开始从读图逐渐过渡到读字。在认知发展上,对材料记忆力的增强促使儿童形成了复述故事的能力,这是儿童独立阅读的开端。在阅读动机上,美国的《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显示,为快乐而阅读是儿童阅读的典型内在动机。然而对所有儿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一个现象,即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变少了,快乐的程度也下降了。获得快乐是儿童阅读的第一源动力,而越小的儿童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越多。

此阶段阅读活动应着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养成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各种体验式的阅读活动增加此阶段儿童的阅读兴趣。作为课外阅读的重要参与者,图书馆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图书馆馆员应该与教师保持交流和合作,如共同分享图书出版信息、分龄分级阅读书单等,同时开展形式丰富的读书活动。

2.2.2 9—12岁学龄期晚期儿童

儿童在学龄期晚期已经逐渐步入少年期,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且思维独立性增加。在此阶段,儿童开始偏向阅读更多文学类的读物,有些偏向阅读非虚构性的读物,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在社会关系中,家长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少,同伴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阅读喜好具有趋同性。

2.3 青少年期阅读需求(12—18岁)

青少年具备了相当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最容易被影响和塑造的群体。在阅读方面,朋友的影响力超过了家长。有研究显示,“儿童阅读的频率在整体上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主要原因包括适龄的好书不足、电子设备与其他娱乐方式对时间的占用、学业的压力。”[9]青少年阅读时间会因为学习压力增大而减少。

在这一阶段,图书馆应该致力打造为青少年相互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鼓励青少年走进图书馆、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主题策划同龄人的读书分享会等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培育图书馆资源使用技能。

3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未成年人分龄分层阅读推广的实践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下简称“广少图”)在未成年人服务分龄分层上作出了深入探索和有效实践,创建了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品牌。

3.1 创建0—6岁的婴幼儿阅读活动品牌

3.1.1 早期阅读类型(面向0—3岁婴幼儿)

“诺丁汉市的布尔维尔社区玩具图书馆根据不同年龄的服务对象组织主题不一的活动。针对 0—14月的婴儿,设置婴儿玩乐时间和婴儿按摩时间;针对0— 4 岁的孩子,开设唱歌跳舞课程。”[10]广少图自2016年7月自行研发创建了“阅读起步走”婴幼儿早期阅读计划,分为0—1.5岁和1.5—3岁为两个组别。在0—1.5岁组别中开展手指歌谣、音乐律动等方式形式丰富、内容互相融合的活动环节;在1.5—3岁组别中提供图像简单、故事内容重复的经典绘本和故事书,倡导亲子阅读。通过婴幼儿图画书阅读、念唱儿歌、手指谣、认知游戏、音乐律动等多种形式,把“快乐”体验与“书”结合在一起,激发宝宝阅读兴趣,开启宝宝阅读之门。

3.1.2 玩具主题活动(面向2—5岁幼儿)

玩具是幼儿童年生活的亲密伴侣,在满足幼儿触摸、视觉、社交和心理需求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属于典型的寓教于乐的活动道具。广少图的幼儿玩具主题活动包括手工系列、运动系列、音乐系列、语言系列、社会系列、健康活动、游戏系列、综合系列、数学游戏、科学系列等,以积木搭建+亲子游戏,辅以故事分享。因为活动设计新颖,而且“玩”在其中,读者参与的兴趣很高。

3.1.3 故事会类型(面向4—6岁儿童)

讲故事是最悠久,也是最经典的幼儿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幼儿故事会,是一种广受欢迎、易于操作、不受场地和环境限制、形式丰富、容易唤起幼儿阅读兴趣的阅读推广形式,也是图书馆普遍开展的未成年人服务项目之一。广少图的“七色花亲子绘本故事会”以4—6岁幼儿读者及其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绘本图书为阅读媒介组织开展活动。活动串联游戏互动、情景剧表演、故事分享与交流、专题阅读推荐等环节,将图书借阅、图书推荐、故事活动三方面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游戏引入听故事的状态,通过互动游戏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读者体会阅读的快乐。

3.2 幼儿到学龄阶段的阅读活动类型(3—8岁)

3.2.1 动漫主题活动(3—8岁)

结合本土动漫,广少图举办过多次动漫主题活动。如与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升级改造喜羊羊动漫主题图书馆,开展了大型人偶互动、智趣羊学堂等多场喜羊羊主题活动。“本我纯真 绘出童话——绘本馆全新开馆系列活动”同样也有精彩的动漫人物表演,开展了疯狂小糖漫画小课堂活动。历史馆里,粤语讲古艺术传承人颜志图携“波罗鸡”亮相,为读者讲述“波罗鸡”的诞生及发展,与小读者共同制作创意十足的“波罗鸡”。科普馆开展梦想工程师活动,以猪猪侠动漫形象为基础,设置积木搭建、人偶互动等游戏环节。还有多个与动漫人物合影打卡的活动,让动漫阅读活起来。

3.2.2 手工类型活动(3—8岁)

这类活动小读者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促进了亲子交流。折纸是动手动脑的益智活动,一张看似普通的小纸片可以变化无穷。广少图的“黎老师折纸工作坊”以折纸为切入点,开展了诸如“手工书制作”“向日葵盛开的夏天”“我要飞翔”等主题折纸活动。“小篮子”手工坊活动利用的材料更加多样化,侧重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亲子交流,通过制作简单的玩具或用品来寓教于乐。“五谷杂粮豆贴画”“创意有趣手指画”、可伸缩的“魔术扇子”、飞镖等多彩的玩法,让孩子们在自由的艺术创作中体验快乐。

3.3 6—12岁的儿童阅读活动品牌

3.3.1 经典阅读类型(6—9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图书馆应引导少儿读者从经典阅读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少图在经典古诗文和经典美文方面分别打造了经典素读坊和名家朗诵会两大少儿阅读品牌。“诗经典素读坊”活动,古文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让诵读更灵动;古诗词擂台赛、飞花令大比拼等环节也让小读者们积极踊跃参与其中。“致敬经典——名家朗诵分享会”系列活动联合了广东省朗诵协会青少儿语言艺术专业团队等专业人士打造。一众朗诵界的名家化身“点灯的人”,把一篇篇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经典文章带到小读者面前,极大提升了少儿的文学欣赏品位和艺术素养,极受读者欢迎。

3.3.2 科普活动(9—12岁)

广少图科普阅读推广注重可操作性、体验感和互动性,“体验+互动”式的阅读推广活动特点明显,通过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科学创新能力,并将活动与科普文献借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社会效益极佳。“参与型”“互动型”“实验型”和“智能型”是广少图科普活动的4大主流活动类型,参与型如“蝴蝶培育计划”,互动型如“走近爬宠”“叶脉书签制作”,实验型如“冰激凌大战火山”,智能型如创客编程、VR活动,都广受孩子们的欢迎。活动不但培养了青少年的科普知识、创新意识,还注重拓展他们思维的创造性,通过一个科普知识点,延伸一条科普线,再扩展成科普面,创新了传统的科普阅读推广形式。

3.3.3 多元文化类型活动(6—12岁)

广州的国际化程度、地缘优势、战略地位,决定了其必须担当起国家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枢纽的使命。少儿读者可以在广少图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广少图多元文化阅读项目“一个故事 一国文化——各国领事讲故事”,通过邀请俄罗斯、德国等16国驻广州领事馆的领事到馆,与羊城少儿读者分享具有其本国特色的童书故事,给小读者们带来跨国界阅读体验,同时向各国外交官展示广州的文化风貌,成功打造了一个属于广州的国际化少儿阅读活动品牌,有效促进了面向少儿群体的多元文化交流。整个系列活动经过多方努力,成功运作,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既包括各国经典童书,也包括中国文化输出元素,创意迭出,提升少儿阅读层次,扩大国际视野,品牌效应巨大。

3.3.4 作家见面会活动(6—12岁)

“梅子涵:如何走上文学之路讲座”“图画书这样读:跟着彭懿变身阅读‘专家’”“名作家见面会——王一梅:写作的三个法宝”“王宜振:童诗让孩子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传统文化中的童年时光——与朱成梁共读《团圆》《打灯笼》”“来自北方森林的生命赞歌——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作家见面会”“绘本作家见面会:跟着大吴老师发现生活中的神奇”“来自海底的心灵协奏曲——绘本作家李星明新书分享会”等精品讲座持续每年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为小读者走近作家、走进作品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有效提高了少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少年儿童的阅读素养、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

3.4 12-18岁的青少年阅读活动品牌

3.4.1 中学生辩论赛(15—18岁)

中学生辩论赛作为“广州读书月”的品牌活动之一,是广少图重要的中学生阅读推广活动,高一、高二的学生为活动的参与主体。从2013创办至今,活动规模从邀请赛到全市性比赛,累计有57所学校参与,覆盖全市11个区;围绕“阅读”和“科技”主题,对“读万卷书重要,还是行万里路重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否超越人类智慧”等辩题展开辩论;邀请专家学者,针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他们中肯而有效的点评,帮助学生更为深入而全面地认识问题,更为有效地提升综合能力。“中学生辩论赛”以辩论促进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结构,锻炼提升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能力等,也提供了一个展示青少年阅读水平的平台。

3.4.2 少年读书会(12—18岁)

从2016年开始,广少图文学馆与中学生、中学社团联合开展“少年读书会”阅读推广活动,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等18所学校的800多名中学生,组成多支不同的阅读分享队伍策划主持了“少年读书会”,

9 000多名少儿及其家长读者参加了活动,使学生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少年读书会”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共计有戏剧表演类、好书分享、深入讨论、诗歌朗诵、创作分享等5大类型。活动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和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让青少年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好伙伴”,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践行者,同时也让阅读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社交方式。

4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分龄分层阅读推广的策略

策略一:资源建设上,充分发挥馆员的专业性,针对未成年人的阅读心理,关注未成年人文献出版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馆藏资源建设。奠定未成年人分龄分层服务的基础,并合理配置,在文献著录、核心书目推荐、活动展陈中持续加以揭示。

策略二:活动设计上,有意识开发和实施未成年人阅读精细化分龄、分层的阅读推广活动项目。重视和开发匹配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的阅读活动,通过主题聚类、分龄、分层策划活动,实现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服务重点转型为专业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让少年儿童图书馆成为未成年人的阅读中心。

策略三:空间建设上,合理设计并不断优化布局和主题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满足和吸引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阅读倾向的未成年读者的需求。同时,注意要构建丰富的数字阅读推广场景。

策略四:合作伙伴上,加强社会合作,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推广阅读。公共图书馆需广泛开展社会合作,整合包括业界同行、志愿者团队、教育系统、出版商等资源,围绕未成年人阅读需求这一中心,满足未成年读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公益文化需求,保障未成年人的阅读权益。

5 结束语

广少图在多年的阅读推广服务中形成了0—18岁的完整阅读推广产品线,分龄、分层活动特色鲜明,多项活动形式具有可复制性,易于推广,促进阅读的效果显著。广少图的阅读推广服务实践经验和良好效果也验证了未成年人服务在分龄分层上的可行性及可持续性,对未成年人读者细分进行深化,能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服务方面的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 司莉,朱尹格格.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以13所国家一级少年儿童图书馆为样本的分析[J].图书馆杂志,2023(4):59-68.

[2] 范并思.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3] 范并思,吕梅,胡海荣.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何思倩.美国社区图书馆的婴幼儿童(0-5岁)阅读服务设计研究:以“1000 books before kindergarten”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3):77-83.

[5] 刘晓晔.早期阅读与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6]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7]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8] 郭静晃.儿童发展与保育[M].台北:威仕曼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

[9] 付伟棠.美国《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剖析及儿童阅读的新趋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43-48.

[10]符静宜.英国社区玩具图书馆服务现状与特点[J].图书馆论坛,2018(12):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