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旮旯长出“金疙瘩”,仙人掌也有春天
2024-12-16肖凤伟
仙人掌,一种浑身长满了刺的观赏性植物,因为好养活,不少人都会在家里种上一两盆。但要说靠仙人掌致富,就有些不着调的意味了。然而,云南省文山州的一个小村庄,不但靠种植仙人掌治理了石漠化的环境,还让其变成了致富的“金果果”。
石头缝里闯出脱贫新路
2020年,年近半百的鲁春红依托“归雁工程”人才回引行动,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云南省文山州滇南镇庄子田小组。
鲁春红坐的汽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车轮碾压过路面扬起一阵尘土落在车窗上,挡住了视线,路两旁闲置的土地一望无际,零星的玉米和仙人掌长在山窝窝里。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质造型,站在村子高处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白花花的石头,石漠化面积占80%以上。面对这种被称为“生态癌症”的地方,村民们要生存,只能舍弃这里的土地,卷起铺盖外出寻找出路。
外出谋生的人有的进工厂,有的当保安,也有脑子灵活的做生意,鲁春红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鲁春红和妻子一起前往广东寻找生计,两人开了一家早餐店,经过多年的打拼,早餐店慢慢发展成了“幔尔曼大酒店”。
那些年,鲁春红的日子虽然越过越好,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愁也越来越深。2020年初,一场全球化的疫情降临人间,幔尔曼酒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恰在此时,文山州政府向鲁春红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返乡发展,带领乡亲致富。
经过慎重考虑,鲁春红和妻子最终答应了。一路上,鲁春红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用什么方式,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在贫穷的家乡站稳脚跟,带领乡亲们致富呢?这个问题随着鲁春红被选为庄子田小组村支部书记,更加具象化了。
农村的创业项目,最直接也最有利的便是种植业和畜牧业。既然村里有大量的闲置土地,那就可以利用起来,发展种植业。鲁春红的这一想法,其实借助的正是离滇南镇不远的西畴县的致富经验。
西畴县99.9%的面积都是山区,石漠化面积高达85%,是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然而,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26万名群众,硬是从石头缝里闯出了一条脱贫新路。
20世纪90年代,面对“地无三尺平、滴水三分银”的生存环境,西畴县人民自筹资金修路。因为山体下方有公路、民房和高压线,不能使用炸药,大家就用双手和铁锤、铁锹,在悬崖峭壁上凿路。没有土,他们就从外面运土进来,靠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西畴县人硬是把石漠荒山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如今,西畴县的路通了,山上的地多了,致富的路子也宽了。有的人开始种植各种果树,有的人在基地里打工,有的人建起民宿,每个村都是一片繁荣昌盛,鸟语花香。最终创造出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人家可以,滇南镇为什么不可以?庄子田小组为什么不可以?鲁春红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把庄子田小组跃跃欲试想要做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全部召集到了一起。
村委会成员之一的王云喜信心满满地说:“大家选你做村支书,就是因为相信你,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王云喜和鲁春红一样,也是常年在外打拼,他曾进过工厂,做过销售,干过建筑。后来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孩子,就回到了老家,寻求别的创业出路。
“如果让我拿主意,我建议咱们可以在仙人掌上做文章。这种植物回报周期短、见效快;耐瘠薄、抗干旱,生命力极强,对土地要求不严,一旦栽培就能生存,几乎不需要照料。关键这种植物既可以作为观赏植物,还可以食用,前景很可观,也非常适合我们这里的土质和地形地貌。从长远来看,更有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打造区域特色农业。”鲁春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早在广东时,他就做过调查。
当时,鲁春红经营的酒店里有一道名菜:仙人掌鸡煲。这道菜以仙人掌为主要食材,搭配各种食材煲汤,鸡肉嫩而有嚼劲,仙人掌爽口,口感清甜。尽管一份卖到了98元,但来他们酒店进餐的客人,还是会必点这道菜。
那时候的鲁春红就想到了自己家乡的仙人掌。他记得小时候,庄子田小组的山上,就有零星的仙人掌分布,有的村民也会在房前屋后和田埂上种上仙人掌。直到后来,这种植物成了留守在家的村民的经济来源。
因为仙人掌富含多糖、氨基酸、果胶和微量元素,它的掌片可以直接食用,口感独特。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就连花朵都可以加工后当茶饮用。所以,每到仙人果成熟时,村民都会采摘后拿到集市上售卖,根据个头大小,售价3元到5元不等,仙人掌的叶片则被村民拿来烧菜了。
“既然有市场,如果能做大,岂不是更好。”在村组干部会上,鲁春红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王云喜首先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他一拍大腿,说:“我同意,仙人掌全国种植的人并不多,在产业竞争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就这么定了,说服乡亲们联合起来大量搞仙人掌的产业。”
石旮旯里结出了致富果
就这样,庄子田小组的村民一拍即合,展开了仙人掌种植活动。他们选种的是米邦塔仙人掌和皇后仙人掌,相比来说,这两个品种的果肉要厚一些,里面的籽粒要少一些,而且富含的维生素、花青素相当高,口感也很好。尤其是皇后仙人掌,其果实酸甜可口,不仅可以做冰淇淋,还可以做成果汁。
最初,鲁春红采用的种植模式是村委会带头,把闲置的土地收回来,成立合作社,共同种植。当然,农户也可以自己种植,然后带基地加入合作社。不过,在外打工的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仙人掌种植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
鲁春红曾经的发小张世玉,一直在深圳打零工,老父亲张涣成在村里承包了一个10亩的小山头,养一些鸡鸭鹅。由于村里都是山路,交通不便,张涣成的养殖业生意一直不好,70多岁的老人,有时还会背着背篓去镇上卖鸡蛋、鸭蛋,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
鲁春红提出让他加入合作社,改种仙人掌,老人犹豫不决,征求儿子意见。但张世玉坚决不同意,这些年,他一直不满意自己的生存状况,对比他生活好的鲁春红也多有不满。
面对发小的质疑,鲁春红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他明白,一切都要靠事实说话。
对于愿意种植仙人掌的农户,鲁春红会帮助老人把地里的石头一点点移开,用车子帮他们把肥料运到地里,也会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将仙人掌苗移栽到土里。
在鲁春红等人的号召下,很快,仙人掌这个特殊的植物就落根在整个庄子田小组。可是,新的问题却摆在了人们的眼前。山高坡陡,荒山种上仙人掌,怎么才能吸引来收购者呢?所以,迫在眉睫的就是赶紧把道路修通。但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村委会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鲁春红虽然手里有些积蓄,不过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尤其是在投入仙人掌的产业后,就更加举步维艰了。
驰骋商海多年,鲁春红的思路颇具前瞻性:“找有修路资质的老板来竞标,老板先垫钱修路,价低者得等村里仙人掌产业有收益后再还上。”鲁春红话一出口,大家就纷纷议论,觉得他的想法就是一个笑话:“就目前我们村的情况来看,哪个老板会愿意垫钱给我们修路啊?这不是异想天开么!”
鲁春红却拍着胸脯说:“放心,人家大老板比我们有见识。我们村现在仙人掌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这可不是一般的农作物,等到了收获季节,深加工也好,发展旅游业也行,潜力巨大,收益也会非常可观。”
为了找到有实力的人来投资修路,鲁春红开始给认识的人一个个打去电话,向他们介绍自己村子里的情况。他把自己的规划、仙人掌的前景认真讲给那些老板听。靠着他多年在生意上积攒的信誉,最后,一共有5家公司前来竞标,最后一家公司以208万元中标。
2021年,仙人掌产业路开始施工建设,半年后,五条总长30公里的产业路全部修通。可是,就在大家正欢呼雀跃的时候,基地里的仙人掌却开始从根部腐烂,叶片上还结了很多蜘蛛网,有很小的白色斑点。
鲁春红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从高校请来了专家。这才明白,仙人掌虽然不怕光,但仙人掌种植太密,不透风,遇到太过强烈的阳光就会生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春红让人买来遮阳纱布,在种植基地里阳光最强烈的地方,围了起来,又把太过密集的仙人掌拔掉一些。
对于生虫的仙人掌,鲁春红也没有喷洒农药,而是直接用水冲掉虫卵。鲁春红要求每个种植仙人掌的村民,都要参加定期培训,并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等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种植管理知识。
在仙人掌种植基地里,一株株仙人掌有序排列,肉嘟嘟的叶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一群身着绿甲的勇士,坚韧地守望着这片土地,孕育出新的希望。它们的枝头挂满了椭圆形的果实,散发着成熟与甜蜜的香气。
穿梭其中的村民,忙着为仙人掌除草、采摘嫩片……这样忙碌的生活,他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大家并不为此烦恼,因为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奔走在致富路上的豪情。他们戴上手套,拿起水果刀削下一个“仙桃”,小心翼翼地剥开果皮,嫩黄的果肉让人垂涎欲滴,尝上一口,品味它的鲜美多汁,唇齿留香,一直甜到心里。
石漠化山区变身旅游绿洲
考虑到要把仙人掌这个行业做大做强,鲁春红招来了一批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经过反复钻研摸索,进行品种杂交,琢磨出了一套独有的种植技术,让改良后的仙人掌,生长速度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2022年,庄子田小组的1400亩仙人掌挂果丰收,收获了260吨仙人果。按照当时的收购价格,可以卖到15元一斤。但要想短时间内把仙人掌全部卖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时,曾经帮助修路的老板发挥了作用。因为人家也急等着收钱,也想要分红。修路老板找到的客户以每斤8元的价格,把庄子田小组的仙人掌果实全部收购一空。
鲁春红明白,要想把产业做强做大,必须要走自己的路,对仙人掌进行深加工。仙人掌既然有这么多功效,做饮食起家的鲁春红,就决定以庄子田小组村委会的名义在滇南镇开一家饭店,主打菜名就是“仙人荟萃”。
除此之外,庄子田小组村委会还在文山州开了几家连锁店铺,专门售卖有关仙人掌的产品,目的就是把家乡的仙人掌推广出去。
在文山州仙人掌的店铺里,除了售卖果实外,还出售叶片。生长3年以上的老叶片可以卖种叶,一片种叶可以卖到6~10元。嫩片则可以当蔬菜食用,去刺去皮后,水煮、切片、放入调料即成为凉菜,味道鲜美,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美容养颜的功效,售价10元一斤。仙人掌的花晒干后也是按朵卖,一元一朵。
7店铺生意很好,客流量很大,庄子田小组的仙人掌也逐渐打出了名气。看到仙人掌带来的丰厚收入,村子种植仙人掌的人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开始陆续返乡,创业热情一路高涨。
一直不看好仙人掌种植的张世玉,也回到了家乡,他还带着父亲找到鲁春红,表明了自己也想加入种植大军。鲁春红笑着说:“这是好事啊,只要你们肯加入,后边的整片山都可以连起来了,这样就更好管理了。”
作为仙人掌种植的发起人之一,王云喜不仅种植了50亩仙人掌,还开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农家乐里有他自己发明的一系列仙人掌菜肴——仙人掌果汁、仙人掌生片、油炸仙人掌花、汤煮仙人掌,以及仙人掌跟各种食材炒煮的菜系……
庄子田小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庄子田集体经济合作社。但鲁春红的目标远高于此,他想带着村民把庄子田小组做成一个“公司”,让每个村民都能当上老板。不久后,鲁春红组建成立了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
在鲁春红的带领下,全村种植仙人掌面积已达4000多亩,每年仅采摘外销的300多吨仙人掌果实就将近有600万元的收入。全村106户家庭,400余人参与入股,庄子田小组人均收入已达23600元。
庄子田小组的仙人掌产业声名远播,远近不少村庄慕名前来考察,希望加入种植产业,这让鲁春红非常欣慰。按照他创业初期的设想,仙人掌不但要在村里种,还要输出种苗和技术到文山州石漠化严重的乡村。
为此,代表庄子田小组的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出种苗、出技术、促销售,实行收益统一分配的原则,与有发展愿望的周边村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短短三年时间,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一共发放1000余吨仙人掌种苗,带动文山州各县及红河州种植5700亩。
为了进一步打开仙人掌的销路,做大产业,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先后引进了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前来这里参观学习、休闲娱乐、拓展训练的客人络绎不绝。也有很多厂家到村里考察,打算利用仙人掌的资源,在这里投资建厂。
上海静安区的一家公司在村里援建了4000平方米、具有冷藏功能的加工厂房。与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对仙人掌进行深加工,开创了仙人掌做成的酒、饮料、酵素等一系列新产品。
其实,鲁春红回村创业的初衷,就是一直舍不得村里的仙人掌,一心想着把这个产业发展壮大。如今,他的目标是把庄子田小组打造为全国最大的仙人掌种植区、观光旅游区。而这一目标也在他的努力下,一点点完成。
不仅箐啊妞农业有限公司已成功获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有机转化认证。庄子田小组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改造的压花水泥路两旁,一幢幢具有彝族特色的民居修葺一新。
仙人掌基地里蜿蜒盘旋的机耕路伸向远方,一排排仙人掌长势喜人,进入采收期的果实个大饱满,色泽诱人,让庄子田小组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厂房里,机器不停地运转着,销售部,客户订单不断。
想起回乡创业的这五年,鲁春红颇有感慨,一路走来,虽然艰难,但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更见证了乡亲们的善良和坚持。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鲁春红考虑深远,他也会把发展仙人掌种植作为一个永久的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力争让它成为改变整个文山州生态环境的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致富路。
"""""""""""编"辑/叶正正