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现状与激励机制改革思路分析
2024-12-23王涛春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以及激励机制涉及到人员配备、资源分配等重要内容,其改革创新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当前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创新能够提升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以及竞争力,推动单位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单位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的工作质量以及服务水平。所以,对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是事业单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阐述
绩效考核为激励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激励机制亦为绩效考核效果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依存且相互促进。
(一)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的人力配置、人才潜力的发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该工作主要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是对工作人员的动态考核,即以实际的工作内容作为考核依据。为了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确保考核工作稳妥有序地进行,单位可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和注重实绩的原则,以民主测评、自评、工作实绩评价作为主要的评判方式,将评判结果与工资、奖金绑定。其次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考核,基于岗位的性质与职能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与基础考核相互结合。再次是年度考核,以自然年作为单位考核的周期,对周期内的所有工作事项进行综合性的考核。最后是对考核标准的综合考量,即考核必须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等多方面内容,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绩效。
(二)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目标是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以推动相关任务的高效完成,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物质激励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由于事业单位各岗位存在着工作与职能上的差距,在进行物质激励时往往需要关注“公平”,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以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此外,精神激励对工作人员的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神激励有助于填补物质激励功利化的缺陷,是对物质激励的补充。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吸引人才
事业单位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工作人员获得切实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并且,还能够提高工作人员更加投入地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助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工作积极性
在开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积极实施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事业单位进行相关体制改革时,对工作人员薪资待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工作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能够提高其对于自身工作的认同感,提高其工作的动力、自主性以及效率。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事业单位优化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才加入,有助于提高单位服务社会的整体质量。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以此来保证员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优化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四)规范工作人员行为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也会对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一方面,可以让工作人员对单位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从而自觉地将自己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并将单位利益放在首位,促使工作人员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出谋出力。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达到考核要求的同时,也会严格控制自己的工作行为,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与精神激励不平衡
前文提到,精神激励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于激励机制能否发挥长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的精神激励相对缺乏,主要还是以物质激励为主,无法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工资福利待遇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过分注重物质奖励,短期内也许对工作人员具有激励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会使得员工不满足于当下的待遇,从而对工作产生懈怠,还会滋生功利化思想,既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自我发展,也不利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和完善。
(二)激励机制缺乏长效性
当下,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主要还是以物质激励为主要方式,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这种状况导致激励效果难以全面展现,无法对工作人员的潜力进行多角度的充分挖掘,也无法体现出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对激励机制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建立起一套多元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发挥激励机制的长效作用,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缺乏互通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一些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不能正确理解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相脱节的情况。这种状况主要体现在:其一,缺乏确定的考核目标,导致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时缺乏清晰的方向,考核重于“形”而疏于“果”,白白耗费人力物力,使得工作效率低下,也导致与绩效考核息息相关的激励机制无法有效落实。其二,考核标准设定不合理。一方面,考核标准往往以定性的评价方法设定,不能详实全面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往往本着“报喜不报忧”的原则进行自我评价和民主测评,导致考核结果失真。另一方面,激励不能跟着考核走,当绩效考核出现一些新情况时,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激励机制,就会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无法为激励机制提供依据,也会导致激励机制无法起到鼓励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同、各自的职责有所区别等原因,使得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及相关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把握程度不同,就会导致相关工作的实施效果与预期尚有差距。一些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在执行考核标准的时候敷衍了事、“赶鸭子上架”,导致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地与实际相结合。也有的工作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导致工作不严谨,只在意绩效能否达标,而忽略了本职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难以有效提升。
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方向
(一)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一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单位人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的构成主要是以综合管理类的人员为主,专业技能型人才相对较少,并且整体缺少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既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有关,也与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合理有关。一方面,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并且在吸引人才的策略上也有缺失,导致事业单位人员整体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的标准往往倾向于综合管理领域,少有涉及专业技术人员,标准的不平衡,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实际的工作情况,使得激励机制无法发挥其公平公正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注重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理清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
(二)实现柔性管理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往往采用刚性、硬性的管理策略,其优点在于易于和绩效考核相结合,便于与考核标准进行匹配。但在新时代,受到“人本”原则的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柔化”。所谓的柔性管理,即为高素质人才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及制定更加灵活的管理标准。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方面,绩效考核的标准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职能、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人员的构成等因素灵活地进行变通,切实反映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而激励机制的“柔化”则是指激励的方式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质激励这种单一的方式,要通过休假、团建等活动来进行精神激励,同时要探索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激励方式。柔性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协作更加协调,管理更加人性化,也使其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基础。
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改革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理念
事业单位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亟需改变传统、老旧的管理理念,深刻理解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时应当从注重“要做什么”转变为“不要做什么”,进行更有弹性的管理,不再硬性要求工作人员做什么,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自由,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也能让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同时,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要注重结合单位实际,对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找到相应的激励方法。此外,为了让工作人员加深对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了解与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不仅要注重考核标准,还要在阶段性的考核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加明确的目标,转变思维方式,为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二)科学制定考核标准
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要注重其科学性、合理性、灵活性,根据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职责、岗位差异、各层级的不同职责深刻把握工作内容,充分涵盖工作进度、工作质效、工作创新等内容。首先,在考评工作内容时,应当根据设立的目标、时间、进度等检查工作的具体完成进度。其次,通过时间与任务量的计算形成量化的指标,在相同职责的工作人员中进行比较,提高考评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最后,将创新作为考评标准。根据工作人员提出的创新性想法、理念、方式等,考评该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并且进行相应的奖励。
(三)注重对工作人员的监督
事业单位内部也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将考核标准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并以此作为监督的标准。根据考核标准,及时地发现并改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对于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应适时对其进行指导,使其端正态度、明确工作目标,提升工作效率,同事之间相互监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公正评判的基础上,如果工作人员工作突出,则应进行相应的激励,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同时,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标准和结果公示制度,让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能够更有效地落实。
结语: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就其本质上来说,就是提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强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招揽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事业单位需要细化绩效考核的标准,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同时,要发挥激励机制对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和人才招揽与留存的重要作用。只有如此,事业单位才能在新时代实现长久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