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教 探索高精尖技能人才成长之路

2024-12-17张兵

职业 2024年21期

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盐城技师学院选手赵智俊以精湛的技能和出色的表现,向世界展现了学院学生的高超技艺,勇夺电气装置项目金牌,实现了电气装置项目中国选手“三连冠”,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作为最早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技工院校,学院以赛促教,开辟了一条高精尖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通道,也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做好集训工作,世界技能大赛赛场争金夺银

(一)承担集训任务

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后,学院积极承担中国选手的集训任务,成为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两个项目的集训基地。2011年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代表团共有6个参赛项目,正式选手6人参赛。学院数控铣选手王泽民作为中国第一次参赛的旗手引旗入场。经过顽强拼搏,盐城集训基地的两名选手王泽民和来自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车选手盛国栋双双获得优胜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二)电气装置项目争金夺银

为了全面推动专业建设,从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起,学院主动放弃承办数控车、数控铣集训基地,改为申办新的参赛项目——电气装置项目集训基地。由此,从第42届至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集训任务一直由学院承担。作为全新的项目,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学院选手董武连获得了优胜奖。第42届、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学院选手惠希奇、董辉均以微弱的差距获得银牌。直至在学院集训5年的江西选手肖星星才打破僵局,在俄罗斯喀山世界技能大赛上登上最高领奖台,夺得该项目的中国首金。其间,无论是集训还是参赛都是一波三折,由延期举行到取消赛事,再到分散举行大赛,这些对选手的心理素质、意志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尽管如此,学院选手余守安最终不负众望,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蝉联金牌的目标。

(三)瞄准现代制造业承担集训任务

随着我国全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学院从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起一直作为管道与制暖项目基地委派专家参与中国选手的集训工作,直至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工业技师学院选手孙伟龙获得该项目金牌。此外,学院还积极参加代表现代制造业发展方向的增材制造项目集训基地的申办工作,先后投入3000万元改善集训环境,牵头承担中国选手的集训任务,在2022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基地选手都获得了银牌。

二、全面做好技能比武,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选拔机制、夯实教育教学根基,帮助选手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要面向全体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定向培养,使之在各级各类大赛中接受考验,获得成长和进步。

(一)举办校内技能运动会,全面进行“练兵比武”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必须追求公平。只有善于发现人才,才能真正更好地培养人才。学院常态化地分层分级举办校内技能运动会,让所有学生都有提升个人技能的机会,都有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第一步是以小组为单位筛选出10名选手进行班级比拼,接着再由前3名的选手参加年级选拔,直到参加二级学院和校级的决赛。举办技能运动会,不仅是为了选拔优秀选手,更是为了在“练兵比武”中为全体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展示的平台,增强学生获得感和荣誉感,增强学生学好技能的信心和决心。2024年,学院借助电气装置项目取得“三连冠”的契机,投入100万元办好技能运动会,全力营造比学赶超技能成才、技能出彩的氛围。

(二)优势专业组建青苗班,储备人才定向培养

参加技能大赛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也需要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新生入学的综合排名,特别是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的基础水平影响着专业学习的领悟力,影响着专业发展的潜力。为此,学院每年根据相关指标从新生中筛选一定比例的学生组建青苗班,采取集中学习与单独训练相结合,课堂学习与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其更快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逐年考核淘汰,为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储备了潜在的优秀选手。

(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成长之路并非一路平坦,而是一路披荆斩棘,经历了各层级赛事的锻炼。学院注重各级各类大赛的参赛工作,学院学生先后参加过多个大赛,在赛事中都登上过最高领奖台,2004年至今已获得全国一类技能大赛26个第一名。特别是在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过9个第一名,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学院还积极参加江苏省状元赛等省级技能大赛,获得126个省级一类技能赛事第一名。通过参加大赛,学院越来越多的优秀选手获得了脱颖而出、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全面扩大辐射影响,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办学层次

坚持培训先行,了解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成果转化要求。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专项能力培训。聘请参加过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和辅导团队来校讲学,了解国内、国际技工教育发展动态和职业能力建设水平,研究和把握国际职业技能标准发展方向。主动走访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集训基地,积极向集训基地专家请教,针对性吸收切实有效的经验成果。成立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国际研究院,聘请世界知名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冯建强博士担任首席顾问。大力推进制定、完善各类技能人才选拔和培养方案、保障和激励机制。

做好规划安排,明确接轨世界技能大赛的工作目标。一是全面梳理与学院所设专业相关的竞赛项目工种,分析世界技能大赛相关竞赛项目的技能标准、比赛形式、所用设备工具、教练团队等基本信息,进行参赛项目工种规划。二是各二级学院在充分分析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工种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产业技能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安排1~2个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有优势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待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再增加新的竞赛项目工种。对学院具有优势的项目则按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对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过程加以更新、调整和优化,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分析能力,强化技能。

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大赛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学生组一等奖选手宋印、吴曰洋领奖现场

优化课程体系,营造校企共建的技能人才培养环境。综合研究国内技能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的特点,可以看出,国内竞赛重视单个技能点,世界技能大赛重视多项技能融合;国内竞赛重视纯技能水平,世界技能大赛重视综合素养;国内竞赛重视长时间封闭式训练,世界技能大赛重视开放化岗位训练等,两者在选拔、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可以互相融通借鉴、取长补短。

一是对接国际、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完善课程体系。主要是通过改革核心课程,新增基础课程,引进竞赛项目工种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点等方法,使学生知识面和技能面更宽。

二是以企业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训内容来源于生产实践,通用性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训方式符合认知规律,多元评价方式则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时要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加强学生的心理、态度、文化、语言和体能等方面综合素养的培养。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金牌选手赵智俊在法国里昂领奖现场

三是重视资源开发共享和岗位轮动实训。结合国际职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实训课题、实训指导书,制作微课视频、仿真动画等教学资源;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任课教师随堂听课,与学生共同提升能力;组织同类院校开展技能竞赛,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选送教师、学生到企业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多方位、多层次挖掘校企资源,共同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今后,学院将在全面做好集训参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世界技能大赛研究,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