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勒苗语“na24”的词义引申及其文化内涵

2024-12-25侯正天卢卉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0期

摘要:弥勒苗语“na24”是一个多义词,它在本义“母亲”这一义项的基础上,按照并列式与串联式混合进行词义引申,引申出了“雌性”“大的”“成年的”和“重要的”这四个义项。进一步分析发现,弥勒苗语多义词“na24”的词义引申蕴含着苗族社会发展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集中于“雌性”和“大的”这两项的词义引申,这两个义项的词义引申体现了苗族母系社会时期母亲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母亲在繁衍后代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一具体的语言现象为证实苗族曾经历过母系社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弥勒苗语;基本词;多义词“na24”;词义引申;文化内涵;母系社会

中图分类号:H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0(c)-0021-04

A Study of the Demantic Rxtension and the Vulture Vonnotation of "na24" in Mile Dialect of Miao

HOU Zhengtian, LU Huixin

(School of Mizu Culture,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4, China)

Abstract: The "na24" is a polysemous word in Mile dialect of Miao. Based on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mother", it extends the meaning of "female", "big", "adult" and "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parallel and serial.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polysemous word "na24" in Mile dialect of Miao contains a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ao society,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meaning extension of the two meanings of "female" and "big", which reflects the high social status of mothers in social activ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Miao matrilineal society. And the mother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reproduction. This specific linguistic phenomenon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 confirming that the Miao people have experienced a matriarchal society.

Key words: Mile dialect of Miao; Basic words; Polysemy "na24"; Lexical extension; Cultural connotation; Matriarchal society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文化是语言的内在因素,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词义引申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是词义发展和演变的一种重要方式[1]。在各个民族的语言中,词义的引申往往有着各自民族的特殊方式和内容,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风貌。正如蒋绍愚先生所说:“词义为什么会向某一方向引申,有时与一定民族的文化有关。”[2]一种语言中基本词汇的意义最能体现说该语言的民族的认知特质和文化特性,也是维系这个民族文化特质的最有力支柱。另外,基本词汇的演变速度十分缓慢,其演变速度要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在这种语言演变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从语言中寻找到曾经出现过的文化足迹。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语里的一些基本词蕴含着久远的文化足迹,承载着苗族丰富的文化和传统[3]。本文以云南省弥勒县苗语基本词“na24”的词义为研究对象,对基本词“na24”的本义和引申义进行研究,从中获得“na24”词义的使用情况和词义引申的具体脉络,以此来分析“na24”词义引申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论证苗族曾经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提供有效的证据。

1 “na24”的词义引申分析

词义引申指词从原有的意义出发,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遵循各民族文化演进的启示,不断派生出相关的意义的运动,即让一个词语符号由指称一类对象变为兼指几类相关联的对象[4]。弥勒苗语“na24”是一个多义词,其本义为“母亲”,在本义“母亲”的基础上引申出了“雌性”“大的”“年长的”和“重要的”这四个引申义,人们在使用“na24”的引申义时,会产生与本义不同的语法功能。

1.1 “na24”的本义

当人们使用“na24”的本义“母亲”时,它是一个亲属称谓词,属于苗语中最常用的基本词,在俗语、谚语、古歌中都比较常见。“母亲”义的“na24”是一个成词语素,既可以单独成词,又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例如:

1.2 “na24”的引申义

1.2.1 引申义“雌性”

1.2.2 引申义“大的”

1.2.3 引申义“成年的”

1.2.4 引申义“重要的”

例10、例11中的“na24”都使用了引申义“重要的”,且语素“na24”与中心语组合时,一致处于中心语素“tei43”(地)和“si43”(事)的前面,用于表达“tei43”(地)和“si43”(事)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na24”使用引申义“重要的”时,容易与引申义“大的”产生混淆,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若语境强调中心语素的重要性,“na24”使用申引义“重要的”,若语境强调中心语素的尺寸、体积、规模等,“na24”使用申引义“大的”。

1.3 “na24”词义引申的脉络

2 “na24”词义引申的文化内涵

引申义是“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本义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照各民族的习惯,不断产生相关的新义”[6]。也就是说,多义词的词义引申既有语言因素的影响,也有文化因素掺杂其中,是语言因素与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语言现象,可以通过分析词义引申这一复杂的语言现象来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弥勒苗语“na24”作为一个常用的基本词,这一类基本词的意义最能体现出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特性,也是维系这个民族文化特质的最有力支柱。目前“na24”最常用的义项有本义“母亲”和引申义“雌性”、“大的”,这也是它作为文化概念最核心的词义所在。并非每一个引申义都能成为文化概念存在,弥勒苗语“na24”词义引申蕴含的文化含义主要集中于引申义“雌性”和“大的”。

2.1 以母为大:母亲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汉语大词典》(第二卷)记录了“大人”的词义有“指高位者”这一义项,这由的“大”字就有指“地位崇高”这一意义[7]。而苗语的“na24”从本义“母亲”引申出“大的”这一义项,这就预示着“母亲”在某时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与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母为尊”的社会文化相呼应。关于苗族是否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的争论,在2013年时,石德富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苗语亲属称谓的来源,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了苗族曾经存在过母系氏族社会。吴倩华等人收集并分析了苗族古歌《姊妹歌》,从中分析出了苗族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转变到父系氏族社会的线索,这也充分证明了苗族曾经存在过母系氏族社会[8]。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妇女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首先,妇女承担着氏族事务和养育孩子的工作,这些工作属于社会性质的劳动,很大程度上具有管理的意义,妇女便自然而然地居于氏族的中心地位;其次,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苗族婚姻多为“走婚”,走婚的多为男子,在这种婚姻制度下,人们只能确定母亲是谁,而无法确定父亲是谁,故有“知母不知父”的说法。据《吕氏春秋》“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的记载,也有力印证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妇女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9]。所以,在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母亲在氏族管理和婚姻关系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影响下,使得苗语“na24”从本义“母亲”引申出了“大的”这一义项,并在长期的使用中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2.2 母体崇拜:母亲是生殖能力的象征

生殖象征是指在文化和艺术中,某些符号、图像或物体被赋予了与生殖相关的意义,人们通过这些象征性的形式来表达对生育和繁衍的尊重。在弥勒苗语中,“na24”之所以能与动物名词组合使用,以表示雌性动物,其最初的目的是用来标识与母亲一样具有生殖能力的动物,也可以直接称之为“动物的母亲”。石德富在《古代苗族母系氏族制的语言学线索》中也说明了苗语中用“mripD”(母亲)表示动物雌性时,其原义是指“动物的母亲”,而非直指“雌性”[10]。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苗族人民对于繁衍后代的生物原理缺乏科学的了解,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生殖能力有着最直观的表现,如怀孕、分娩等都是母亲一个人的行为,这使得人们直观地认为繁衍后代主要是母亲的作用,即认为只有母亲具有生殖能力。另外,由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实行“走婚”的婚姻制度,使得父亲在生育后代的过程中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父亲被认为在繁衍后代中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也是造成“知母不知父”的原因之一。这种认知使父亲在繁衍后代中的作用被弱化,而母亲在繁衍后代中的作用得到加强。所以,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苗语里产生了用“na24”(母亲)来指具有繁衍后代这一生殖能力的动物,即雌性动物,将母亲作为繁衍后代这一生殖能力的象征。在弥勒苗语中,雌性动物高度统一使用“na24”加动物名称来表达,而雄性动物却没有统一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也有力地证实了“na24”(母亲)被早期的苗族人民视为生殖能力的象征。在有些民族的原始文化里,对母体的生殖能力有着高度的崇拜,这种崇拜遍及世界各地,在法国、奥地利、希腊、印度等国都有发现[11]。在那个充斥着天灾、饥馑、病疫、野兽袭击等危险的原始时期,这种崇拜意识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繁衍后代的重视。

3 结束语

综上,对弥勒苗语“na24”的词义引申及其文化内涵作如下归纳和总结。

首先,弥勒苗语“na24”作为一个多义词,共有5个义项。其中,“na24”的本义为“母亲”,“na24”使用本义时,能够单独成词来充当语法成分。“na24”的引申义有“雌性”“大的”“成年的”和“重要的”,在使用“na24”的引申义时,无法单独成词来充当语法成分,只能后加中心语素来组合成词。

其次,“na24”的词义是以并列与串联混合的脉络进行词义引申的。根据“na24”的本义“母亲”先引申出“雌性”和“大的”两个义项,再从引申义“大的”进一步引申出“成年的”和“重要的”两个义项。其中,“成年的”和“大的”的引申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展现出类似汉语“大”的引申义和用法。

最后,弥勒苗语“na24”词义引申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集中于引申义“雌性”和“大的”这两个引申义。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苗族以母为大,母亲在氏族管理、婚姻等社会活动中拥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母亲在繁衍后代中拥有着主导作用,被人们视为生殖能力的象征。在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使得“na24”从本义“母亲”中引申出“大的”和“雌性”这两个引申义。

总之,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缩影,蕴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是维系民族文化的有力支柱。

参考文献

[1] 吴国升.词义引申与民族文化背景探析:以“毛”有草木、植物义为例[J].江汉论坛,2004(6):114-116.

[2]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与民族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王辅世.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4] 周光庆.汉语词义引申中的文化心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120-126.

[5] 贾刚如.浅谈词义引申的方式、脉络和规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63-66.

[6] 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7]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2卷)[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8] 吴倩华,罗丹阳,尤小菊.从苗族古歌《姊妹歌》看苗族社会历史的变迁[J].贵州民族研究,2012,33(4):88-93.

[9] 周欣然.从“女”字旁汉字看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J].汉字文化,2018(10):46-47.

[10]石德富.古代苗族母系氏族制的语言学线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1):111-118.

[11]姜桂云.简论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意识[J].大众文艺,201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