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家元:筑起“石头村”二十年

2024-12-18李浩瑄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4年11期

11月19日,天下着毛毛雨。王家元穿着一件深色夹克,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站在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村民委员会的院子里和春风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龙虎交代接下来的工作。

与7年前他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时接受采访的形象相比,57岁的王家元两鬓已经全白了。“这是我成为春风村村委会主任的第20年,我人生中最翻天覆地的20年已经过去了。”王家元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一手比划着“2”,一手夹着一支烟,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语气中带着些自豪。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王家元获得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20年间,他一个人带领春风村的一群人,让满山乱石开出花来。

“不孝”是为不负信任

1983年,从春风村走出去的第一批人里就有王家元。“我在外面闯荡了近20年,看到东部发达地区巨大的城乡变化,我时常会想,他们的农村有产业,农民住上了小洋楼,我的春风村为什么就不能呢?”王家元攒了积蓄,在筠连县城买了房子,成了乡亲们眼中的“能人”。

2004年,本是回乡办采石场的王家元遇上了村委换届选举,他高票当选为村主任。“当还是不当,那时的我其实很矛盾。”王家元告诉记者,1997年,原本和他一样在外闯荡的大哥王中元为了照顾父母,选择回到春风村,他先是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后又被镇派出所聘为协警员。

可是在一次协助民警追捕逃犯的行动中,王中元不幸牺牲了。“大哥的离去对我父母的打击很大,他们害怕我走上哥哥的老路,所以坚决不同意我接下这个担子。”王家元的妻子也无法理解,村主任一年收入1800元,对他们来说,经营的买卖一天都不止挣这点钱。

王家元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他曾想过有机会就要为春风村做点什么,现在机会和村民们的信任都摆在了面前,却面临家人的反对。

王中元烈士的坟墓就在春风村“三块田”的位置,等夜深的时候,王家元去到哥哥的坟前,坐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王家元把父母和妻子召集到一起,表了态:“我想做,哥哥4年前牺牲的时候是38岁,被选为村主任的我也刚好38岁,他走时留下了仅修建了2.5公里的村道,我想帮他完成。”王家元向家人承诺,他只干3年,把路修完,3年后,他就辞职继续经营买卖。

如今春风村的路不仅平坦宽敞,路中央还画着彩色道路标识。从地理位置看,春风村距筠连县城仅6公里,并不算偏远,但当年村民出村到县城,翻山越岭的,得花两个多小时。

“我们太想拥有一条连接村子内外的公路了。”村民詹生强告诉记者。“修不通路就喊我直接‘下课’!”王家元在就任春风村村主任的村民大会上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要修路,王家元面临着一大堆的问题——资金、材料、人工、征地等都是一团乱麻。“我永远不会忘记破石开山、修建公路的那段日子。修公路没有资金,我首先带头捐资2000元;缺劳力,我就带领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缺材料,我就带着大伙儿到自家的采石场去搬运。我带着大家系上麻绳,悬在危崖间打炮眼,渴了喝山泉水,饿了顺手挖路边的红薯,边吃边干。”王家元说,为了修路,他曾经一个多月没回家。

“起初参与到修路这件事里的人并不多,渐渐地,大家看他处处冲在前面,就一个接一个地跟着参与了进来,到后面,可以说全村人都加入到了修路的队伍里来。”詹生强回忆,春风村的男人们“劈山开路”,妇女们背着竹篓运土送沙。仅仅3个月,春风村的村民们便在陡峭的石头山上筑起了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路。

2006年,王家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7年,他众望所归地当选为春风村党支部书记。“本来说好干完3年就放手,但还是没能放得下。”王家元叹道,参与到村里的事务后,他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春风村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一条通往外界的路,这个村要想发展需要见过外面世界的人拉扯着往前走。

“无情”是因重任在肩

春风村之所以会成为全国的示范村,在于它改天换地的程度之大。“有女不嫁猫咡湾,那里只有乱石山,土地贫瘠路难走,一天只吃一两餐。”这是早年间在腾达镇传唱的歌谣,猫咡湾就是春风村,这个只有187户人家的小村庄,拥有一片患“地球癌症”的穷土地,满山的乱石让“靠山吃山”难以成为现实。“大家只能在石头缝里种点红薯、玉米来糊口,种点辣椒、小葱换盐巴钱。”王家元说,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

王家元把路修完了,便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有一个村民小组地理位置最偏僻,在山头上,“我清楚地记得,那个组46户,竟然没有一户人家能拿得出10块钱。”王家元感到很震惊,同时他意识到,得想办法让村民们吃上产业饭。

石漠化山村在中国西南湿润地区较多。如人工治理石漠化,按测算需要十余年也未必能完成,王家元不想“坐以待毙”。他自费外出学习,然后请来农业专家“会诊”,经专家研判,春风村的地理环境适合种李子树。“种粮食的话每亩大概收入三四百元,种李子树可以达到5000元。”

说干就干,王家元请专家留在村里现场指导村民栽种、嫁接、修枝,先试点后扩大,紧接着村里种果树的行动迅速开展起来。2005年,李子树种植全面铺开。紧接着,村里成立了李子协会,为李子注册了商标。第二年,春风村举办首届“李花节”,不到一个月,预售出去十多万斤的李子。“我们从山脚把一筐筐土、一桶桶水背到山顶,就这样持续填土又浇水,硬是让李子在石缝中开了花、挂了果。”

在这期间,王家元为了更好地把工作推动走,还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他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不管是谁,只要工作出了问题,一定要承担后果。”现筠连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委书记郭宇曾在腾达镇工作多年,与王家元搭过班子,她告诉记者,王家元的亲舅舅曾任中沙组组长,王家元给他安排工作的时候,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我想了很久,这样下去肯定不行,长此以往其他人都会效仿。”王家元说,于是他瞒着父母在舅舅家门前的院子里开了一场群众大会,当众罢免了舅舅的组长职务,并现场重新选举。

这件事发生后,舅舅有至少两年没有和王家元说过话,母亲知道后骂他太无情无义了,父亲也不明白他当这个村干部究竟有什么意义。“我只是想坚持原则,把一碗水端平。”

新农村建设期间,涉及33座祖坟的搬迁工作。“对农村来说,动迁祖坟是项很难做的工作,但在这期间春风村没有出现任何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郭宇说,老百姓其实在意的是是否公平公正,春风村的村干部在王家元的带领下都带头把自己家的动迁工作做好,自然没有人有意见。

有一个贫困户找到王家元告诉他:“人家都说祖坟修得好,可以升官发财,但是我却穷了一辈子,住上像样的房子,还是你帮我修的,所以你们只管迁就是了,帮我在旁边垒几块石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能给奶奶烧点纸钱磕几个头。”

“管得宽”是因敢为人先

李子产业发展起来了,王家元又开始思考如何分区打造其他产业。“春风村还有一大片海拔相对较高的土地,我觉得是很有希望种出好茶的。”于是王家元几次进城,调研市场,请专家进山验土配种,确定了适合春风村气候的优良茶种。

但是种茶叶却没有种李子树那么一帆风顺,“村民们对茶叶的认可度不高,总觉得这种东西收来也没法当饭吃。”张龙虎告诉记者,王家元为了把茶叶种植的事干下来,带着他们挨家去找村民谈,看哪家愿意种一点,就把茶苗免费发给村民。“让人觉得他管得挺宽的,因为很多村民已经吃上了‘李子饭’,还发展起了农家乐,现在又让人家种茶叶,大家接受度显然没有那么高。”张龙虎说。

王家元四处游说,还把在外打工的村民家中的地租来统一管理,第一期茶园也只有300亩。

第二年清明节前后,茶叶迎来采摘时节,销路成了大问题。无奈之下,王家元和几个村干部垫钱把茶叶买下来,晚上再摸黑骑着摩托车到筠连、高县等地卖。王家元意识到,光埋头种地不行,必须放眼看市场,建设春风村自己的茶叶加工厂。第二年,王家元把茶园扩展到500亩,还吸引来浙江茶商就地办厂。

2012年,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王家元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话语让王家元热血沸腾。“奔全面小康,春风村800多个村民一个也不能落下。”回到村里,王家元立即召集村“两委”开会,商量发展大计。“江浙一带的茶园,每亩产值能达两三万元,为啥?因为人家有品牌。”于是村里申请注册了“春风雾尖”龙井茶商标。

不能小富即安,王家元接到了新的压力。领导告诉他春风村要发挥出示范作用,他认同,“相邻的村子都发展好,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大家得齐头并进共发展。”

2014年,王家元又干了一件让村民们“不爽”的事。他向镇党委推荐,让村里最得力的村干部刘炳付,到邻近的千秋村任党支部书记。那时的千秋村,和多年前的春风村一样,交通不便、产业不兴。

“把我们村里的能人送到别人家,那cdgSd2647LnN9W5aW0RGVGHw6osotSct5Z55p+M1hhg=我们村岂不是吃亏了?”村民找到王家元提出反对意见。王家元坚持自己的做法,他太清楚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有一个能干的带头人。“致富不忘乡邻,我们不帮谁帮?”

去到千秋村的刘炳付不负众望,带着跟王家元积累的经验,他引进茶叶企业开拓茶园200公顷,带动村民自种茶叶330多公顷,让每户增收上万元。

“2019年因村建制调整改革,原本不足1000人的小春风村合并了周边包含千秋村在内的4个村子变成了9000多人的大春风村,得益于王家元早年便不断帮助带动周边的村子形成‘春风综合体’,所以几个村合并后,大春风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快。”腾达镇党委书记秦波告诉记者,春风村仅茶叶种植面积就已发展到1.8万亩,这里产出的上好“乌牛早”,每一公顷的纯利润能达到10万元以上。

此后,王家元一步步带领春风人大力发展茶叶、花卉、林竹产业,彻底将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现在,春风村有企业37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村级工业年产值超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

王家元对春风村未来的提档升级依然抱有极大的热情,但他很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未来春风村无人托付。“现在春风村是全县‘最大’的村,不仅体现在人口多、面积广,村里的事务也很繁忙,我们希望能培养出年轻后备力量接替王书记,但常人很难做到他那样的程度,他对春风村有着很深的情感,总是在无私地付出。”秦波与王家元有着同样的担忧。

记者到春风村的一周前,村民詹生强与人合伙在县城开的全县最大规模的火锅店刚刚开业,从修路,到种李子树,到开农家乐,再到种茶叶,詹生强是春风村最“听话”的那群人中的一个,这些年,他最庆幸的是,自己听了王家元的话并付诸了行动。“我们家收入最高的那年有100万元,就是因为搞农家乐、种茶叶和种中药材。”

当年的老春风村村民委员会对面的坡上有一棵大榕树。这棵树与共和国同龄,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不少村民把它奉为“神树”,往上面拴红丝带,还烧香跪拜。

王家元发现后,让人去把树上的红布摘了,“拜一棵树干啥?我们能脱贫致富,就是因为不靠天、不信命!”

如今,站在这棵大榕树下往四周环顾,远方山顶的茶园郁郁葱葱,氤氲在山野雾气之中,近处正好能俯瞰春风村漫山遍野从石头缝里生长出来的李树枝干,苍劲有力,正如这个村的发展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