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快速检测方法
2024-12-21陈荣超李德林陈文照
摘 要:本文研究水中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检测的方法及其萃取时间、温度以及样品的含盐量对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响应因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快速测定水中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的方法——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质谱(GC/MS),并优化该方法,使其能进行更快速检测。本文方法测定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检测范围为5 ng/L~100 ng/L,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96 ng/L、1.45 ng/L;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82.1%~115.4%。
关键词: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快速检测;固相微萃取(SPME)
中图分类号:TU 99" " " 文献标志码:A
目前,国内各地江河、湖泊水库水以及饮用水嗅味事件时有发生,饮用水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水中的嗅味物质问题也成为关注热点。已有研究表明,蓝藻、蓝细菌等是导致水体产生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的主要来源[1]。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是水源中最常见的2种致嗅物质。根据西江水域和一些水库的日常监测可知,在藻类繁殖季节,在西江河流、湖泊水库等部分水体中都能检测到这2种物质,季节性变化也较明显;这些藻类阈值较低,直接从水中就能闻到相应的臭味,严重影响饮用水质量,发生较严重的饮用水水质事件,降低居民对供水安全的信心。供水公司也会面临居民的大量投诉。因此水质的监测工作的迅速、及时性非常重要。
固相微萃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测定水中臭味物质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但是检测单个样品耗时超过70 min,无论是面对应急事件的检测,还是日常监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优化了缩短前处理和分析时间,提高了嗅味物质响应灵敏度,能达到快速检测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目的。
1 试验条件
1.1 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GC8890-5977B(美国安捷伦);自动进样器,智达RTC三合一自动进样系统(广东智达);萃取针,120 μm DVB/CAR/PDMS smart SPME Arrow萃取针(广东智达);顶空瓶,20 mL顶空萃取瓶(广东智达);毛细管柱,HP-5MSUI(30 m×0.250 mm×0.25 μm film,美国安捷伦);高纯氦气,99.999%(广东中山华新气体);电子天平,KERNA LJ220-4NM(德国科恩)。
1.2 试剂
甲醇中土臭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混合溶液的浓度分别为99.9 μg/mL和100.1 μg/mL(美国AccuStandard);甲醇中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溶液,浓度为100.2 mg/L,内标物(上海安谱);甲醇,HPLC级(天津大茂);氯化钠,GR级(天津大茂),经450 ℃烘烤2 h备用;实验室用纯水,ELGA超纯水器制备的超纯水。
1.3 试验方法
1.3.1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萃取针前处理:使用前,将萃取纤维针进样器的活化器里进行活化,活化条件为250 ℃,1 h。
样品萃取条件:恒温65 ℃,转速450 r/min,在250 ℃下解析5 min。
气相色谱/质谱参数:进样口温度250 ℃;进样口压力0.06 MPa(8.23 psi),不分流模式进样;恒流1 mL/min;程序升温60 ℃保持2 min,以15 ℃/min加热到100 ℃,再以8 ℃/min加热到170 ℃后,以30 ℃/min加热到250 ℃维持2 min。
传输管温度:280 ℃。离子源温度230 ℃,EI离子源,电压为70 eV,eturn调谐,7 min溶剂延迟,SIM定量设置见表1[2]。
1.3.2 分析步骤
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中间使用溶液的制备:用甲醇(HPLC级)稀释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标准的混合溶液,配成2种浓度2组分混合中间液,2种浓度配制均为约10 μg/L混合溶液,现用现配。
配制标准溶液:使用甲醇配制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混合标准溶液,稀释配成浓度约为10 μg/L的混合标准溶液,现用现配。
内标物溶液的配制:使用甲醇稀释IBMP内标溶液配制成浓度约为10 μg/L的溶液,现用现配。
样品的配制:向20 mL的顶空瓶中加入3.0 g氯化钠,加入10 μL的IBMP内标物溶液(10 μg/L)密封瓶盖。
参数条件优化等试验使用100 ng/L土臭素和2-MIB的标准溶液进行。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定量分析,均以10 ng/L的IBMP为内标物,采用内标分析法进行定量。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萃取条件优化
本文试验采用内标法的响应因子(RF)对比,即目标物质的响应值与内标物质的浓度的乘积,除以内标物质的响应值和目标物质浓度的乘积。
2.1.1 萃取温度
在一定条件下,理论上萃取温度越高,挥发性嗅味物质萃取效率越高,灵敏度也会越高。水样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嗅味化合物从液相中解离出来并进入气相,有利于顶空下固相萃取头进行吸附。如果萃取温度过高,嗅味物质在萃取纤维上的分配系数下降,使吸附在萃取头上的有机物发生脱附作用,降低固相微萃取头对嗅味化合物的吸附效果[3]。因此本文选取的萃取温度为55 ℃、60 ℃、65 ℃和70 ℃,研究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计算相对的响应因子并进行比较,曲线趋势如图1所示。当萃取温度逐渐升高时,萃取瓶中目标物更容易逸出并被萃取针吸附,因此目标物的响应因子也逐渐升高,但是到达70 ℃时会出现明显下降,因此最优萃取温度为65 ℃。
2.1.2 萃取时间
萃取时间不同,萃取针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本文测试了萃取时间30 min、35 min和40 min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萃取温度为65 ℃,NaCl用量为3.0 g,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随着萃取时间增加,目标物的响应因子均上升;萃取时间越长,响应越高,台湾和美国检测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标准均采用30 min;萃取35 min和40 min比萃取30 min的响应因子增加了5%~14%,考虑单个样品的检测时耗和检测效率,萃取时间选择30 min最合适。
2.1.3 含盐量
含盐量不同会影响气液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样品的盐含量越高,理论上对萃取吸附越好。氯化钠的室温溶解度为35.9 g,当水中氯化钠溶解逐渐饱和时,对嗅味物质会产生吸附作用,会影响样品的萃取,因此样品的含盐量不宜过高。本文研究含盐量为20%~30%时对萃取目标物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在含盐量为30%的情况下,响应因子随含盐量上升而上升。
2.1.4 条件优化结果
根据上述优化试验可知,土臭素的响应因子比2-甲基异莰醇的高,其响应灵敏度也较高,2种嗅味物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方法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65 ℃,氯化钠添加量3.0 g,以此条件为基础,进行标准曲线和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验证。
2.2 结果分析
2.2.1 标准曲线的配制
根据试验步骤配制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混合系列标准溶液曲线,范围为5 ng/L、10 ng/L、20 ng/L、50 ng/L和100 ng/L。根据上述优化条件,结果分别以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与内标物(IBMP)的响应比为纵坐标、以浓度(ng/L)为横坐标来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
2.2.2 检出限的测定
配制9个相同样品,在已加入3.0 g氯化钠于20 mL的顶空瓶中吸取10mL纯水,加入10 μL的IBMP内标物溶液(10 μg/L)、10 μL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中间使用溶液(10 μg/L)。方法检出限的计算公式为MDL=t(n-1,0.99)·s,当n=9,t(n-1,0.99)=2.896,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知,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在5 ng/L~100 ng/L线性范围内,响应值和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5。2-甲基异莰醇方法检出限为1.45 ng/L,相对标准偏差为5.4%。土臭素方法检出限为0.96 ng/L,相对标准偏差为3.4%。结果表明,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方法检出限都低于其嗅阈值,也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限值要求10 ng/L。
2.2.3 样品分析
2023年西江某流域嗅味物质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根据图4可知,土臭素全年变化情况不大,整体维持在比较平稳的水平,而2-甲基异莰醇在7月—8月均有升高趋势,这段时间也是西江藻类爆发、pH值升高的时段,给制水厂是带来很大挑战,对出厂水也有较大影响,容易出现超标现象。
水温和光照主要影响藻类生长代谢,使其产生致嗅物质,通常夏季和秋季是较严重[4]。7月—8月期间,西江水和水库水都有藻类暴发,此时如果西江河流、湖泊水库等部分水体中的优势藻为伪鱼腥藻、拟柱孢藻等蓝藻,就会引起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升高。
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升高时段的水样适合本文验证的严谨性需求。本文选取同时段的西江原水(A)、水库水(B)和水厂处理水(C)进行样品加标测定,每个样品的不同浓度均平行测定3次,以平均值计算加标回收率,见表3。
根据表3可知,3种不同类型的水样进行低浓度加标时,2-甲基异莰醇加标回收率为98.4%~114.7%,土臭素加标回收率为101.2%~115.4%;水样进行高浓度加标时,2-甲基异莰醇加标回收率为82.1%~113.9%,土臭素加标回收率为87.2%~115.0%,满足气相/质谱分析样品加标回收率要求。说明本文方法检测实际水样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效果良好,方法检出限也符合检测要求,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析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中,固相微萃取测定水中臭味物质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的方法检测单个样品耗时超过70 min,难以应对应急事件和繁重任务样品检测,因此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与国家标准相比,本文方法在符合要求的同时,单个样品的时耗节省了约三分之一,能更有效、快速地完成检测工作。
3 结论
本文使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的方法检测水中臭味物质,优化了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检测方法,在不影响2种物质分离效果和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优化萃取条件提高了待测物质的响应值,缩短了萃取时间并加速程序升温,使单个样品检测速率减少约20 min,提高了工作效率,水质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重现性均良好,检测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1]唐利.藻类和蓝细菌产生臭味的作用机制及其控制方法[J].净水技术,2019(3):26-31.
[2]陈飒,李志梅,昊颖娟,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法测定水中嗅味物质[J].中国给水排水,2016,32(12):137-142.
[3]谈国君,黄克虎,饧小丽,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水中嗅味化合物[J].净水技术,2016,35(合刊1):78-82.
[4]逯南南,贾瑞宝,孙韶华,等.饮用水中藻源臭味物质的研究进展[J].给水排水,2012(增刊2):93-95.
通信作者:陈文照(1993-),男,广东中山人,硕士研究生,环境监测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损害评估。
电子邮箱:chenwenzhaoing@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饮用水全流程新污染物标准体系研究及NQI集成应用示范”(项目编码:2022YFF06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