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践行强国强军使命

2024-12-17岳苗

军工文化 2024年9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从第一朵蘑菇云的壮美升腾,到“东方红一号”上的清澈乐章,再到一个个国之重器的惊艳亮相……时至今日,“两弹一星”精神穿越时空,引领全体航天人用心血与韶华铸就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朝着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航天事业是一项伟大而艰辛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怀揣着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以“两弹一星”精神等航天系列精神为指引,在一次次挑战面前知难而上、勇于攀登、不畏艰险;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创新工作,积极探求航天技术的未知领域,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航天人取得的每一项突破,都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芒落地;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实践;凝结的每一个成果,都有“两弹一星”精神的作用升华。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忠诚更是传承

航天青年完成调试试验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航天事业从来都是以爱国为底色,与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是中国航天人心中永远高扬、代代相传的旗帜。六十多年前,我国航天事业正是为国防而生、为强军而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几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勇攀高峰,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铸造了固我长城、壮我国威的“国之重器”,为奠定国家安全基石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回首辉煌过往,“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坚定的信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是核心理念,“科技强军、航天报国”始终是神圣使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刻在骨血里的信仰与执着。航天人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把强国强军视为神圣的使命,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航天事业。从当年黄沙漫漫中克服无电无源,手摇算出一条条弹道;到如今,风尘仆仆下战胜多线困苦,精准定位一个个轨迹。一代代航天人心系爱国情,胸怀报国志,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外部势力对我威胁压迫的步子越来越紧,对抗我高端装备建设更加细实。无论是作战体系上的升级迭代,还是空间领域上的重塑拓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更加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必须传承好“两弹一星”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紧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计得失、忘我钻研,充分认识和有效应对航天领域颠覆性创新带来的严峻挑战,超前谋划和布局新域新质装备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的指示要求,积极主动融入改革发展大局,推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变革,忠实履行强军首责,以打造出好用、管用、够用、耐用的装备,助力国家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基石更是法宝

自力更生,就是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好。艰苦奋斗就是不畏艰险、不辞困苦,埋头苦干、迎难而上,敢于拼搏、勇于战斗。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是一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仰视到平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爽文”。我们从“一穷二白”一路披荆斩棘发展壮大,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顽强,每一步都发展得扎实而自信,这背后的支撑力量正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夯实的基础,赢得的底气。航天人有自力更生的志气,更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了让国之重器不被“卡脖子”,为了让“受制于人”变成永远的过去,航天人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借鉴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再创新,不断攻克新技术,取得新突破。六十多年来,中国航天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航天装备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确保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载人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前列,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增强了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能力,有力带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进一步丰富、增强了综合国力。

↑节假日加班保障试验

“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同时昭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席卷和颠覆,重构着世界的创新版图。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是世界强国科技战略竞争的必争高地。近年来,航天创新体系一些关键要素发生重大变化,以无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逐步深化应用,将对传统技术体系和专业布局产生实质性改变甚至重构。尤其是以智能化为重点的新一代航天技术和产品逐步应用,世界航天系统将面临升级换代。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当下,进一步加强体系化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前沿技术创新,冲破关键技术的壁垒,打破核心技术封锁,勇闯、占领技术“无人区”,以更好牵引装备发展、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为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原创技术策源地贡献力量。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理念更是优势

航天事业是举世公认的技术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高科技事业,难度大、风险高。我国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公认的历史性成就,与航天人胸怀全局、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同舟共济的协同理念密不可分,与航天人不畏艰难、敢于冲拼、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登攀理念密不可分。六十多年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北斗导航、深空探测、建成中国空间站,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经验与启示就是讲大局、讲协作,群策群力、其利断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和垄断,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这背后凝聚了几十个部委(院)和全国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智慧。在如今的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院、研究所等单位就有110余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就有3000多个,参与攻关、协作的科研人员数十万名。正是因为大家秉承着“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理念,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困难共扛、风险同担,开放融合、集智创新,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强化勇于拼搏和进取,才能共同铸就航天事业的辉煌。

↑挑灯夜战编辑软件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生动诠释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背后,正是因为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了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作为国家科技力量攻关的主力队伍,我们应进一步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越性,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科学谋划、整体布局,聚焦创新、统筹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形成统一的决心、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行动。观大势、谋全局、立根本,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系统推进航天重大工程和尖端项目,加快打造现代化航天创新体系,一体推进技术布局、力量部署、机制创新,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航天科技自立自强,将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单位:航天科技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