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企业税务合规管理的主要举措
2024-12-23陈俊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体制也在不断加以完善,利用政策漏洞来避税的可能性逐渐被限制。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合理的税务管理工作就变得更加必要。企业在开展税务合规管理过程中应对税收、财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加以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通过调整企业经营方式、优化企业资金结构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企业在遵循税法和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有效的规划,使企业获取最大利益。
(一)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税制改革。企业通过深入分析税收政策和自身业务活动适配性来进行税务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合法降低企业税负,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税收风险,避免因税收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
企业通常采用税基和税率的差别来规划自身的税务行为,合法合规地减轻税负,国家也是通过税率与税基的差别实现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通过税收杠杆来引导企业调整和优化投资方向。企业和国家对于相关工作的出发点虽然不同,但最终都有利于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
现代企业税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筹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选择债务筹资方式比权益性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低,而且,债务筹资产生的利息可以税前抵扣。但是,债务筹资利息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边际递减效应,企业若过度依赖债务筹资方式,利用债务利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随着企业债务资本比例的增加,抵税效应会逐渐减少。
(二)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税务管理方案没有及时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变动而进行调整和跟进,可能会导致税务行为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和稽查,甚至可能被视为有偷税漏税嫌疑。此外,如果企业对相关税收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可能会导致企业需要还原税款、补缴税款甚至产生滞纳金,最终得不偿失。
(三)会计核算环节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是根据企业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的会计活动,是企业申报和缴纳税款的直接依据,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十分关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在核算环节并不完全一致,在某些环节,会计上准予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在税法上是不予抵扣的。例如当存货市场价格发生大幅波动时,企业为了准确核算存货价值而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如果税务机关不认可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就有可能出现企业计算的应缴税款少于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款的问题。相关企业应注意及时咨询税务专业人员,规避风险。
规范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举措
(一)重视税收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税收体制改革,充分掌握税收法律法规和征管政策,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给予税收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充分结合税务管理的实际应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向,合法降低企业税负,依法纳税,减少税务风险,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企业税收合规工作制度
企业管理者应对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充分研究和深入解读,结合实际工作完善相关税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完善的依据。企业还应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动及时进行相应的企业制度调整,提高制度可行性,确保制度本身能够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部分企业在税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相关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企业应组织涉税工作人员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队伍。
(四)在企业运营各环节中充分开展相关工作
1.在筹资活动中的开展
一是确定合适的资本结构。筹资会改变企业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与企业财务风险息息相关,是企业税负和税后收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企业应当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有效防范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同时实现所有者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是选择适宜的筹资方式。不同的筹资方式将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水平产生影响。企业筹资方式一般包括债务筹资和权益性筹资。债务筹资的资金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给企业带来的成本。但是,企业不宜采用单一的筹资方式,可采用债务与权益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比如,当投资回报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例,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资回报率低于借款利息率时,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降低,严重时会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2.在投资活动中的开展
一是充分掌握投资活动中税务管理政策的调整动向。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往往会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管理者应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将投资目标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保持一致。
二是投资方式的选择。企业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一般来说,直接投资是对企业具有经营控制权的投资方式,需要考虑企业缴纳的各个税种,因而直接投资在税务管理方面比间接投资更具有可操作性。
3.在经营活动中的开展
一是采购环节。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不仅要考虑采购成本,还要兼顾税务管理的需求。例如,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在向一般纳税人采购机器设备时,设备采购的进项税可用于抵扣,如果采购的是进口设备,则无法享受所得税的抵免优惠,因此,在采购机器设备的过程中,企业可在综合考虑中纳入税收管理的因素。
二是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是企业形成税负的主要环节,因此销售环节的税收管理至关重要。例如,纳税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部门以减轻消费税的支出,企业通过这种措施有助于实现减少成本的目标,还能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消费税一般在应税消费品的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征收(金银首饰、卷烟例外),在此后的批发、零售等环节,由于商品价款中已包含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因而企业不再另行缴纳消费税,税款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因此,如果能减少生产环节销售价值,增加销售环节的销售价值并合理定价,就可以起到节税效果。此外,企业需要制定相对合理的利润分配比例,例如,将30%至40%的利润分配到独立核算的销售部门可能比较合理,但是不应将超出正常范围的利润都转移到销售部门,这样做不仅不合理,还可能面临违规的后果。
4.在会计核算中的开展
一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将导致企业成本核算结果的差异,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应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折旧方法。通常情况下,在保持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预期所得税率有上升的趋势,可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否则就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二是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通过合理选择销售结算方式,企业可以调节收入确认的时间,确定合理的收入归属年度。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应充分考虑满足确认收入的条件,及时列支当期成本费用,并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采用预提方式入账,产生递延所得税,在合规的前提下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三是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计价方法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本期营业成本,进而改变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税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选择使营业成本最大化的计价方式无疑是理想的选择。然而,在商品价值持续下跌的市场行情下,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以在确保营业成本最大化的同时,避免虚增利润的风险。考虑到核算环节存在的税务风险,企业在选择核算的会计政策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将存货跌价准备和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管理,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5.在利润分配中的开展
企业过往年度亏损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用税前利润弥补,弥补后,应纳税所得额相应减少,所需缴纳的所得税额也会降低。因此,企业如果存在以前年度亏损,应当及时进行弥补。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其税款的支付情况。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现金股利须缴纳所得税,而取得股票股利则可以免税。因此,企业发放股票股利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还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负。此外,企业还可以在合规的前提下考虑采用股票回购的方式代替现金股利。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利润分配,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间点是在股东实际出售股票并获利时,这通常对股东更加有利,同时有助于企业调整股权结构、优化资本结构。
结语
税务管理的质量体现了现代企业的发展成熟度。企业应强化税务管理,通过合法合规的税务管理,帮助自身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利润最大化。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节税增收”,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帮助企业持续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