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红楼梦》里的明清税事
2024-12-22漆亮亮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通常被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基于自身家族经历创作,融入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征。其中的一些税事情节,不仅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让今人得以管窥明清时期的税收社会生态。以下大体依循小说章回顺序聊聊其中的税事。
林如海出任巡盐御史。《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被革去知府官职后来到维扬,“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此处的“ 鹾政”即盐政。明清时期,盐税收入占当时赋税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因而被政府以专卖形式牢牢控制。为查禁私盐及督催盐课,明清政府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各设巡盐御史一人,清代的巡盐御史又多由皇家内务府的奴仆群体“包衣人”充任。清康熙年间,全国赋税总额不过二三千万两银子,两淮的盐税就占近十分之一,因此驻扬州的两淮巡盐御史的地位尤为突出。曹雪芹祖父曹寅和曹寅妻弟李煦在康熙年间曾轮流出任两淮巡盐御史,前后长达十年。小说中林如海“扬州巡盐”,说明其出任的正是地位显赫的两淮巡盐御史。难怪第十九回中,贾宝玉为逗林黛玉开心,说“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王狗儿眼中的“收税的”和贾芸眼中的税官。《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劝女婿王狗儿去京城筹点钱以置办家中冬事,王狗儿认为自己“又没有收税的亲戚、做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刘姥姥见女婿确实无力筹钱,便想出了去荣国府攀亲戚的法子,这才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经典桥段。王狗儿所说的“收税的”,多半指的是负责催征税收的胥吏。明清时期,负责催征税收的胥吏往往利用手中权力,上下其手,从中渔利。对社会底层百姓而言,税吏可谓神通广大之人。第一百一十七回中,贾芸对贾蔷说起,自己曾给贾宝玉“说了一门子绝好的亲,父亲在外头做税官,家里开几个当铺”,但贾宝玉“没运气”“没造化”。明清时期的税官,多指负责管理税关的官员。因关税对明清政府极为重要,加之税官贪腐严重,故朝廷极为重视税官的选拔与任用,其人选既有皇帝钦定,也有巡抚代管或地方官兼管。《红楼梦》中塑造的多个重要人物,如贾雨村、林如海和贾政,都曾出任过与税务有关的官职。
薛家当铺老伙计张德辉考虑关税花销。《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薛家当铺老伙计张德辉打算利用返乡机会,顺路贩些纸札香扇来卖,他认为“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倍利息。”明宣德年间在京杭运河上始设钞关,对装载货物的船只,根据货物数量和路程远近课征关税。因前期用大明宝钞缴纳,故名为钞关。清代将明代原有钞关改称常关,也统称榷关,并隶属户部管辖,故又称户关。每一个行商过关时,要亲自填写税项,管关官员根据所填内容对不同种类的商品征收数目不等的税款。张德辉考虑关税花销的情节,说明他行事考虑周全且有生意经验,这也是薛姨妈同意薛蟠随他外出做买卖的重要原因。
贾雨村讹石呆子拖欠官银。《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已出任金陵应天府知府的贾雨村在得知贾赦看中百姓石呆子家藏的旧扇子后,“便设了个法子”,讹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自明代“一条鞭法”推广折银纳税以来,赋税征收开始以银两为主。为方便税银统计与储存,官方征收的碎银必须重新熔铸,以制成符合官方规格要求的官银。明清时期对拖欠官银行为的惩戒极为严苛,根据明清时期的律例,但凡隐匿商税,一经查实,不仅一半货物要入官,还要对逃税者处以笞杖之刑。据此而言,石呆子不仅被官府罚没了扇子,还有可能受笞杖之刑,所以最后“不知是死是活”。贾雨村为回报贾家提携之恩,不惜坑害无辜百姓石呆子,以至于贾琏对贾雨村的做法都极为不屑,觉得“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贾府的房租地税。《红楼梦》中多处提及贾府的房租地税收入。第五十六回中,探春掌家后为兴利除弊,提出从大观园内挑选几个本分实诚的老妈妈收拾料理园圃,“不必要她们交租纳税”,以省去花匠、清洁人等工费。这段情节充分体现了探春的聪慧能干。第七十二回中,贾琏因“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于是向鸳鸯求助,打算偷拿贾母的金银家什去抵押银子应付。这段情节说明贾家经济上已入不敷出,预示着贾家衰败的结局。第一百零六回中,荣国府被查抄后,家奴们趁机“将东庄租税也就指名借用些”。这段情节反映了贾家势败后的内部乱象。明清时期,官僚地主阶级靠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榨取封建地租,形成残酷的租佃关系。贵族官僚还会利用特权或其他方式,把租税负担转嫁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因此,第九十二回中,颇有自知之明的贾政就说,贾家人“虽无刁钻刻薄,却没有德行才情”,是“白白的衣租食税”。
贾政外放江西粮道。《红楼梦》第九十六回中,“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粮道是明清时期督粮道的简称,专门负责督理税粮和督运漕粮。清代在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有漕粮的省份设粮道。贾政任粮道期间署理的漕务事宜,即指督运漕粮的事务。明清时期,粮道的地位非凡,不少粮道利用职权浮收米价,中饱私囊,使得粮道成为肥缺。清乾隆年间,广东粮道就发生了多起贪赃大案。因此,小说中勤俭谨慎的贾政才会被皇上外放为江西粮道。贾政原本也“一心做好官”,一到任“便查盘各属州县粮米仓库”,并严禁“外省州县折收粮米,勒索乡愚”,但属下的书吏衙役们见跟着贾政无利可图,便纷纷消极怠工,弄得贾政寸步难行。不谙吏治的贾政听随从李十儿说出其中奥秘后,又任由李十儿内外勾连、作威作福,自己则假装视而不见,甘当不作为的昏官。后来,贾政被人参了个“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的罪名,“着降三级”后回京,真是丝毫也不冤枉。
贾雨村升任京兆府尹,兼管税务。《红楼梦》第一百零三回中,贾雨村“升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京兆府尹也称京兆尹,是我国古代对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的称呼,始于汉唐时期。明清时期负责署理京师地区事务的官职为顺天府尹,但民间仍保留了京兆府尹的习惯称呼。贾雨村升任天子眼皮下的要职,还兼管税务,可谓位高权重。清雍正年间全面推行摊丁入亩,把丁役银(人头税)平摊在田地中,与田赋银一并征收,称为地丁银。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但对田地情况的准确掌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兼管税务的贾雨村需要“出都查勘开垦地亩”。然而,京师地区皇族高官众多、利益关系复杂,京兆府尹通常被视为封建王朝最难干的官职。尽管贾雨村善于钻营,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之职处于权斗漩涡和利益纷争的中心,几乎不可能获得皇族高官各方的认可,这也许就是贾雨村最后“被人家参了个‘婪索属员’的几款”而被革职定罪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财政科学研究所财税文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