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把握“156项工程”的当代启示

2024-12-17

军工文化 2024年9期
朱佳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156项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开端的一个重要标志。

“156项工程”是在我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起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帮助设计、提供设备和主要建设物资,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核心,最终确定为154项,实际施工150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无疑是“一五”计划建设,其标志之一无疑是“156项工程”。

“156项工程”体现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智慧、我国劳动人民的觉悟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

“156项工程”包括航空、航天、电子、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加工、船舶制造、化学工业、煤炭、电力、石油、现代化军工,以及轻工业和医药工业等当年处于世界先进工业水平的几乎所有门类,从一开始就是瞄准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布局的。可见,它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我国之所以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之所以能在今天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都与当年的这一布局密不可分。

“156项工程”是在我国民主革命胜利不久、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签订停战协定、经济仍处在一穷二白状态下进行施工的。其间,广大工人不畏艰难,农民群众无私奉献,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模范事迹,充分体现出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156项工程”也体现了当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正如陈云同志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百五十六项,那确实是援助,表现了苏联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诚意。比方说,苏联造了两台机器,他们一台,我们一台。”

“156项工程”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6项工程”就像156根擎天巨柱,顶起了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大厦。它不仅建成了一批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关键作用的骨干企业,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为我国后续五年计划建设所亟需的技术人才和工人骨干,积累了工业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而且,孵化出了千千万万个在各条工业战线上发挥了和仍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为中国式现代化播撒了无数品质优良的种子。总之,对于“156项工程”的伟大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今天研究“156项工程”,对于增强历史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一五”计划和“156项工程”建设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意义。

第二,有助于深入总结计划经济时期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好;做到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难题。”

第三,有助于传承在“156项工程”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我国工人阶级的志气、骨气,以及我们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指导思想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焕发出更大的斗志和干劲,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第四,有助于唤醒人们对以“156项工程”遗址为主体的新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156项工程”承载着对前人奋斗业迹和宝贵精神的记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见证和红色文物。由于时代变迁,其中有些厂房和办公、生活设施被拆除改建,有些则被挪作他用。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宣传“156项工程”的历史,提醒有关部门加强对它们的保护,不能任凭其随意消失,以便利用它们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党史国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