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书房对建设章之汶图书馆的启示意义
2024-12-25丁青
摘要:城市书房是一种新型的,融合了阅读、社交、休闲、艺术等多种元素,且以人为核心的阅读场所。“城市书房”这一称号既体现了城市文化风格,又营造出家庭的温馨气氛。短短十几年,扬州已建成70多家城市书房,其中主城区有53家,广受城市读者好评。2022年至2023年,在走访调研了扬州市二十几所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后,该文从标准化建设、24小时开放制、RFID技术管理、社会力量引入等多个方面探讨城市书房对建设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章之汶图书馆的意义,以期在2024年开馆之际能对章之汶图书馆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书房;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章之汶图书馆;标准化建设;24小时开放;RFID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0(c)-0103-07
The Enlightenment of Yangzhou City Stud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Zhangzhiwen Library
DING Q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 Nanjing Jiangsu, 21095, China)
Abstract: Urban study is a new type of public reading space, which combines reading, socializing, leisure, art and other elements and focuses on people. The title of "Urban Study" not only reflects the urban cultural style, but also creates a warm atmosphere of the family. In just ten years, Yangzhou City has built more than 70 city study rooms, of which 53 are in the main city, and are widely praised by urban readers. From 2022 to 2023, after visiting and investigating more than 20 urban study room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Yangzhou,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study room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Zhangzhiwen Library in Binjiang Campus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rom the aspects of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24-hour open system, RFI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forces.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help Zhangzhiwen Library when it opens in 2024.
Key words: City study; New public reading space; Zhangzhiwen Library; Standardization; 24-hour open system; RFID
城市书房是指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资源建立的,方便公众,免费提供阅读、文献信息查询、借阅等相关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它是一种新型,融合了阅读、社交、休闲、艺术等多种元素且以人为核心的阅读场所[1]。这些年来,一座座形态各异、温馨的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城市落地生根,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
城市书房已经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为读者提供舒适便捷的新型阅读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素养,有效推动了城市文化建设[2]。“城市书房”这一称号既体现了城市文化风格,又营造出了家庭的温馨气氛。走进城市书房,除了依然可以享受传统图书馆带来的阅读服务以外,读者还可以喝咖啡、听广播、下载电子资源等。作为一种带有创新意义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城市书房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
目前就技术层面来说,很多公共图书馆已经全面部署RFID,但江苏省高校图书馆部署RFID芯片并不多,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从业者,平时也非常关注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城市书房的发展,笔者认为城市书房有很多方面值得高校图书馆学习,比如标准化建设、24小时开放制、RFID技术管理等,下面就扬州城市书房的建设情况进行重点介绍。
1 扬州城市书房介绍
扬州城市书房的口号是“城市书房永远明亮,我们的城市就充满希望”,它们仿佛一座座“文化灯塔”,成为扬州的“精神地标”。走进任意一家城市书房,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口号刻在墙上,目前,扬州已建成70多家城市书房,其中主城区有53家,截至2022年底,扬州城市书房共接待读者近800万人次,图书流通670万册(次),新增办证量22万张[4]。这样骄人的业绩和扬州市委市政府持续坚定地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在扬州,人们只要想读书,走到哪里都会有书房,城市书房已经充分融入扬州的城市血脉之中。
1.1 城市书房走访实录
扬州自古就是文人荟萃之地,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出不同风格的城市书房是建设者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布点的地理位置、受众定位、阅读需求来为当地社区的读者量身定做,设计师会设计出不同风格的城市书房,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文化体验。
按照古典雅致和现代简约风格划分,本文重点介绍8家城市书房,分别是荷花池城市书房、街南书屋城市书房、卢氏盐商城市书房、南河下城市书房、虹桥坊城市书房、戏曲园城市书房、书香国网城市书房和书香一品城市书房。
1.2 古典雅致风格城市书房
1.2.1 荷花池城市书房
荷花池城市书房坐落于扬州美丽的荷花池公园内,虽隐藏在公园里,但周围风景如画,而且书房本身就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修建而成,非常有扬州特色,门口有自助办证机,需要刷卡进入,进去以后大概百十平方米,集中展示的自助墙上有杀菌机、借还机、二维码电子书机,全程监控显示,同时还为读者配置了饮水机和咖啡机。大概有四五十个座位,每张桌子上配有1—2盏台灯,也有一些插座可以使用,见图1和图2。
1.2.2 街南书屋城市书房
街南书屋城市书房是扬州首家园林式城市书房,坐落在热闹的东关街附近,毗邻个园,书房的设计古色古香,与书房外的古典园林融为一体,坐在书桌旁,读者不仅可以感受书屋古韵,还可以走出书房,尽情欣赏庭院的山色美景[5],见图3和图4。
1.2.3 卢氏盐商城市书房
卢氏盐商城市书房是以世界美食为主题的专题书房,配备美食类藏书约1 000册;书房还配置了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图书杀菌机等设备,能够实现自助办证、自助借还,并与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见图5和图6。
1.2.4 南河下城市书房
南河下,是很多外地游客来寻找扬州老味道的胜地,这间城市书房里的图书很大一部分与扬州盐商文化有关,如果外地游客想进入城市书房,可以通过刷脸、微信和支付宝的扫码功能开门,同时只要芝麻信用分在700分以上,就可以扫码借书,阅读完毕后,可以将书寄回城市书房。由于附近还居住着本地居民,所以这个城市书房特设了“种子专柜”,市民可以领取花草种子回去种植,这里还提供了专业的花草种植书籍,且每个月都会邀请农科专家举办讲座,见图7和图8。
1.3 现代简约风格城市书房
1.3.1 虹桥坊城市书房
虹桥坊24小时城市书房坐落在扬州最繁华之地——虹桥坊,因为靠近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平时游客量非常大,因此在这里读书,对阅读环境要求颇高。目前这里的书房偏休闲设计风格,临窗布置着白色的休闲椅,吊灯呈水滴状,让人从喧闹的街景中步入其中,就能感到静心读书的氛围,见图9和图10。
1.3.2 戏曲园城市书房
扬州戏曲园24小时城市书房是一家比较新的城市书房,于2021底正式开放。书房里整面的书墙配上附有软包的台阶,让人不禁产生坐上去读书的想法。整个书房装修风格非常清新,所配书桌都有台灯和插座,同时书房内还引入了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了阅读功能[6],见图11和图12。
1.3.3 书香国网城市书房
书香国网城市书房也是一所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因为临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而得名。书房里提供了有声图书馆的视听音墙,书架上有一些当季期刊,自习的书桌上有插座、台灯,方便读者使用,也提供了一些浅色的休闲座椅。因为选址深入大型社区,经常深夜仍然人满为患、一座难求,见图13和图14。
1.3.4 书香一品城市书房
书香一品城市书房位于扬州高新区开发西路南侧,由扬州市图书馆和书香一品楼盘共同打造。书房面积不大,目前拥有8 000多册藏书,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书房和图书馆总馆之间的互联,读者可访问30万种电子书以及32个大型数字资源数据库,同时扬州高新区还分布着众多企业,书房里还设置了企业员工读书角、商务休闲区板块等,见图15和图16。
2 扬州城市书房对章之汶图书馆的启示意义
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章之汶图书馆,建筑面积52 178.13 m2,地上7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达35 m,主体采用了灰色陶土砖外墙搭配落地玻璃的造型,整体风格厚重大气。它临中心湖而建,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未来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新校区文化新地标。图书馆于2022年6月18日封顶,目前已进入最终验收阶段,预计于2024年12月下旬开馆。
为了更好地建设章之汶图书馆,作为工作组成员之一,笔者于2022年和2023年暑假走访了扬州20多家城市书房,每家走访的书房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下文就从标准化建设、24小时开放制、RFID技术管理、社会力量引入等多个方面探讨扬州城市书房对建设章之汶图书馆的启示意义。
2.1 标准化建设
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是近年来图书馆标准建设的热点之一,2021年已经有4份地方标准涉及这一领域,2022年又有1份行业标准、4份地方标准聚焦空间和书房建设[7]。2022年,《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出台,这是全国首部以城市书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8]。
扬州在筹建城市书房之初,从肯德基等连锁快餐模式中受到启发,将市图书馆总馆作为 “中央厨房”,同时专门成立了分馆管理部和图书配送中心,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分馆管理部和图书配送中心负责所有城市书房的图书定期轮换、人员的培训、书房的监控和数据的分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六统一”,即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工作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指导,服务流程统一规范、统一标准[9]。标准化的运营也使得政府资源和资金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章之汶图书馆建成后,将和卫岗校区图书馆、浦口校区图书馆形成三馆联动模式,对于南京农业大学的每一位读者来说,进入校区内任意一个图书馆,只凭一张借书证,都可享受借书还书、数据检索、资源下载、通借通还等“一站式”的阅读体验服务。在资源配备方面,图书馆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校区不同学院及专业的读者相关信息,为读者绘制用户画像,及时了解读者阅读爱好,进一步提升读者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深化“图书馆+物流”模式,为不同校区读者提供点对点、订单式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10]。
2.2 24小时开放制
大学读者一般在考试季或者考研季后期对24小时学习空间的呼声颇高,在2022年9月发布的章之汶图书馆空间规划及功能设计问卷调查中,共有2 214位读者参与了调查,94.35%的读者认为图书馆需要有24小时自习室[11]。因此在章之汶图书馆的一楼,馆方特意设计了一个24小时学习空间。图书馆正常闭馆时间一般在十点以后,而24小时学习空间依然对外开放。可以参照扬州城市书房的管理模式,运用大量的数字技术,实现中央控制系统对门禁、空调、灯光等设备的实时控制,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与传统图书馆的有效融合[12]。
具体实现的做法有很多,例如:为了提高安全性能,采用门禁双向管制来控制人员的进出,以此保障图书及自助设备的安全;配备多个高清网络摄像头,实现与图书馆控制中心联动,实时监控“24小时学习空间”现场;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室内灯光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在书架上方设置感应灯光,当读者进入感应区时,关闭的感应灯将自动打开,方便读者在书架上选择图书,同步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功能;每本图书内含RFID芯片,未借图书被带出门禁时会被门禁自动识别;为了满足夜间读者更多的个性化需求,24小时学习空间还可以考虑为读者配备图书自助杀菌机、自助水吧、自助咖啡机等。
2.3 运用RFID技术管理手段
扬州城市书房目前已经全面实施RFID技术。RFID 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利用RFID的特性可以解决盘点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做到精确定位自身位置、书架位置和图书位置。
章之汶图书馆建成后,预计存书量将在百万册以上,如何在大量书架中精确定位一本书的存放位置,是馆方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目前,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历经数次迭代升级,在系统功能、结构设计、运行性能、外观设计等方面都日臻完善,特别是在图书的定位精度和读取率方面。因此利用智能盘点机器人进行盘点和定位,是在人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更为合理的方案。南京大学曾做过相关测试,在定位精度达到97%,漏读率不超过1% 的情况下,按照每次扫描两层书架的工作模式,1 台超高频RFID智能盘点机器人每小时可以读取 1万册图书的信息[13],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及时了解馆内藏书情况。
当然,RFID技术也会有种种缺陷,比如:
(1)标准问题和技术兼容问题。RFID识别技术主要有高频和超高频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选择一直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它们都属于RFID技术,只不过根据不同的条件、服务的领域有所区别。但不同的标准将对RFID系统的互通和整合造成障碍,因RFID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不能通用,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就无法顺利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会给馆际互借和系统更新换代造成困难[14]。
(2)与图书馆现有信息化系统整合的问题。出于对现有投资的保护,原先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实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代,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RFID在短期内实现的步伐。与此同时,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更新换代也需要储备较强的技术力量,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尽管受限于以上弱点,基于RFID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创新,是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和文献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我国RFID标准的建立,希望章之汶图书馆能够在条件具备时实施RFID技术,冲破现有人工盘点工作的瓶颈与困境。
2.4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和运维主要有五种形式,合作共建、志愿者服务、业务合作、购买服务和捐赠[15],而扬州图书馆则主要采用合作共建方式,坚持以政府引导、多元投入,通过品牌引领、资源互补、签约合作等方式,带动各方企业、社区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经营。截至目前,仅城市书房建设就争取到社会各界的多元投入资金达1 730万元,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有效降低了图书馆建设书房的投入[16]。章之汶图书馆先期基建资金投入巨大,可以仿效城市书房考虑在后期咖啡厅、音乐欣赏区、新技术体验区、特色展示区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在维持高标准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馆方资金投入。
3 结束语
目前在建设方面,扬州依然步履不停,计划每年新增 6个一卡通分馆和24小时城市书房,力争将扬州城打造成“图书馆之城”,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作为一名扬州人,笔者看着城市书房这些年在扬州生根发芽,一点一点地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夜晚走进书架时,那自动亮起的灯光让人由衷有一种温暖的感受。这些从24小时城市书房内投射出来的暖色灯光,让整座城市的夜空都为之璀璨,而这些城市书房也被读者亲切地称为“城市之光”。
作为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的地标建筑,章之汶图书馆自2022年6月18日封顶以来,设计方案已经过多次论证。目前,设计方、建设方和馆方都在全力以赴,力争把新馆建设成为具有合理的空间规划、舒适的阅读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多元的业务平台、友好的服务体验于一身的修习圣地,使之成为未来南京农业大学师生的公共学习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结合扬州城市书房的建设经验,章之汶图书馆的建设者们一定会将它建设成为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新校区的知识殿堂。
未来,建设者们还会继续创新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努力为大学的各类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让章之汶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用户友好型”智慧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陈则谦,孙金瑛,张博文.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及服务效果研究:以扬州市“24小时城市书房”为例[J].图书馆,2023(2):63-71.
[2] 兰岚.扬州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
[3] 李晓飞.城市书房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J].出版广角,2022(3):85-88.
[4] 澎湃新闻.江苏扬州:城市书房让阅读融入百姓生活 智慧赋能助市民尽享“精神粮仓” [EB/OL].(2023-11-17).https://w 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332013.
[5] 张洁.关于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探讨[J].图书情报导刊,2018,3(8):20-23.
[6] 扬州资讯发布.又添一家!戏曲园24小时城市书房开放[EB/OL].(2021-12-13).https://yangzhou.focus.cn/zixun/18d932d621 38073d.html.
[7] 邓默言,彭松林,聂海燕,等.中国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研究报告(2022)[J].图书馆论坛,2023,43(11):15-23.
[8] 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EB/OL].(2022-10-10). http://www.yangzhou.gov.cn/yz szxxgk/zfb/202210/8fe725cd8b824d64be0b36ed5576e8db.sht ml.
[9] 陈晔.24小时城市书房构筑扬州“精神地标”[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2):136-139.
[10]扬州市政府办公室. 扬州市打造城市书房“扬州模式”[EB/OL].(2023-11-21). 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3/11/21/art_88959_11082193.html.
[11]章之汶图书馆工作组.章之汶图书馆空间规划及功能设计问卷调查[EB/OL].(2022-10-20).https://www.wjx.cn/wxloj/datafullscreen.aspx?activity=175829462.
[12]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扬州城市书房缘何吸引百万读者[EB/OL].(2019-03-28).https://finance.sina.cn/2019-03-28/detail-ihsxncvh6163078.d.html.
[13]樊慧丽,邵波.智能机器人图书盘点创新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8(9):96-100.
[14]董曦京.图书馆RFID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2013.
[15]吴蛟鹏.社会力量参与温州“城市书房”建设和运维的现状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7(10):29-31.
[16]澎湃政务.扬州“城市书房”构筑城市“精神新坐标”[EB/OL].(2019-07-3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 rd_406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