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聚力”转化世赛成果“金牌奠基”铸就“技能大厦”
2024-12-17赵宇
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上,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选手鲍芳涛、郭志豪,分别斩获砌筑项目金牌和瓷砖贴面项目铜牌。作为新时代青年技能人才的代表,凭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彩表现,在法国里昂这座古老的工业之城一展风采,让世界见证了“技能中国”生生不息的人才之力。
本届赛事同时刷新了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征战世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自2017年首次参加世赛以来,学院在第44届、45届、47届世界技能大赛和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连续获奖,共计取得3金1银1铜1优胜的优异成绩,奖牌总数位居浙江省第一。
在院长毛文娟看来,学院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最高级别的技能赛场上始终保持高水准发挥,不仅依靠健全完善的竞赛备赛机制,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打磨,学院已构建起了成熟的世赛资源和成果转化机制。从理念、师资、课程、基地、服务5个维度出发,通过夯实精神之基,树立人才之柱,架起教改之梁,搭建校企之梯,打开交流之窗,充分发挥世赛的“引领力”“驱动力”“改革力”“平台力”和“辐射力”,将一块块沉甸甸的金牌和奖牌化作了学院构筑技能人才“大厦”的重要“基石”。
一、夯实精神文化之基,发挥世赛理念“引领力”
学院把世赛精神作为引领办学和育人的一面重要旗帜,将世赛精神弘扬与思政教育融合,将世赛文化推广与校园活动融合,将世赛技能体验与职业体验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师生展现世赛的精神底蕴与文化魅力。
依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推进世赛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发挥思政课教学在世赛精神理论阐释上的教学优势。将世赛精神贯穿课程思政教学始终,结合技工教育特色,有针对性地将学院世赛国手抗挫折、敢拼搏、勇创新的生动案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增添课程教学的世赛“味道”。
学院依托校史馆、文化景观长廊、学生服务中心、团代表工作室等场馆资源,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校园技能节、校友宣讲会、企业入校活动日等关键节点,不间断开展世赛成果宣传与文化推广,讲好世赛中国故事,传播世赛建校之声。
学院还充分发挥自身4个世赛项目国家集训基地的平台优势,围绕砌筑、混凝土建筑等6个世赛优势项目,打造职业技能体验活动,展示比赛项目在职业场景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将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管理等“软技能”要求融入体验过程,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全浸润”式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树立专精师资之柱,发挥世赛人才“驱动力”
2015年,学院成立浙江省技工院校首个世赛训练研发中心,全力打造一支技能专精、素质过硬的高水平教练团队,推动竞赛组织管理、培训指导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组织教研团队围绕职业技能竞赛相关的基础理论、推进方法开展专题研究,广泛学习借鉴各国在备战世赛和筹备职业技能赛事上的成熟模式与成功经验,为提高学院参赛选手的竞赛水平提供全方位支持。
成立世赛中心不仅是为了带领学生争金夺银,更意在依托世赛打造形成一支引领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核心驱动力量。
学院世赛中心通过良好的“传帮带”机制,已经先后培养了超过20名世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和国赛项目教练,他们不仅是世赛竞赛备赛的核心团队,也是学院专业教学骨干,更是实现世赛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
学院依托世赛中心加强教练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围绕结构与建筑技术类6个世赛主赛项建立2~3人的教练员小组,小组内部形成“首席、名优、待培”三级梯队,聚焦“训练、竞赛、教研”3项核心能力,建立教练培训定期研讨机制,精准掌握教练发展需求,科学制订培训计划。聚焦教练能力短板,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教练授课,针对教练通用知识、专项知识等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练技术实力和执教能力。同时,组织开展竞赛英语集训,提高教练外语水平。学院还在制度层面打通了“选手—教练—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加强对学院优秀选手从事教练工作的引导和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在此基础上,学院全面推广世赛集训教练团队经验,加强世赛技术标准学习,开展教科研攻关,提高教师团队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组建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世赛成果转化为重要抓手,与企业和参与同赛项的院校合作,搭建“工学研”一体化平台,建立技能人才传承机制,推行名师带徒制度,实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能竞赛、师资培养、校企合作、人才支撑上的全方位引领示范。
三、架起工学一体之梁,发挥世赛项目“改革力”
世赛的标准和赛项内容不仅展示了不同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也反映了相关技术和职业最高国际水平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其能力素养要求,是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风向标”。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RsyVisVVqvjVdXbhwzuGdu.webp)
据此,学院将教育教学改革与世赛成果转化紧密结合,把世赛标准和赛项内容、选手的训练和选拔方式融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以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将世赛资源应用于一体化课程改革。
其中,与世赛主要参赛项目联系紧密的建筑施工、建筑装饰等专业,在一体化学习任务设计过程中引入世赛元素,包括世赛项目的技术要求、比赛规则、职业素养等内容,以世赛评分方式为借鉴,精细化教学考核标准。按照核心教练团队“转化”世赛标准,一体化教师团队“融合”世赛资源,实训教师团队“应用”赛训经验的路径,将世赛成果转化真正落实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学院还作为牵头校组织完成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筑施工专业对接世赛标准、深化课程改革项目,主编并出版《瓷砖镶贴》《模板制作与安装》等世赛转化工学一体化教材,主编砌筑、抹灰与隔墙、瓷砖贴面、园艺4个项目的世赛训练导则4本,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教材空白,在全国同类院校推广使用。
四、搭建产教融合之梯,发挥世赛场地“平台力”
学院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入选4个世赛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的技工院校,对接世赛标准,参照世赛技术文件和世赛场地布局,高标准、高规格推动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同时结合区域建筑业发展升级趋势,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基地建设,为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提供实训保障。
学院依托自身的世赛训练研发中心,与世赛伙伴企业合作,围绕产学研3个“关键点”,共建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数字建造技能人才研究所、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合作平台,打通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转化为专业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的平台通道,推动“赛、产、教”功能融合发展。
世赛教练团队还充分挖掘世赛项目在相关行业领域和技术领域的引领示范价值,结合日常训练和现场实操要求,开发、申报了项目订制工具箱、皮数杆等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不仅运用于专业实训教学,还与企业合作改进使之成为应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新设备、新工具和新工艺,为建设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世赛中心团队开发的皮数杆能够进一步提升墙体砌筑时垂直度和水平缝均匀厚度的操作精准度,从而更好服务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对学院而言,摘金夺银只是世赛的“上半场”,打好成果转化的“下半场”比赛,探索出一条世赛赋能人才培养的新路,才能实现成果效应的最大化,进而惠及全体师生、同行院校,乃至行业企业和社会大众。用一块块世赛奖牌为技工院校建设技能人才“大厦”,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夯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