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4-12-17梁嘉伟刘向勇
摘 要:“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是指纵向形成三层级架构管理、三等级基地建设、三层次梯队培养,横向形成平行主导、交叉管理的竞赛管理生态体系。三层级架构管理的重要抓手是竞赛管理中心的设立,以及各竞赛项目主教练的竞聘和教练团队的组建。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等级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引领技能竞赛生态体系发展,培养优秀技能竞赛选手。选手梯队依据技能水平分为雄鹰班、飞鹰班、雏鹰班三个层次,不同梯队的选手参加不同层次的技能竞赛,形成学生培养体系与竞赛体系的耦合关联逻辑关系,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证明,“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运行成效明显,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创新高。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竞赛管理;选手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22年中山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三对接’的‘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开发”(编号:KTZSJG202203)的研究成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年6月下发的《关于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2021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同样提出,要建立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通过竞赛引领,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用等,成为各职业院校的重要工作任务。职业院校通过采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等措施,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升。面对众多的竞赛项目,如何开展选手训练工作、如何建设集训基地、如何管理竞赛团队等,是职业院校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构建
中山市技师学院电气应用系在长期竞赛管理实践中,总结提出构建“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并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所谓“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是指三层级架构管理、三等级基地建设、三层次梯队培养。三层次架构管理是指智能控制专业群所在系部系主任、系部竞赛管理中心主管和各竞赛项目团队主教练(主管负责行政事务管理、主教练负责竞赛技术指导)、项目教练三个层次的管理;三等级基地建设是指国家级集训基地、省级集训基地、市级集训基地;三层次梯队培养是指每个竞赛项目梯队选手均分为技能雄鹰班、技能飞鹰班、技能雏鹰班三个层次,技能雄鹰班选手主要面向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技能飞鹰班选手主要面向国家级一类二类行业赛、省级技能大赛,技能雏鹰班选手主要面向省级一类二类行业赛、市级技能大赛等。
三层级架构管理、三等级基地建设、三层次梯队培养分别是从纵向层面形成的架构,同样在横向层面也形成了平行主导、交叉管理的体系。如国家级集训基地和技能雄鹰班的行政管理和思政教育由系主任主导,竞赛管理中心主管和各项目主教练负责技能训练管理;省级集训基地和技能飞鹰班的行政管理和思政教育由竞赛管理中心主管主导,各项目教练负责技能训练管理;市级集训基地和技能雏鹰班的行政管理、思政教育、技能训练由各项目教练主导,技能雄鹰班选手参与技能指导。从而形成了纵横交错管理的技能竞赛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
二、“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运行
“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平稳运行是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是各竞赛项目团队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三层级架构管理
三层级架构管理的重要抓手是竞赛管理中心的成立,以及各竞赛项目主教练的竞聘和教练团队的组建。学院的二级学院或系部要首先成立竞赛管理中心,负责系部学生类技能竞赛和教师类技能竞赛的赛事承办、人员报名等组织工作,以及竞赛梯队选手的管理、选手选拔培养体系的建立、竞赛训练基地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新赛项的开发和竞赛成果转化等工作。
竞赛管理中心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竞赛组织管理方面,负责市级以上赛事的组织承办、选手报名组织工作;负责竞赛教练、选手参赛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竞赛宣传、经验总结、交流研讨等工作;负责竞赛文件、训练指导资料等的档案建设与管理。
在竞赛项目开发协调方面,研究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以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相关竞赛项目,积极拓展系部相关的赛项,鼓励教师主动承担新赛项教练工作;负责跨专业、跨系部技能竞赛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主动对接企业,了解新技术发展,研究开发全新赛项,并联合企业积极推广新赛项。
在竞赛成果转化方面,负责将竞赛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组织该赛项教练和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实训指导书、工作页等标准化教学内容,并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实现竞赛成果转化;负责收集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录制等资源库建设工作,定期更新赛项、专业所需的数字化教学资料,供竞赛、教学团队学习和参考,并组织教练录播慕课、微课等。

在集训基地管理方面,根据经济技术发展规律,结合各赛项当年的竞赛成绩,做好集训基地发展规划;负责集训基地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竞赛设备、竞赛耗材、办公设备的资产管理,以及集训基地6S管理;负责对各集训基地进行考核评估,评选优秀的集训基地;负责跟进集训基地升级改造建设。
(二)三等级基地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同时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各项目排名前3~5名的选手作为国家集训队队员,在国家级集训基地开展集中训练,每个项目选出1名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因此,每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前,国家都会组织各省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企业申报国家集训基地,经过专家评审后予以公示确认。同样,各省市也会选拔确定省级、市级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集训基地,以提升本省、本市技能竞赛选手水平。
三等级基地建设即指国家级、省级、市级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目前相关参赛单位,尤其是技工院校都在积极申报三级集训基地。通过集训基地建设推动技能竞赛生态体系发展,培养优秀的技能竞赛选手。
(三)三层次梯队培养
由各竞赛项目主教练制定选手选拔工作方案,竞赛管理中心负责组织选手选拔和比赛组织工作。低年级选手(第三、四梯队选手)组成技能雏鹰班,竞赛管理中心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开发通用技能课程标准,由各项目教练组织培训授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由高年级选手(第二梯队选手)组成技能飞鹰班,由主教练主导技能训练管理,竞赛管理中心主管负责日常管理。由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的目标选手(第一梯队选手)组成技能雄鹰班,由系主任主导、选手自我管理为主,主教练要跟进技能训练,同时技能雄鹰班选手协助主教练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
制定系部竞赛训练管理制度,严格考核评价竞赛梯队选手的训练成效,实行末位淘汰制,形成动态选拔机制。加强竞赛梯队选手的体能训练、心理辅导、膳食营养等工作。根据竞赛项目的不同类型,探索、创新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法,开展日常心理疏导,制定科学的膳食营养标准。关注竞赛梯队选手的形象管理工作。市级以上集训基地进行统一标识,竞赛梯队选手身着统一服装,制作胸卡,统一编号(从第一届开始,沉淀历史),提升选手自豪感。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奖励制度,形成《电气应用系竞赛训练管理制度汇编》,收集各竞赛队的集训工作计划,对教练团队、选手的训练过程进行初步考核和评估。
三、实践成果
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笔者所在系部打造出了“三横三纵”技能竞赛项目团队,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如图2所示。
纵向上形成三大竞赛体系,分别为弱电类项目、强电类项目、拓展类项目,横向上发展成为国内优势项目、省内优势项目、市内优势项目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项目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每年竞赛成绩调整项目所在层次,根据项目所在层次给予不同的竞赛资金补助。
学院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带动物联网、智能安防、智能楼宇、光电等行业技能竞赛组团发展,形成弱电类竞赛体系;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两个项目带动电气装置、移动机器人、工业控制、工业4.0等竞赛项目组团发展,形成强电类竞赛体系。各竞赛项目优势互补、设备互通、教练组团、选手共用。学院选手先后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银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铜牌,学院入选第4jMn3mFBq6pIYN0CWWO7BlA==6届、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国家级集训基地。此外,学院还注重新项目拓展,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团队组建一年,即成为省内优势项目,取得全国制图协会行业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以赛促学,建立了常规教学与竞赛培养之间的耦合逻辑关系。学院培养学制为初中入学五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一年级学生通过校级技能比赛选拔成为各竞赛队培养对象;二年级学生以培养其参加市级比赛为主要目标;三年级竞赛选手组团成立技能雏鹰班,是市级比赛主力军;四年级竞赛选手组成技能飞鹰班,主要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五年级竞赛选手组成技能雄鹰班,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为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学院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说明了“三三三”技能竞赛生态体系对于加强竞赛教练团队的管理和竞赛梯队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项目主教练的主观能动性,系主任与竞赛管理中心主管主要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各项目教练团队采用主教练负责制,由主教练制订培养计划、分配指导任务、考核团队教练。各方形成竞赛共同体,发挥出了技能竞赛生态体系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2]孙正萍.技工院校教学与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体系对接机制研究:以货运代理项目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7).
[3]陆莹绮,肖珂楠,冉云芳,等.技能何以成才:我国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成长经历的质性研究——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J].职教发展研究,2023(2).
(作者:梁嘉伟,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技能竞赛教练;刘向勇,中山市技师学院电气应用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